香港,一個面積約等於五分之一個上海市的“彈丸之地”,依靠著得天獨厚的歷史淵源和地理位置,商賈雲集,人才濟濟。多重文化的彙集交叉,投射在電影中,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香港電影。
我除了是個電影愛好者,還是一個地圖控。最近在瀏覽香港地圖的時候,那一個個似曾相似的地名無比鮮活:銅鑼灣、砵蘭街、廟街、油麻地、尖沙咀……那些與這些地名息息相關的電影走馬燈似的浮現在我腦海中。
我突發奇想,把這些地名串聯起來,何嘗不是一個關於香港電影的“地理圖”?
讓我們來沿著香港地圖轉一圈,找尋一下那些曾出現在大銀幕上、或是跟電影密切相關的場景吧。
除零星小島外,香港主要分為新界、九龍、香港島三大部分,這三部分又細分為屯門區、元朗區、油尖旺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灣仔區等十八個區。
一、新界
新界是香港面積最大的部分,地勢高,丘陵起伏,早期以農業為主。代表著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位於新界南部。
離島區是香港十八區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影視劇中經常提到的大嶼山就坐落在這裡。在《97家有喜事》中,伍詠薇飾演的大嫂曾念念不忘“去大嶼山看日出”。
屯門區在新界的西端。1994年,有兩部《屯門色魔》撞車,故事就是發生在這裡。
屯門往東是元朗區,元朗區有一個名字很美的小鎮叫做天水圍,這裡有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
北區、大埔區、荃灣區、葵青區、沙田區似乎沒什麼故事。
最東邊的西貢區,只有一部《西貢的童話》與之有關。不過需要著重介紹的是,西貢區曾是香港電影茁壯成長的搖籃: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邵氏片場,就坐落在西貢區的清水灣大埔仔村。從六十年代全面建成到1987年宣佈停產,這裡輸出了近千部電影和燦若群星的電影人才。新世紀之後,邵氏影城遷往將軍澳工業園,昔日的電影工廠漸漸淪為雜草叢生的廢墟,但仍然是眾多影迷“探險”和懷舊的聖地。
二、九龍
九龍全名為九龍半島,東南西三面都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九龍與一海之隔的香港島一樣,是組成香港繁盛的市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北的深水埗區,有個《元洲街王后》。
九龍城區有太多的故事,最著名的大概是已經成為歷史的“九龍城寨”。1982年藍乃才的《城寨出來者》和1984年麥當雄的《省港旗兵》,都曾在城寨取景。1993年成龍的《重案組》是最後一部在此實地拍攝的電影。周星馳在《功夫》中搭建的“豬籠城寨”亦是以“九龍城寨”為原型。
此外,還有鄭伊健的《九龍冰室》、葉德嫻的《九龍皇后》。
黃大仙區的鑽石山,是《打蛇》裡偷渡者心目中的樂園,可惜歷經千辛萬苦,發現那裡只是個貧民窟。黃大仙區還有一個慈雲山,誕生了《慈雲山十三太保》。
油尖旺區是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的合稱。這裡是香港最熱鬧的地方之一,許多的電影故事就發生於此。
旺角很“旺”:《旺角卡門》、《旺角揸Fit人》、《旺角的天空》、《旺角風雲》、《旺角大家姐》、《旺角監獄》、《旺角黑夜》等等。
由旺角一路向南是油麻地。油麻地最著名的是“油麻地警署”,《古惑仔》、《無間道》都曾在這裡取景。
這裡還有廟街和砵蘭街。《廟街故事》裡有《廟街十二少》、《廟街十三妹》,《廟街皇后》張艾嘉,《食神》Stephen周也在這裡東山再起。《龍虎砵蘭街》裡,有《砵蘭街大少》和《砵蘭街馬王》。
尖沙咀在九龍最南端,靠近維多利亞港。《重慶森林》拍攝於彌敦道36-44號的重慶大廈。《明月照尖東》,《尖東雙虎》,《尖東梟雄》,在尖東參觀一下李小龍和梅豔芳的雕像,你還可以去《維多利亞一號》附近的彌敦道9號理個髮。
東南的觀塘區偉業街,有一座行人天橋。因為《志明與春嬌》在此約會,被戲稱為“志明橋”。
三、香港島
越過了維多利亞港,就是香港島。香港島自西向東是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南邊的自然就是南區。
《月滿抱西環》,《西環的故事》,《西環浮屍》,從西環一路向東,《殺出西營盤》之後,經過蘭桂坊,拜會一下《中環英雄》。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先生選擇在中環的東方文華酒店告別人間……懷念哥哥。
《月滿軒尼詩》,在軒尼詩道上還有個《灣仔之虎》。接著,就到了陳浩南的地盤“銅鑼灣”,《古惑仔》系列電影拍攝於此。
銅鑼灣有一家營業半個多世紀的“金雀餐廳”,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和《2046》都曾在此取景。目前此餐廳已改名為“香港情”。
“銅鑼灣”向南是跑馬地。已領略過尖東、西環、軒尼詩的明月,再沐浴一下《跑馬地的月光》。
南區出名的是赤柱監獄和石澳健康院。
前者是因《監獄風雲》聞名,實際上,如此戒備森嚴的監獄不可能讓攝製組進入,所以該片拍攝於赤柱附近的軍營。
後者則是《喜劇之王》努力奮鬥過的地方。注意那棵張柏芝靠過的樹,由於它越長越歪,不得不用鋼管支撐住。
好了,本次的香港電影之旅到此就結束了,不知是否勾起你關於某部電影、某個畫面的親切回憶。想要深刻了解香港電影和這座神奇而浪漫的城市,最好還是親身去走一走、看一看,這也是我本人的一個心願。最後,本人見識有限,難免有所疏漏,歡迎各位朋友指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