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誌記者 | 杜壯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迎來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視窗期。
外骨骼康復訓練機器人能夠模擬真實行走方式,由患者自行控制訓練。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展區中,有110餘家企業的500多款產品參展。在工業機器人產區,結合鐳射打標機的協作機器人,正在替代傳統打標機鏡頭移動導軌進行鐳射打標;一襲紅衣的工業無人機,可全自主飛行無需飛手,支援定時巡航;體感隨動機器人可以實現“機隨人動”……眾多工業機器人廠商還不約而同地帶來了“協作機器人”相關產品,人機共融也成為了業內的流行風向標。
“機器人正在從單元到智慧系統方向發展。過去我們都是獨立的工作單元,現在開始進入大的系統,機器人也由過去在籠子裡作業的系統,往人機共融的方向發展,所以這是協作機器人出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契機。”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曲道奎表示,近幾年協作機器人的發展勢頭越來越猛,協作機器人可能會在新一代機器人領域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不斷提升。記者從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獲悉,2019年,全球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平均為每萬人113臺,前五位國家分別為新加坡918臺,韓國855臺,日本364臺,德國346臺,瑞典277臺,中國由2016年的每萬人71臺增至2019年的每萬人187臺。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慧製造系統為有效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和能源消耗提供了堅強支撐。
如今,隨著機器人技術的迭代,機器人不再只是工廠裡的“龐然大物”,而是逐漸成為人們身邊的“靈活助手”,為了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協作機器人開始出現在工業等諸多應用場景中。作為大族機器人天津子公司,天津市牛耳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建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協作其實是指人和機器人自動化裝置在同一操作空間裡,協同工作完成指定任務。協作機器人主要是解決安全問題,需要透過機器人迭代技術讓產品變得更安全。
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梁靚表示,人和機器人協作是未來機器人研發的一個重要方向。在人機共融方面,一方面,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機器人代替人完成重複勞動或危險作業,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協作機器人,是輔助人完成工作並保證人的安全,成為人的助手,另一方面是穿戴裝置、人機互動,比如外骨骼、腦機、靈巧手等都屬於人機互動的穿戴裝置,即廣義的機器人成為人身體的一部分。
(本版圖片均由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苗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