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王之嫻
對當前養豬業而言,非洲豬瘟疫苗似乎不是最緊迫需求,但對疫苗的研究和產品儲備依然是十分必要的。9月16日, 在2021中國禽業大會暨第30屆廣東畜牧獸醫科技大會豬業分會上,軍事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扈榮良教授分享了非洲豬瘟防控與疫苗相關研究進展。
多種變異毒株存在對非瘟防控帶來挑戰
扈榮良教授首先介紹了非洲豬瘟流性特徵。他指出,常態化防控下非瘟病原長期存在,有形成地方性流行的潛在可能。不同毒力變異株的出現,引起嚴重程度不同的臨床表現,給診斷帶來困難。非瘟變異毒株呈現不同程度的死亡率和隱性感染,給“拔牙”或清除造成了困擾。
他介紹了當前多種毒株變異情況,形成的原因包括毒株在家豬中多次迴圈,產生同一基因型內的多種變異株;軟蜱或其他潛在貯存宿主的參與有可能產生新的基因型;以及無論使用何種非法藥物,都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同程度的耐藥等變異株。扈榮良提醒,未來可能有更多變異株的出現,應加強監測。
當前高病毒載量環境中,防控非瘟最重要的措施是阻斷傳播途徑。透過對飼料處理、建立全產業鏈體系等具體措施有助於防控非洲豬瘟。另外,扈榮良認為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也有助於防止非洲豬瘟的發生。
發現一種非洲豬瘟抗性豬種
除了生物安全防控,抗病性育種或許會為非瘟防控帶來新思路。扈榮良介紹了一種經過適應馴化、目測等一系列傳統選育方法選育的具有抗逆基因特徵的群體,即具有多種抗病特徵的大白豬品種“藍思白豬2號”。
該品種是自1999年從英國引種後經過20多年選育形成的具有抗病力的豬種,經過測定發現其部分等位基因與普通大白豬存在明顯不同。
該品種具有綜合抗病特性,體現為:仔豬黃白痢發病率為5%;未免疫高致病性藍耳病疫苗豬群未受到過高致病性藍耳病影響;圓環、豬瘟也都不必進行免疫;偽狂犬很少發生。
在非洲豬瘟暴發後,將藍思白豬2號混入發病豬群,表出現明顯的非瘟抗性。扈榮良介紹了對其所做的攻毒實驗:經過106TCID50強毒攻毒,6頭中有5頭存活,僅有輕微發熱。病毒血症測定結果表明,出欄的成年豬病毒血症和病毒核酸完全消失,和非洲野豬--叢林豬具有相似的抗病特點。針對該品種群體的系列跟蹤測定,認為其是抗非洲豬瘟的豬群。
新的I226R單基因缺失疫苗或成為有前景的非瘟候選疫苗
最後,扈榮良介紹了非洲豬瘟疫苗研究進展。他首先重申,非洲豬瘟病毒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病毒,基因組具有易變性,現在依然沒有絕對安全性的疫苗。
扈榮良講到,目前的研究來看亞單位和載體疫苗對病毒清除效果均不佳,弱毒疫苗依然是可選的方向,而弱毒苗中人工基因缺失的候選疫苗優於自然基因缺失。在起初的MGF和CD2v基因缺失之外,研究團隊尋找到了新的缺失基因。
他介紹了關於新的I226R單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該基因高度保守,缺失後病毒毒力明顯下降,免疫保護效果比過去MGF和CD2v雙缺失更好。在接種和攻毒後的排毒實驗中顯示其組織中病毒保持低水平。扈榮良還談到前段時間有過報道的美國I177R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認為其結果是客觀的。美國於今年8月又新發表了關於A137R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資料,扈榮良認為其與I226R基因缺失疫苗接近。
扈榮良總結道,目前看來I226R單基因缺失疫苗是一個比較有前景的候選疫苗株,但當然目前只是獲得了新的疫苗候選株,後續工作包括系列安全性評價,適用日齡,免疫持續期等還有待進一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