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往直前的我們#這就是由韋家輝執導,鄭少秋、劉青雲、劉松仁、郭藹明、周慧敏等主演的商戰劇《大時代》。
而僅僅這些還不夠,筆者今天要說的是,這部劇不僅是經典,更是神劇!對《大時代》劇集本身,特別是對其中股票、金融市場的解讀,是嚴重被低估了!
兩次股災的啟示
《大時代》開篇,描寫的是1973年股災前夕,香港的政商系統嚴重腐敗,股市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泡沫,狂熱的股民擁堵在交易大廳外,保安攆都攆不走,主角的父親方進新,一怒之下拉出消防龍頭,將冷水潑向人群,人群竟絲毫不為所動。
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聯絡起前兩年的炒幣狂潮,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也無法讓一個嗑藥的人冷靜下來。
結束瘋狂的只能是災難,1973年股災,恆指在一片樂觀中突然翻臉下跌,從1700點跌到150點,從平均市盈率50以上,跌到7,想著搶錢的人最後反而傾家蕩產,發瘋的,跳樓的,不計其數。股票尚且如此,何況空氣幣乎。
《大時代》裡的第二次股災,從時間上看應該是著名的1987年恆指“黑色星期一”。當時股市一片興旺,闊少們隨便買張期指都能大賺,丁蟹父子對股票一竅不通,只知借勢上市撈錢,而賺大最大的一筆則是由於證券大佬陳萬賢給丁蟹的八個字:全死光了,就你沒死。
這本來是陳萬賢挖苦丁蟹的話,粵語原文是“咁多人死,唔得你死”,有諷刺“你怎麼不去死”的意思,結果丁蟹反話正聽,歪打正著,神奇的押中了股災,成了一夜暴富的大空頭。而經驗豐富的陳萬賢,反而虧得一塌糊塗。
運氣有那麼重要嗎?
劇中還有一位高階金融“海龜”的代表,就是科班出身,青年才俊,混跡華爾街的陳滔滔,技術全面,各種金融品種面面俱到遊刃有餘,但碰到運氣極好的小學沒畢業的丁蟹,卻也只能輸光離場。這該死的運氣,就是能打敗天才!
這也是很多投資者對《大時代》批評最多的地方,包括方展博最後在股市“大奇蹟日”贏得勝利大家認為並不是靠他的才華,而是靠找其他金融大鱷“借運氣”,沒有他爹一樣的實力,然而,有沒有重新來想一下,運氣,可能真的就是那麼重要呢?
金融市場,是個二元混沌的市場,如同量子力學一樣,觀察也會改變結果,經常上演“人算不如天算”。
2017年,一位期貨大佬因為橡膠爆倉10天虧損1億4500萬,而從上交所邊上香榭麗的31樓一躍而下,事後一堆連期貨准入門檻都到不了的路人甲乙對這位大佬的交易手法指手畫腳,豈不知這些看似“經驗十足”的評論,不見得比這位期貨大佬鞋底上的灰塵高多少。
非常有幸,筆者當時也看到了一個明白人,是這麼評價的:
預想這位期貨前輩,也是前段時間積累下了一些虧損、債務,無奈只能梭哈一把,成則乾坤扭轉,敗則無可奈何,只嘆運氣背了一些。
在比海洋更深邃,比天氣更莫測的金融市場中,從沒有100%和神仙,總有一部分的機率,留給了未知……
愛因斯坦也不得不承認的是:上帝,是會擲骰子的。
在交易的世界,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將贏率從一個隨機值,向100%努力靠近,而正如圓周率一樣,你可以無限探索,但卻無法完全抵達終點。
所以在努力之外,也必須時刻的為不可測,留有餘地,相對於自信,謙卑在交易中其實更可貴。
保持穩定的心態,看透起落,從容自處的人,才能在金融市場中長久的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