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劉歡和韋唯的演唱《亞洲雄風》在北京的街頭巷尾迴盪,亞運會歷史上首次來到中國,來到北京。
當亞運聖火在工人體育場點燃的那一刻,燃起的不僅是體育精神和民族自豪感,還有擁抱世界的勇氣。
中國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
自此,從1990到2008再到2022,北京的城市發展和體育盛會深深連結在一起。
亞運會和奧運會:隱藏的半部北京城建史
1990年是北京城市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此時的中國,改革開放不過十幾年,急切需要開啟一切對外交流的視窗。
為了準備當時的亞運會,北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新城市介面。北京亞運會投入21.37億,其中中央財政8.5億,社會各界捐贈2.7億,發行體育獎券籌集1.3億,還有部分資金是當時國家體委自籌和銀行貸款。
除了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亞運村等亞運會相關建築,還興建了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北京劇院、北辰購物中心、五洲大酒店、中央電視塔和國貿中心等一大批公共建築,這些建築群在現在仍舊發揮著重要作用。
尤其是當時位於北郊的亞運村,在亞運會後不僅成為北京最具規模及影響力的生活居住區,也成為北京區域價值躍升最大的地方之一。
到了2008年,為了舉辦奧運會,北京新建和改造一批符合舉辦奧運會標準的體育場館,同時從有利於北京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對機場、火車站、城市道路等大型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改造。
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運村、媒體村、五棵松籃球館、國家大劇院、北京機場T3航站樓、總高330米的國貿中心三期、總建築面積100萬平米的華貿中心等,都在這一時期被建成,此外,奧運會前夕,地鐵5號線、10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等也先後建成通車。這些是北京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重要一步。
大型的綜合性世界運動會,對於北京基礎設施更新的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北京冬奧會:更少的錢,更大的生意經
但這次冬奧會,沒有了以往的大拆大建。
2022年冬奧會需要的12個冰上專案場館有11個都是現成的,我們只需要新建一個場館——國家速滑館。
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專案中奪冠的谷愛凌,比賽場地首鋼大跳臺,也是由老舊鋼鐵工業廠房全盤改造而來。像2008年的鳥巢、水立方等,也都被改造成冬奧會比賽場館。
1990年舉行亞運會時,我國GDP總量為1.89萬億元人民幣,摺合3609億美元,排名世界11,彼時的鄰居日本GDP是我們的7.8倍。而在2022年冬奧會召開時,中國的GDP高達17.7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二,是日本的3.5倍,佔到美國的77.3%。
經濟實力的提升,代表著我們已經不需要僅僅透過“辦會”的契機提升城市建設了。
這次舉辦冬奧會的要義之一,就是促進我國冰雪產業的發展。
前幾年,我們可能經常聽說周邊的朋友去歐洲、北海道滑雪,和北歐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冰雪運動普及率還有巨大的潛力可挖。
近幾年,隨著國內冰雪運動的普及,國內的雪場不僅越來越多,越來越專業,花費也大幅降低,曾有網友在網上分享了自己在北京一個滑雪季(大概30次左右)的花費,在6500-15000元之間。
冬奧會申辦成功後,國家提出“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可以想想未來這是多麼巨大的一個市場,根據相關預測,2025年體育將成為一個5萬億人民幣的產業,除了冰雪旅遊,體育賽事、冰雪專案教育培訓等也都走上“風口”。
冬奧會的舉辦,讓北京成為百年奧運史上第一個“雙奧之城”。不僅提升了北京的國際影響力和城市競爭力,引進更多國際高水平冰雪賽事,更有利於吸引國外優質資本和優秀人才,為北京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冬奧會,對北京樓市影響幾何?
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奧成功的第二天,身在莫斯科的王石說,北京申奧成功,受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業。一語中的,隨後,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黃金十年”。
但顯然,此次冬奧會有所不同。
一是冬奧會無論是參賽人數還是影響力都要弱於夏季奧運會;其次受疫情影響,國際遊客不能入境;第三,在“低碳奧運”的理念下,這次冬奧會整體投入有限。
所以有些人說冬奧會要促進北京房價的大漲,基本是睜眼說瞎話。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任何一屆大型運動會對樓市的正向影響力,通常都會提前幾年顯現,也就是在開幕式之前,冬奧會對北京樓市的影響力就基本釋放完畢了。
非要說這屆冬奧會對北京樓市直接影響,那非首鋼所在的石景山莫屬。藉助冬奧會的契機,石景山在這次冬奧會基礎設施建設上收穫頗豐。一是冬奧專線地鐵11號線的通車,二是對首鋼園以及冬奧會公園的改造和建設。
首鋼園創造了世界工業遺產再利用的典範,尤其是首鋼大跳臺的設計,給國內外運動員留下了深刻印象,預計冬奧會後將成為北京新地標之一。
簡單總結,冬奧會對北京樓市是個利好,但遠談不上影響深遠,更不能和2008年奧運會對北京樓市的影響相比。
對於普通購房者來說,更應關注市場的細微變化。2021年,北京樓市上演了調控加碼、貸款趨緊、二輪土拍遇冷、土地大面積流拍、成交斷崖式下滑……一系列戲碼,但回頭一看,2021年北京二手房成交19.3萬套,近5年新高。
麥田房產認為,在北京嚴格的限購政策下,成交量依然堅挺,說明這個市場,健康度是足夠的,沒有那麼多的投資需求,所以對於自住購房者來說,2022年,北京依然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