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是現任俄羅斯聯邦的總統,按身份來說呢,他算是國家公務員,從學生時代、克格勃生涯、彼得堡參政、到副總理,再到被葉利欽選為接班人,好像一直是為國服務的硬漢形象,但實際上鮮為人知的是,普京同時自己也是個商人,並且還是股東。
故事還得拉回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時的普京是聖彼得堡第一副市長,被政治導師索布恰克力捧的人,被人愛稱“灰色大主教”,正是春風得意之時,但是不成想,1996年索布恰克在市長的競選中失敗了。
於是看著導師出走,普京也無心在彼得堡繼續工作下去,於是就想辦法,準備去莫斯科謀份差事。就在抉擇政治道路的過程中,普京順帶手玩了一把商業。1996年11月,普京和另外7人共同,創辦了一個名叫“湖畔”的合作社,地處卡累利阿地峽中部,列寧格勒區,科姆索莫利斯科耶湖旁邊。
他們8人建了一幢巨大的房子,各自有屬於自己的土地,根據申報,普京擁有這裡152.9平方米的土地,這裡就是合作社的起步之地,迄今為止,這個合作社還存在,並且不是空殼公司。
因為曾經有記者去那裡採訪,與住在附近的一位叫維拉的大姐交談過,她說:“她認識這裡的所有人,小的時候普京的女兒還在這裡生活過很長時間,但是現在一般沒人住。有時會有人來,不是開車就是乘直升機。”
而談起其他七個人呢,現在在俄羅斯也都是單拿出來響噹噹的人物。其中有5位,本身就是商人,並且還是一個小集團,名字叫做“FTI”,他們和普京是1990-1991年認識的,也就是說,普京從東德回俄羅斯後,就和這些人結識了。
這5個人分別是亞庫寧-弗拉基米爾、科瓦爾楚克-尤里、米亞欽-維克多、福爾辛科-謝爾蓋和福爾辛科-安德烈,謝爾蓋和安德烈是兩兄弟。除了亞庫寧在政府部門工作,其他四人都是物理方面的專家。福爾辛科兄弟的父親和科瓦爾楚克的父親還是老同事,他們共同在一個研究所工作了幾十年的時間,所以在孩子輩這種親密的關係也得到了保留。
FTI是蘇聯旗幟性的企業,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哥5個就一起建立了幾個公司和合資企業,他們主要從事貿易相關工作,產品有計算機、科學儀器等。除了他們6位,還有兩位是斯米爾諾夫-弗拉基米爾和沙馬洛夫-尼古拉,同樣都身處良好的職業氛圍,斯米爾諾夫是列寧格勒航空儀表研究所的研究員,而沙馬洛夫是牙醫,而後二人都下海經商。
於是在不同的領域,他們和普京都有了交集,上面FTI集團的5人逐漸走進了銀行業,而斯米爾諾夫進入坦波夫有組織犯罪集團,掌管經濟,沙馬洛夫則是當了西門子的代表,把產品銷往國內和海外,從中吃的回扣估計也不少。
說道銀行業,那伊始就是1991年的“八月政變”,這場政變被當局稱為陰謀和違反憲法奪取政權。在1991年的8月18日,由二把手根納季-亞納耶夫、軍委、軍隊和克格勃的一些黨務官員,組成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宣佈管理國家和有效實施緊急狀態制度。
過程我們就不細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去自己看看八月政變,結果顯然是失敗了。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在彼得堡,擁有自己的銀行(就是現在的俄羅斯銀行),本來它的所屬是蘇共列寧格勒地區委員會,政變失敗後,銀行就停止了運營。
而這個銀行被索布恰克盯上了,他釋出了改革銀行的命令,為其尋找新的投資者,並建立穩定的地區基金,這項任務交給了普京去辦。結果後來,FTI集團的人成為了銀行新的掌控者,自此之後,俄羅斯銀行就成了他們的“巨型錢包”。
所以這8人,來自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背景,但是因為某些原因走在一起,建立了一個合作社,而誰負責什麼、控制什麼,從何處籌集資金,都有比較明確的分工。而後普京在好友丘拜斯的推薦下,來到莫斯科任總統事務管理局的副局長。
與此同時,普京、科瓦爾楚克、米亞欽和福爾辛科兄弟退出了合作社,而他們5個的位置被另外的彼得堡商人所取代,除普京外的這7人,依然在自己的領域大肆獲取錢財。然而誰都沒想到,從到莫斯科,只用了3年,普京就成為了俄羅斯的掌舵者。
顯然普京的故鄉情節伴隨著他的整個政治生涯,在政府機構中,“彼得堡幫”是他的左膀右臂,而“湖畔”合作社的這些老夥計,靠著蘇聯時期打下的關係,也一個個掌管著俄羅斯的經濟命脈。
斯米爾諾夫在普京去莫斯科後,他從1997年到2000年擔任著聖彼得堡燃料公司的總經理和董事會主席。而後從2002-2007年斯米爾諾夫又成為了Tenex的總經理,該公司出口俄羅斯核工業公司的商品和服務。
Tenex佔世界核材料市場的35-50%,是世界上最大的濃縮鈾產品出口商之一,可以說這個公司為世界上所有核電站供應低濃鈾。此後斯米爾諾夫極少露面,作為“湖畔”還剩下的初創三老之一,斯米爾諾夫有極高的地位,錢掙夠了,享受生活就行了。
亞庫寧我們前面所說在政府部門工作,實際上他也是一位克格勃的工作人員,那時亞庫寧和普京就見過面,但是還算不上熟悉,1985-1991年2月亞庫寧任蘇聯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一等秘書,歸國後當了國際商務合作中心董事會主席。
普京從東德回來成為了列寧格勒國際聯絡委員會主席,主管市政府的對外經濟關係,這樣一來,曾經的同事,現在的聯絡就變得更加緊密了。普京離開彼得堡後,亞庫寧1997-2000年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總指揮部西北區督查組長。
因為曾經在波羅的海航運公司的董事會任職,結識了謝爾蓋-弗蘭克,謝爾蓋-弗蘭克當時是聯邦運輸部長,透過這層關係,亞庫寧從彼得堡也來到了莫斯科,從2000年10月起,亞庫寧就成為了運輸部的副部長,負責監督商貿船隊的發展和聯邦海港的活動。
到了2003年10月底,俄羅斯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批准亞庫寧擔任公司第一副總裁,監督金融方面的工作。朝中有人好辦事,總統是曾經的老夥伴,高層也都是熟人,2005年6月,一紙任命,亞庫寧成為了“俄鐵”的總裁,他的職位一次又一次的被肯定。
到2015年8月梅德韋傑夫簽署解除亞庫寧總裁的法令,普京的解釋是亞庫寧本人的選擇,在俄鐵的十幾年,亞庫寧的工作還是值得肯定的,尤其在國內機車、貨運和客車的生產中儲存和發展重型工程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離開俄鐵的亞庫寧依然具有很多身份,除了是“湖畔”的第一大佬,還是俄羅斯科學院社會政治研究所政治科學中心政治學系的系主任。作為創始人,他參與建立了“不同文明對話研究所”,當“伊斯托克”信託資本基金董事會主席。
有記者曾經採訪亞庫寧,他說自己的一生都被教導要為國家服務,早些年不得不思考該如何賺錢和生存,“我們只是有一小群人,因為共同的利益而團結起來,當然他們致力於國家,想讓它變得更好。不管你信不信,在我們的商業模式中,第一個術語是發展和遵守我們國家的利益,我們都是這一代人。”
而科瓦爾楚克呢,1992年底就是俄羅斯銀行的副主席,還在貸款部門擔任顧問,科瓦爾楚克穩居俄羅斯銀行幕後大佬的地位,基本他不放話,別人就不敢亂來。
普京去往莫斯科後,科瓦爾楚克開始醞釀,在西北部要開發一個新的大本營,於是2000年11月弄出了一個聖彼得堡公共基金西北戰略發展中心,背後肯定是俄羅斯銀行支援的,科瓦爾楚克自己任戰略中心的董事會主席。從2005-2012年他成為俄羅斯銀行董事會主席,真正的一手遮天。
在此期間,科瓦爾楚克和另外幾人商議,成立了國家媒體集團,旗下的TB、俄羅斯1頻道、5頻道,還包括印刷媒體“訊息報”和“每週生活”,搖身一變又成了媒體大亨。之後科瓦爾楚克加入了現代化和技術發展委員會,這是由普京親自設立的組織,並且在俄羅斯銀行又掛了諮詢委員會主席的名頭。
沙馬洛夫是普京在彼得堡對外關係委員會的老同事,關係自然非同一般,並且沙馬洛夫的兒子基里爾和普京的二女兒還有過一段婚姻關係,他們二人還當過親家。沙馬洛夫自己開牙醫診所,並且從1993年開始就是西門子裝置方案在彼得堡的負責人。
靠著和普京的關係,沙馬洛夫躋身“湖畔”創始人之一,2001-2008年任西門子俄羅斯西北部代表,從2004年起是俄羅斯銀行的股東之一,之後他又投資船舶行業,建立造船廠,2011年俄羅斯福布斯對沙馬洛夫的財產估計是5億美元,當然這是明面上的,隱藏的還有多少,那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米亞欽是8人當中最年輕的,畢業於列寧格勒電氣學院,物理數學博士,從畢業到1992年在物理技術研究所當高階研究員,自從加入FTI以來,逐漸走上了商業的道路,1995-1997任俄羅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經理,1997-1998是聖彼得堡分行的行長。
之後一年一跳級,次年進入董事會,1999年就是總經理了。2004年9月米亞欽又被任命為俄羅斯銀行旗下Abros投資公司的總經理,從物理學博士到銀行業寡頭,米亞欽坐擁著數不盡的財富。
安德烈是福爾辛科兄弟中的哥哥,如前文我們所說,安德烈是物理學博士,畢業於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沒錯,還是普京的校友。在1971-1991年長達20年的時間裡,都是搞物理研究的科學人士,蘇聯解體後,1991-1993年在彼得堡高階技術和發展中心當副總裁,他的頂頭上司就是前面我們說的科瓦爾楚克。
從1994年開始,安德烈成為彼得堡區域科學和技術發展基金會總幹事,即便1996年成為了“湖畔”的一員,他依然表面的身份沒有改變,一直到2001年他均在總幹事這個職位上,在安德烈的參與下,實施了80多個高新技術專案,吸引了超過1300萬美元的資金。
普京當選總統後,安德烈也是開始了高升之路,2001-2002年是聯邦工業、科學和技術部副部長,然後成為部長,一直到2004年初。之後又當教育和科學部長,期間梅德韋傑夫成為總統,安德烈的職位沒有發生變化,一直到2010年初卸任教育部長。
卸任後進入了政府經濟發展和一體化委員會,等2012年普京又重新當總統後,安德烈成為了總統助理。儘管公眾身份是政府中人,可是憑著“湖畔”創始人的身份,和曾經的夥伴,在俄羅斯銀行,也有安德烈一份子。
相比哥哥安德烈,弟弟謝爾蓋的經歷更加豐富多彩,大學畢業後像哥哥一樣也進入了科學的領域,在蘇聯無線電裝置研究所工作了10年,自1989年開始擔任技術出口公司的執行董事,專門從事高技術和科學裝置的出口。
1991-1996年負責在生態和環境保護領域開發和應用高技術的科技部企業總經理。“湖畔”成立後,謝爾蓋當上了“倫能源”公司的副總,1998年謝爾蓋又進軍了文藝界,開始領導電視製作中心,他們製作了“沉船之謎”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還得到了文化部的嘉獎。
2003年謝爾蓋進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當天然氣運輸、地下儲存和利用部副主任,僅僅幾個月後,謝爾蓋就被派到了下屬子公司當總經理了。從2005年開始,謝爾蓋就是澤尼特足球俱樂部的主席了,2006年主席職位被取消,變身成了總裁,一直幹到了2008年春天。
謝爾蓋在各個領域都不斷嘗試和發展著,平均兩三年就換一個地方,2008-2010年又是國家媒體集團的總裁。憑著在澤尼特俱樂部的經歷,2010年謝爾蓋成為了俄羅斯的足聯主席,可是也只幹了兩年,在和普京的會面上就提出了辭職。兜兜轉轉一圈,謝爾蓋還是回到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這次直接是董事會主席了。
寡頭本來是指葉利欽時代,那些獨裁壟斷的大亨,他們隨著普京的上臺,一個一個地全被消滅。然而,“湖畔”除了普京外的這哥七個,正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新七大寡頭,他們在銀行、天然氣、政府各個重要部門任職,他們的手裡握著鉅額的財富,他們和總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背景複雜且極深。
這真應了那句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跟對了老大,平步青雲,就連自己的子女以及後代,都享受著和前人一樣的榮華富貴,讓普通人高不可攀。
▲ 本文章由Kazan瓦夏叔叔釋出於“今日頭條”平臺,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 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禁止網易使用者抄襲,禁止所有平臺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