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就啟動了無限量化寬鬆,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張了一倍,美國民眾每個月都能拿到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發的失業救濟金。這一年多下來美國雖然疫情沒有控制住,但絲毫不影響它靠消費拉動經濟復甦,美股也一直在新高。今年的前八個月,美國對中國的進口總額同比又增長了22.7%,新高,一點也看不出想跟中國脫鉤的意思。
而為了衝抵貿易逆差,美國要求中國在2020和2021年要各從美國市場進口2000億美元的貨物。但這同時,又對中國的中高階產業施行「卡脖子」,光刻機不能買,晶片不能買,專業工程軟體不能買,涉軍企業也不能跟美國做生意。
美國8月從阿富汗撤軍,阿富汗塔利班接手了國家政權。這之後,美國凍結了阿富汗央行90多億美元的儲備資產。
這三件事在說什麼?第一,美元是強勢貨幣,超發了也有購買力,美聯儲把全球都視為一張資產負債表,這麼來看內債不是債。第二,雖然我可以用美元在全世界買任何東西,但你拿著美元,只能買我指定的東西。第三,雖然阿富汗是一個獨立經濟體,但它是透過美元來參與全球經濟迴圈的,所以我能對它的經濟生殺予奪。
你看,為什麼,美元和美元所代表的金融資本,能在事實上主宰全球經濟的迴圈鏈路?因為美元代表購買力,購買力又代表需求,需求能夠決定分工,也就是決定誰來成為產能。
拿中國的產能舉例子。中國這兩年在推動跟東盟十國和歐盟的貿易合作。現在我們全球最大出口國仍然是美國,但要是把東盟和歐盟看作整體,它們已經是中國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了,它們對中國產能的需求已經超過了美國。這是產能和需求繞開強勢美元實現了自我匹配。
3月份,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了一番話:「如果說最發達國家大量印發的貨幣形成了拉動全球通脹的動力源,那麼,中國數億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就是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
這話什麼意思?疫情期間,全球產能不足,而歐美還在超發貨幣。要是沒有中國產能來作支撐,早就發生世界性通脹了。美元確實是主導貨幣,但你的兌付能力是靠中國產能撐著的。
再說阿富汗。同樣是阿富汗政權變動。中國這邊什麼反應呢?中國這邊9月初表示要向阿富汗首批捐贈300萬劑新冠疫苗,研究恢復中國阿富汗貨運班列,並且緊急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糧食、越冬物資、藥品,並且呼籲各方合作反恐和禁毒。
你看中國的動作傾向,全是繞開貨幣,直接提供物品、物流和行動合作。這是什麼?產能本身就是價值。
這一年以來,我們的產業政策也在推動脫虛向實、在強調金融要服務於實體。證監會明明是金融機構的監管部門,主席易會滿都專門要說,資本要服務於實體,要警惕資金空轉泡沫化。新開一個科創板,扶持硬科技企業的;新開北京證券交易所,也是為了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你看比特幣,比特幣也構建了一套強悍的貨幣邏輯:我有全新的信任機制和協同機制。所以雖然我不創造價值,但世界應該認可我的價值,給我權力去裁定其他資源的價值。因此應該把財富分給我一部分。
貨幣邏輯和產能價值的對決,是過去兩年裡除了疫情之外,全球都在捲入的一場最大戰爭,它會怎麼演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