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付兆媛,中西醫結合專業博士,碩士生導師。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獲得2020-2023年甘肅省衛生健康行業“優秀青年人才”稱號。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消化及腫瘤系統疾病。
總聽人說“吃到七分飽,身體自然好”,七分飽到底有多飽?本期,記者採訪了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消化科負責人、副主任醫師付兆媛,一起聊聊日常人們應該吃多飽,身體機能才算合理。
吃太飽引發肥胖對身體無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美味的誘惑也越來越多,一不小心就進食過量,吃了主食還想吃點零食,頓頓吃得又好又飽,長此以往,消化系統很容易超負荷,就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如肥胖、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
“中醫認為,脾胃不足的人,運化功能差,吃得飽了,反而傷脾胃,所以老人說的要吃七八分飽也是這個道理。”付兆媛說,脾胃論中提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其實也就是說吃的超過了脾胃運化的能力。吃太飽對身體的危害會有哪些?付兆媛介紹,正常情況下,我們的胃就和我們的拳頭一樣大,吃飽胃就會鼓起來。如果經常吃得過飽,加重脾胃負擔,不僅引發肥胖,天長日久脾胃還容易受到損傷。如果脾胃出問題了,其他臟腑就容易出問題,而且很難恢復,長期飽食還易使骨骼過分脫鈣,患骨質疏鬆的機率會大大提高。
“吃太飽的危害比較多,少食能長壽也是有道理的。”現代科學也證實,吃“七分飽”就可以保證營養攝入,只要長期堅持,不僅有助控制體重,還有利於頭腦保持清醒。
“七分飽”即基本上吃飽了
近幾年,全球肥胖形勢愈加嚴峻,而且脂肪超標與13種癌症的發生有關。所以,適當少吃能對身體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那麼“七分飽”到底有多飽?付兆媛說,“七分飽”程度就是胃裡面還沒有覺得飽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如果在這個量停下進食,人既不會提前飢餓,也不容易肥胖。
日常吃到什麼程度該放下筷子?又如何區分自己是不是“七分飽”?付兆媛介紹,要區分自己吃了幾分飽,主要是腹中對食物的需求度。一分飽,是感覺吃了兩口之後,還是會聽到自己的肚子響,連平時不喜歡的東西都變得愛吃起來;二分飽,是看到面前有什麼東西都會覺得很好吃,想大快朵頤;三分飽,一些食物下肚後,肚子雖然沒有大叫,但依然感覺肚子有一種空空的感覺,還想繼續吃;四分飽,已經沒有飢餓的感覺,但胃裡還是有空間去裝下自己想吃的任何東西;五分飽,這個時候可以繼續進食,但覺得需要慢慢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六分飽,這個時候,胃裡已經填充了一定的食物,有了一點飽腹感,對自己不喜歡的食物不去關注,也不會去觸碰;七分飽,基本上已經飽了,再吃則是錦上添花,特別是之前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也沒覺得味道有那麼好吃。
“七分飽是人體的最佳狀態,自然對於胃的承受力也是最好的。”付兆媛表示,想要吃到七分飽,只要有飽的感覺,就別吃了,但也不能餓著。要逐漸摸索出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
吃飯先喝清淡素湯 再吃蔬菜、肉和主食
瞭解“七分飽”的程度後,還要掌握日常吃飯的順序。付兆媛稱,吃飯應該先喝湯,這裡的湯不是雞湯、肉湯、奶油湯等高熱量、高脂肪的湯,而是一些清淡的蔬菜湯。能量低,佔一點胃的體積,也能減少進食量,刺激胃酸分泌,利於食物消化。再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纖維,也能進一步增加飽腹感,而且還能延緩人體對碳水、脂肪的吸收。第三步吃肉類,之前有湯和菜下肚,已有三分飽,此時吃些瘦肉、魚肉、雞肉等,補充蛋白質。最後再吃主食,除了米飯、饅頭,還可以吃點雜糧粥、玉米、番薯等,補充碳水化合物。
付兆媛建議,吃飯時要細嚼慢嚥,時間應該不少於20分鐘。兩餐間隔4-6小時,讓胃部有充分的時間來消化上頓的食物,這樣不至於沒胃口,也不至於餓過頭。在有飢餓感時,可以先喝杯酸奶、吃點水果或一小把堅果墊墊肚子,這樣更容易控制進食量。
如果真的吃得超過了“七分飽”,建議靠牆站15-30分鐘,這樣有助於燃燒熱量,減少脂肪堆積。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 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