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41歲,胸悶,胃痛反覆發作三年,久治不愈。刻診:胃痛,胸中悶,反酸,腸鳴。舌質胖淡水滑,苔薄白。左脈緩散,右脈弦細偏數。
這個病人,胃病三年多,西醫檢查說是糜爛性胃炎。吃東西稍微不對勁,就胃脘疼痛,也就是我們經方講的心下痞痛,脹的厲害,還往上反酸水,腸鳴而大便失調。常感到胸中滿悶。舌質胖淡水滑,苔薄白,這是一派水飲證候的表現。左脈緩散,右脈弦細偏數。這樣的脈,首先是代表有水飲,“單絃為飲”嘛。“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有沒有裡熱參與啊?有的,起碼脈象偏數。
另外,她說,胃裡燒心泛酸,這也是有熱的表現。還有一個現象她沒說,就是頸椎病。微有頭暈的,脖子不舒服,腦袋不舒服。大家要記住一點,兩手脈象浮沉、大小不一樣的,一般都是有頸椎病。西醫說的頸椎病,我們中醫辨證來說,一般是寒溼水飲造成的。那麼,她這個病,有點經方基礎的人,都會馬上認為,這是個痞證。這個痞證,是屬於哪個方證的痞證呢?我們看看條文依據:“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金匱)”那麼,有人問了,人家病人不嘔啊!呵呵,反酸水,是不是“嘔”? 都是氣機上逆啊。病人腸鳴,大便不調,時而正常,時而便溏,這都是水熱互結的問題。而生薑瀉心湯以及甘草瀉心湯,一般是以協熱利的痞證為對證。因此,充足的證據證明,這是半夏瀉心湯證。但是,我們還要進一步細辨,不要有任何疏漏才行。
病人的熱象,在舌脈上表現的不充分,因此,她還是以水飲偏多為主,還會有個飲證存在的。飲證的表現,也就是說,這個飲證的證據在哪?在於她的胸中滿悶,頸椎病的那個頭暈,腸鳴,舌質胖淡水滑,苔薄白左脈緩散上。左脈緩散,代表左側的臟器有水溼不化。左側的臟器,有表現的,就是胃和左側的大腸吧?她的這個飲證,符合哪個方證病機呢?我們看看這條:“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水飲上逆的症狀,心下或胸中滿悶,眩暈,這是苓桂術甘湯的主證。她這個病,痞證是典型的,同時,還有明顯的飲證吧?我們在用半夏瀉心湯的同時,更要把飲證去掉,療效才會更好。因為病人以水飲偏盛啊!這個病,辨為太陰陽明合病,屬太陰。
處方如下:
半夏、黃芩 、乾薑、人參、 炙甘草、 黃連、大棗、桂枝、茯苓、白朮 四付水煎服。
我們把苓桂術甘湯的桂枝和白朮,加大了用量,目的是加大降逆化水飲的力度。
二診:上述證狀有所減輕,原方四付繼續服用。
三診胸悶,胃痛,明顯減輕,無反酸,腸鳴明顯減輕。舌質淡胖水滑,苔薄白。右脈寸沉弦緩,關尺浮弦。左脈寸弦緩,關尺浮緩。
脈象變化很大,尤其是都在偏於緩和,偏於左右脈平衡了。這是向愈的表現,效不更方,原方繼續服用四付。
四診刻診:輕度心慌,無胃痛,胸悶,腸鳴消失。舌質淡紅水滑,苔薄,右脈寸微沉,關尺緩。左脈寸微浮,關尺緩。
病已基本痊癒,續服原方四付鞏固。
三年頑疾,四診,合十六付方劑,得以收功。熟記方證是基本,了知方證病機,才是目的,學經方,只要用心根本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