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總司令在1945年黨的七大會議上這樣分析和評價共產黨和國民黨兩條不同軍事路線:
1、國民黨單純防禦軍事路線
國民黨從壓迫人民、奴役士兵出發,從消極抗戰以至觀戰、專靠外援出發,從儲存實力、準備內戰出發,從排除異己、破壞團結出發,構成了一條反人民的失敗主義的單純防禦的軍事路線,這是國民黨戰場連戰皆北的癥結所在。
國民黨軍事路線主張保留中國軍隊的舊制度、舊習慣、舊戰術的老一套,拒絕根據抗日戰爭的新條件加以改革。這樣,就便利少數人長期竊據兵符,把軍隊當作壓迫人民、厲行專制的工具。
國民黨軍事路線覺得抗戰可以速勝,是速決戰,並從而不準備人民的力量,乃至肆意摧殘人民的力量。
國民黨軍事路線估計抗戰全部過程只有兩個階段,說武漢失守以前,是敵勝我敗時期,而以後,即是轉敗為勝的時期,否認中間的相持階段。
國民黨軍事路線歷來把戰爭勝利寄託在日蘇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上面,不寄託在自己的政治改革、軍事改革和抗戰努力上面,結果使他們失望,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他們遭了去年一整年的更大失敗。
國民黨軍事路線主張和實施了單純防禦的消極戰略。
國民黨軍事路線對於叛將不加討伐,反而縱容降將,反而囚禁有功將領,如對葉挺將軍等。
國民黨軍事路線實施錯誤的兵役制,到處強拉壯丁,賄賂公行,浪費和虐害了中國人口中的精華。
國民黨內的反動派的軍事路線,是由它的政治路線所決定的。而它的軍事路線,又正是和它的軍事學說相結合的東西。國民黨的軍事學說,浸染了德意日法西斯的思想,其最大特點,就是使軍隊高壓在人民身上(軍隊對人民的特別權威),使軍官高壓在士兵身上(軍官對士兵的特別權威)。在民族強敵面前,這種軍事思想,等於解除自己武裝,使作戰陷於失敗。
2、共產黨全民抗戰軍事路線
共產黨從全民總動員、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積極打擊日寇出發,從團結軍民、團結官兵出發,從團結一切友軍出發,從積極打擊敵人增強自己的戰略戰術出發,構成了一條中國人民的抗日的軍事路線,這是解放區戰場獲得勝利的關鍵。
共產黨軍事路線主張根據北伐戰爭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軍事經驗,根據孫中山先生的“武力與國民結合”、“使武力為國民之武力”的原則,將中國軍隊加以改革。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團結軍民,煥發士氣,打敗敵人。
共產黨軍事路線則認為抗戰不能速勝,是持久戰,並從而主張加強準備人民的力量,發展人民的力量。
共產黨軍事路線則認為抗戰全過程包括戰略退卻、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而以相持階段為最艱苦,這時應做的事特別多,特別是要經過實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經濟狀況去組織廣大人民的力量,經過相持階段有效的努力,準備了一切反攻條件,才足以說轉到反攻。
共產黨軍事路線則歷來相信人民的力量,它爭取外援而不依賴外援。幾年來解放區戰場的勝利,便是在毫無外援的情況下,以自力更生的努力去獲得的。
共產黨軍事路線則主張在大反攻之前採取攻勢防禦的積極戰略。
共產黨軍事路線則反對各種各色的投降理論,獎勵有功戰士,堅決討伐叛官降將,伸張正氣,振奮人心。
共產黨軍事路線則普遍地實行了適合人民需要的民兵和自衛軍制度,實行了在完全自願基礎上的志願兵制,這樣既滿足了軍隊的需要,又正當地保護了中國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