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中,有這樣一款戰機,它承上啟下,誕生於中國空軍航電系統集中爆發的前期;它“戰功顯赫”,在“航空飛鏢2021”中擊敗了俄羅斯的蘇35戰鬥機。然而其產量卻少得可憐,僅僅只獲得了50餘架的訂單,如今甚至很少出現在鏡頭面前,這就是空軍裝備的殲10B戰鬥機。
為何殲10B會遭到海空軍的“嫌棄”?這還是跟當前解放軍空軍的高速發展有關。殲10A作為首款自主研發的三代機,早在2004年就已經開始小批次裝備空軍部隊,儘管在載荷、掛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在技術功底方面顯得極為紮實。設計之初除了國土防空之外,就是一架多工單發中型戰機。
事實上,早在殲10A原型機階段就展示出了超強的掛載能力,僅僅機腹就擁有5個掛點,機翼採用複合掛架擁有4個掛點,由此可見殲10A在驗證全掛載模式時一共有13個掛點。事實上如今在殲10B/C上看到的一些複合掛架,進氣道掛載吊艙等等,在殲10A原型機階段就已經驗證,這也為後來的B/C發展型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殲10B有著脫胎換骨的變化,機首IRST系統,進氣道可掛兩個吊艙
2010年前後出現了殲10B戰鬥機讓很多軍迷眼前一亮,在殲10A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升級,其中最顯著的特徵是將原來重量較大、較為複雜的二元可調進氣道換成了DSI鼓包進氣道,亦叫“蚌式”進氣道,對整機減重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此外風擋處加裝了IRST系統,機首也進行了修型。在電子裝置方面,殲10B大幅提升了航電水平,換裝了無源相控陣雷達(PESA)。
相比殲10A戰鬥機,殲10B可謂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因此在效能方面有著大幅提升,並且可掛載鷹擊91反輻射導彈等重型彈藥,多用途效能有著質的提升。複合掛架的普及使得殲10B能夠在三副油箱的模式下依然保持四中兩近的配置。
然而就在殲10B裝備期間,中國在機載航電水平方面獲得了井噴式發展,效能更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幾乎一夜間變成了“白菜價”,在這之後殲10C橫空出世!
相比於殲10B,殲10C的航電裝置有著全面的提升。而在導彈方面,由PL12中距彈換為PL15遠端空空導彈,複合掛載模式可掛載兩枚PL15,四中兩近變成了PL15和PL10。而隨著渦扇10動力成熟之後,殲10C更是迎來了“完全體”,更先進的雷達,推力更大的發動機以及效能更好的導彈,以至於殲10C開始大批次服役,而作為承上啟下的殲10B則默默無聞。
在氣動結構不做大改的情況下,殲10C已經將效能幾乎發揮到了極致。那麼殲10C還有進一步的改裝空間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在發動機推力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透過結構加強,深挖機腹掛點,類似於歐洲颱風、陣風戰鬥機以半埋掛架的形式,可進一步增加空對空導彈的數量。
然而對於當前空軍而言,在有殲11B重型戰鬥機和殲20五代機的情況下,殲10C想要進一步深挖潛力似乎並不划算。但是基於殲10C深挖潛力,對於外貿出口而言,或將大幅提升競爭力,作為一些小領土國家的高階主力戰鬥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