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合同是約束買賣雙方行為的法律憑證,所以籤合同是買房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過根據觀察周邊的朋友以及網友的反饋來看,很多人拿到購房合同後都只顧著簽字,根本不留意合同的具體內容,這樣一旦後期出現購房糾紛,開發商拿合同來堵你的嘴,你也只能是有苦說不出了。因此,這裡我要提醒廣大的購房者,和開發商簽訂購房合同時,一定要重視這5個細節,不然將來維權都沒有證據。
第一,樓盤案名與開發商名稱是否一致
品牌房企知名度高,企業資金雄厚,房子質量有保障,於是就會有一些小房企打擦邊球“掛羊頭賣狗肉”,假借大房企的門頭賣自己的三無房產,所以簽訂購房合同時,一定要檢視樓盤案名和開發商是否一致,通常一些大的地產集團為了方便辦事,會在各地成立獨立法人公司,如果這些企業是由品牌房企全權控股,這種情況下可以放心簽訂合同;但如果與你簽訂合同的房企,與品牌房企沒有任何財務往來,僅是名稱相仿,那大概是靠坑蒙拐騙套錢的無良企業,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盲目籤合同。不然將來開發商跑路,你就要面臨錢房兩失的風險了。
第二,確認土地和房屋性質
政府把土地分為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定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等用地;商業用地是指用於開展商業、旅遊、娛樂活動所佔用的場所,如用於建造商店、公園、遊樂場、影劇院等用地;住宅用地就是指用於建造居民居住用房所佔用的土地。開發商拿地時土地性質已經確定,附著在土地上建築物的性質也無法更改,不然就是違規建築,將要被國家強制拆除,就比如說,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在工業用地上建造住宅和商業,就屬於違規行為,一旦入手這類違規建築,就有錢房兩失的風險。
第三,面積誤差的相關約定
在一手房市場中,大多樓盤都是期房,少數現房專案地段、戶型、樓層都不如人意,而二手房產權不清晰,前期購房成本高,交易流程複雜,很多購房者不願意買,因此,絕大多數人最後還是入手期房,期房的面積是從圖紙上算出來的,實際建成後肯定會存在面積誤差,根據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如果購房合同中沒有面積誤差的約定,面積誤差比絕對值在3%以內(含3%)的,據實結算房價款;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時,超過部分由開發商承擔。如果按照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執行,有利於最大限度保障購房者的權益。但現在開發商為了規避風險,通常會在合同中約定,面積誤差一律“多退少補”,萬一遇到開發商刻意擴建房屋,捆綁購房者消費的情況,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合同中一定要明確面積誤差的處理辦法。
第四,交房時間以及違約賠償責任
由於交房時間早與晚是影響購房者買房與否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如此,多數開發商為了儘快回款都會謊報交房時間,並且在購房合同中以比較模糊的字眼來規定交房時間,比如配套完成時,房子竣工後等等。一旦房子無限延期交付,購房者無法及時裝修入住,還需要支付更高的租房成本,最終吃虧的還是購房者自己,因此,購房合同中一定要約定好房屋最晚交付時間,最好具體到年月日,還要明確好延期交付應該承擔的賠償責任和賠償款數額。
第五,明確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
建築面積由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組成,套內面積是實際能使用的面積,而公攤面積無法測量,就是一筆糊塗賬,為了避免交房後開發商用公攤面積搪塞你,購房者一定要在購房合同中分別約定清楚套內面積和公攤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