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霖】知名青年書畫家,號千鴻居士。湖北東佳書院(雁塔書畫院)執行院長。中國教育學會會員,武漢書法家協會會員,武漢市作家協會會員,安徽滁州美術家協會會員。代表畫作有中華人物系列肖像畫、傳統古典扇面畫系列。中國文聯主管《中國文藝家》雜誌專訪、孔夫子舊書網作家專訪、《西安商報》藝術名家專訪等。文藝評論刊於《南方週末》《南方教育時報》《北京晨報》等。抗疫書法繪畫作品被三亞圖書館、江西省圖書館、華中師範大學及社會各界人士收藏,人民日報、湖北教育電視臺、鳳凰網等報道。
作為青年一代藝術家,劉一霖起點頗高。其作品風格具有鮮明的青年銳氣,將書、畫、文融會貫通,打通了文學與藝術的藩籬,以當代傑出女性肖像畫系列,引起藝術圈關注,獲得了《中國文藝家》雜誌專訪。
此外,民國女子系列《舊時美人》《雙姝》等;《琅琊山中:繁花》《琅琊山中:雪景》系列等,獲得業內好評。書法追慕趙孟頫以及宋徽宗之瘦金體,擅楷書草書。“端正剛毅、雋永秀氣、落落大方,頗具收藏價值。”單件扇面畫收藏價已逾數萬元,藏家從大學教授、私人銀行行長、企業老總等各界人士,現今已是一扇難求。
2020年,《三亞日報》報道劉一霖捐贈書法對聯作品。
2021年,應百年高等學府華中師範大學邀請,為大學生們開講《中華傳統美學的復興》。
近年來,劉一霖創作的紅色經典書畫,先後被江西省圖書館紅色圖書館、三亞市圖書館收藏。
出於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2022年她於武漢大學國學院創辦的楚天數字書院修讀,希望在古今結合的道路上做國學文化的薪火傳承人。
在劉一霖看來:“我們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文明博大,作為一箇中國書畫家,如果想抵達更加精湛的藝術水準,就要有厚重的傳統國學功底打底。”
劉一霖的畫作與書法,具有濃郁的中國傳統文人畫趣味。同時融合了女性藝術家的細膩工整,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問答】
Q:據說中國畫的顏料都特別的貴,一般是什麼材料用來畫?
A:國畫顏料基本分為三大類,早期從植物裡提取植物原料,比如板藍根。還有壁畫用到的巖彩,屬於礦物原料,千百年不會褪色。以及現在應用廣泛的平價化工原料。
Q:你怎麼看待現在這個社會上的國風潮流?
A:讀書時我們接觸到古人的途徑,基本上要靠文學——古詩詞。書畫是小眾類別。現在的國風潮流能把詩詞歌賦和古畫變成商業融合,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和再創造,是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Q: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書畫與畫家的關係?
A: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中國人是絕頂聰明的,從書畫作品中就能看出一些端倪。因為中國的書畫作品從一開始就是抽象展現作者感情而不計較畫作的記實效果的。中國書畫,是有文氣的,是蘊藏深刻情感的。
Q:你的畫作主要從哪些方面取材的?你的美學原則是什麼?
A:取材來源於古畫以及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物。美學的原則,其實就是對待美的原則。“美”這個詞彙本身,誘人得像是那種閃著寒光的珍寶一樣。看上去美麗又觸手可及,但我們不衝它伸出手,永遠看不到光芒之上縱橫交錯的層層光刃。
比如我們每逢年節,總想改一改樣子。然而改風格就等於改變在自己身上美的公式。但任何公式都建立在我們能足夠了解自己,才能表達最大的美感。
“想要”和“想清楚”之間,橫亙著斷舍離和賦能,這兩個詞。背後又涉及構建自我的龐大體系。最好的調整,一定不是對自我的完全反叛,或是對出挑的風情無理地閹割。
而是在自身建構的模組中,加一點控制感和力量感。曲線溫柔,直線剛毅,鈍角嬌憨,直角凌厲。比例的取捨在於我們表達的風格。
Q:當下社會上各種年輕人的國風品牌,你覺得哪一些做的比較好?
A:茶顏悅色首當其衝,再者很多的國風點心也出現了,比如虎頭局和漢和蘇等。泡泡瑪特的國風手辦也很可愛。我們談論美學傳承,首要是年輕人喜歡並接受,否則只是空談。
Q:最近有什麼創作計劃嗎?
A:想嘗試巖彩和水彩結合的畫作。
「劉一霖藝術感言」
繪畫書法就是中國國學的有機的一部分,對千年文人美學的領悟參詳,是繼往開來的基石,更加是登堂入室的階梯。山、樹、水、野,春、夏、秋、冬,處處有神韻。
出品:國學研究與經典藝術
編輯: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