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17A“夜鷹”作為最早的隱形戰機,擁有無數的擁躉。雖然因為情報洩漏而被擊落,不得不提前退役,但它的外形和隱身設計的確堪稱經典,至今絕大部分國家依然無法仿製。不過,在它黑色的外表下面,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真相呢?一架進入博物館的F117A,給了我們最細緻的答案。
這架F117A編號為799,是首架具備實戰能力的“夜鷹”攻擊機,曾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聯軍作戰”行動和“自由伊拉克”行動,共進行了54架次戰鬥飛行,而它最終的歸宿,卻是猶他州希爾空軍基地的希爾博物館,與在科幻電影《變形金剛》II裡飾演“天火”的SR71“黑鳥”偵察機作伴,相比那些被挖掘機解體的同伴,運氣真是好到爆。
作為第一代隱身戰機,F117A的隱身塗料依然是絕密的,所以進入博物館之前的第一步,就是要刮掉這些耐腐蝕多晶羰基鐵纖維吸波塗料,不然萬一被人摳走一塊,就是嚴重的洩密了。而多晶羰基鐵纖維吸波塗料不僅密度很大,其稀釋溶劑還含有劇毒,因此洛克希德公司發明了一種噴砂處理技術,並用碳酸氫鈉晶體代替了沙子,來給F117脫掉“戰袍”。
F117A的蒙皮由鋁合金和複合材料混合構成,刮掉隱身塗層之後,還有一定的金屬光澤。有意思的是它的座艙玻璃後緣,原先那裡是一排鋸齒,竟然也是塗料刷出來的,脫掉“戰袍”之後,留下了一些塗層痕跡。
F117A是攻擊機,傳說機鼻沒有雷達,現在一看,果然如此。為了方便運輸,這架F117的機翼、垂尾、機鼻都被卸掉了,露出內部的黃色工廠原漆結構。而從其他的圖片可以看到,F117A的機鼻只有四根大氣資料感測器,
有意思的是,為了方便運輸,一般拆掉機翼和機鼻就行了,怎麼連機鼻延續到主翼的邊條也被拆掉了?其實,這是由F117特殊的結構決定的,因為它的機鼻構件與後面的邊條是一體的,要留都留,要拆都拆。
而F117A主翼和機身的連線,也比較簡單,先裝好支撐柱,接通裡面的電源、管線和油路,然後再透過卯榫結構,鎖緊,就行了。沒錯,F117A的機翼的確是採用了中國傳統工藝卯榫結構,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
至於F117A的尾翼,由於採用了全動垂尾,所以只有一根轉動軸跟機身相連。不過,作為一種亞音速攻擊機,F117A並不需要做太大動機動,所以對傳動軸材料和結構強度的要求,遠沒有YF23這些隱身戰鬥機來得嚴格。
至於F117A的尾噴口,為了滿足隱身的需求,被強行壓扁,為此它損失了30%的推力,也正因為如此,F117A雖然頂著戰鬥機的名字,卻只能幹攻擊機的活。對於這個設計,現在看來確實過於極端了,得不償失。
從腹部看F117A,即使刮掉了隱身塗層,工藝也相當不錯,彈艙不像蘇57那樣開縫突出。不過,F117A成也彈艙,敗也彈艙,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它能掛載的武器過於單調,只有2枚鐳射制導炸彈或者GPS制導炸彈,即使擁有再優秀的隱身效能,也只能像一把1釐米長的短刃,威力不足。
即使是F117A引以為傲的隱身效能,在美軍各種隱形戰機中也是最差的,甚至還不如F35。美軍自己將它歸類為LO級,F22和F35則屬於更隱身的VLO級,而B2、B21、RQ180這些大型飛翼機則屬於隱身能力最強的ELO/XLO級。
最後,還要說的是,F117A進博物館,雖然刮掉了隱身塗層,但最終還是要噴一層黑漆,但它跟隱身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只是假裝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