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是損失巨大的國家之一,人口損失了兩千萬以上,大半國土被打成了廢墟。而美國正好與之相反,本土沒遭受到絲毫打擊不說,在戰爭前期兩邊通吃,靠賣資源、賣武器賺了個盆滿缽滿。
等到德國的精銳部隊拼得差不多了以後,美國才開始下場介入,以最小的代價博得了最大的名聲。歐洲戰場結束後,美、蘇再攜手對敵日本,很快就取得了二戰的最終勝利。
雖然美蘇兩國在戰爭結束後仍保持了一段時間的盟友關係,但他們彼此都知道雙方意識形態是對立的,這個矛盾無法調和,因此都在暗中戒備。
那這就有個奇怪的地方了,既然美國知道將來會與蘇聯敵對,為什麼不趁著自己兵強馬壯又有核武器,與西方國家發起對蘇聯的合攻呢?
早在戰爭尚未結束的1945年4月23日,剛剛當上美國總統的杜魯門就公開表示要結束對蘇聯單方面的退讓政策,此後將會採取強硬立場。可見美國人對蘇聯是沒什麼好感的。
二戰剛結束時,美國共擁有超過萬架轟炸機,陸軍兵力高達830多萬人,海軍也有超過百艘航母,如此龐大的軍事實力杜魯門終究還是沒有按下戰爭鍵,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
首先是美國國內反對繼續戰爭的聲音佔了主流,無論是士兵還是平民都不願再打下去。
尤其是前線計程車兵,他們整日面對生死,能活下來已算僥倖,他們參戰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所以有一腔保衛國家的熱血,眼下軸心國都被打敗了,自然不可能去為了幾個政治家打仗。如果真打起來,前線怠戰、後方怠工的情況肯定不會少見。
而且美國想要發動戰爭,光是總統一個人說了不算,還要得到國會批准。像羅斯福總統本想早些加入二戰,但一直不被允許,直到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國民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國會這才同意了對法西斯宣戰。
有時候其國內的民意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後來的越南戰爭,美國也是因為國內反對的聲音太大,才提前退出。
美國為二戰也傷亡了百萬人,好不容易迎來了和平。美國政治家不可能用幾句“蘇聯是美國的敵人,美國現在應該去消滅他是最好的時機”這樣的話,就忽悠得讓其國內一致同意開戰。
戰爭剛結束,美國就進行了一次大裁軍,這其實也是其想要和平的民意。
再者就是蘇聯雖然經歷過重創,但戰爭結束時的實力不容小覷。
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蘇軍遠不是1941年那群烏合之眾能比的,蘇聯從戰爭中湧現了一批優秀的指戰員,部隊的整體實力得到了顯著提高。不客氣地說,如果1945年蘇聯想要入侵西歐,那佔領的速度不會弱於納粹德國。
蘇聯在戰爭結束後,擁有著近1200萬軍隊,坦克超過了兩萬輛,作戰飛機也超過了兩萬架,這紙面實力就已經夠可怕了。數量上不弱,質量上也有提高,比如拿下柏林後蘇聯進行了閱兵,當時出現的新式JS-3坦克讓西方將領們大受震撼。
單是進行常規戰鬥,西方世界還真不一定就穩贏蘇聯。而當時美國實際沒擁有多少原子彈,要知道其在1947年一共也才擁有25顆,按那原子彈的當量完全不足以消滅所有的蘇軍,這樣一來自然也就不敢打了。
最後就是美國更樂意去收割英國,然後穩穩坐上世界第一的寶座。
二戰讓世界進行了重新洗牌,稱霸全球數百年的英國損耗巨大,不願做跟班的美國只想在背後捅刀子,藉以收割英國的政治遺產,從而達到自己登頂的目的。
英國本土其實不大,但是擁有著眾多的殖民地,也正是這些殖民地在源源不斷地給其本土輸血,這才維持了英國超級強國的地位。
而美國崛起的時候,放眼世界基本上都已經被瓜分乾淨了,想要去獲取,就必須經過戰爭。打,當時的美國可不敢跟英國打,畢竟燒掉白宮的那把火還在隱隱作痛。所以即便美國1894年就在經濟上超過了英國,卻一直不敢去挑戰英國。
不過二戰結束,英國被打崩了,這就是美國的機會。
如果給英國一定的時間,靠著數百年的積累,其很快就能在各殖民地得到補充,那時美國又只能做小弟了,所以美國不願給英國這個機會。
美國開始以‘自由’的名義鼓勵各國民族獨立,告訴那些殖民地,他們也可以過上跟英國人一樣的好日子,並且在暗中給這些獨立力量支援。早已被戰爭嚴重消耗的英國,哪裡還有實力去世界各地‘平叛’呢?
就這樣,美國直接斬斷了英國的輸血線,從此英國只是一個普通強國,而美國一舉成為世界前列的超級強國。關鍵是美國沒有出動一兵一卒,還在世界上博得了好名聲,這不比跟蘇聯開戰帶來的利益大?
但是真正想跟蘇聯開戰的西方國家是英國,丘吉爾曾經制定了兩套對蘇的作戰計劃,一套是主動進攻,一套是被動防守。
英國曾想在1945年7月左右,讓德國戰俘重新拿起武器衝在一線,然後英美兩國再投入所有兵力重創北路的蘇軍主力,從而攻擊皮瓦與比得哥什,肅清德國東北部與波蘭西北部的蘇軍;
南路軍則沿途進攻萊比錫、科特布斯以及波茲南,最後再進軍至布里斯勞,消滅德國東南部、捷克及波蘭西南部的蘇軍各部隊。最終,南北兩路叢集的推進線需要達到但澤—布里斯勞一線,佔據寇松線以西波蘭的一半領土。
這樣一來可以將蘇聯能征善戰的主力盡數消滅,屆時是繼續攻入蘇聯本土,還是逼迫蘇聯簽訂城下之約,主動權就在英美兩國手裡了。
這就是丘吉爾的“不可思議行動”。這行動名稱起得好,美國杜魯門都認為不可思議,雙方商討多次,最後還是沒有把握一定能消滅蘇軍主力,因此沒有實施。該行動就成了絕密檔案,一直到1998年才被英國政府對外公開。
美國人還是比英國人精,打下去很可能把自己也打個稀巴爛,還不如就這麼穩穩成為世界第一,用其他手段收割世界就夠了。
其實仔細想想,美國能成為世界第一,與他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東西兩大洋,南北無強敵,這讓它成功在一戰、二戰時期,躲在後面摘桃子。
沒有切膚之痛,它當然也不會豁出去跟蘇聯玩命。當然,也慶幸當年沒有打起來,否則世界會被戰爭折騰成什麼樣子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