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和慢性病,是指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及子宮以外的部位出現、生長、浸潤,反覆出血,繼而引發疼痛、不孕及結節或包塊等。
內異症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極具侵襲性和複發性,具有性激素依賴的特點。內異症的真正患病率尚無確切的資料。綜合文獻報道,約10%的生育年齡婦女患有內異症,即全球約有1.76億婦女為內異症患者;20%-50%的不孕症婦女合併內異症,71%-87%的慢性盆腔疼痛婦女患有內異症。內異症是導致痛經、不孕症和慢性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對患者的生命質量產生負面影響,還對社會衛生資源造成重大負擔。
子宮內膜異位症存在發病率持續增加、診斷延遲、長期管理不足等問題,從而導致不孕以及疾病的反覆發作,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殖和心理健康,也導致生產力以及生活質量的下降。
《第三版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診治指南》日前釋出。《指南》提出,內異症應被視為一種慢性病,強調了內異症的臨床診斷、內異症的長期管理、內異症的預防以及內異症的患者教育。新型孕激素地諾孕素片2mg/d由於其日劑量低,對於肝腎功能及代謝影響小,耐受性好,長期應用一年以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證據充足,被推薦為子宮內膜異位症長期管理的首選藥物。地諾孕素片已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國家婦產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冷金花教授介紹,新版指南重點在不同年齡段的個體化的治療策略,強調長期管理、綜合治療和生育力的保護。內異症的長期管理中,提出內異症的治療應該以患者為中心,分年齡階段處理,堅持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進行長期管理和綜合治療。在合適的時機做適宜的手術,讓患者真正從手術中獲益。保守性手術後應對患者分層管理,有生育要求的進行妊娠指導和分流, 無生育要求時進行藥物長期管理,預防疾病的復發。強調內異症的治療是長期的綜合性的。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