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是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由於地域和風俗習慣不同,各地過中秋的方式也有差別,在每年的中秋佳節裡,乾縣當地老百姓都有哪些習俗?筆者在走訪調查的基礎上,對此進行了梳理。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感恩豐收“擀細面”
乾縣老百姓講究“春祈秋報”,即在春耕時祈禱風調雨順,秋收時感謝神靈護佑豐收。在八月十四、十五中午,家家戶戶婦人提前“差面”,放進“鹼面”,等面行一小時許,再反覆揉壓,揉到光滑,開始用擀麵杖擀麵,擀至薄如紙張,疊層整齊,一手壓住擀麵杖向後慢慢滾動,一手拿刀來回移動切面,切出的面又細又長而且十分勁道。面切好後,炒肉哨子熬湯,在另外的開水鍋裡下面,面熟後用灶濾撈出,放入肉哨子湯裡,全家人圍坐一起開吃,共享勞動果實、慶祝莊家豐收。
貢獻瓜果“祭月神”
“八月十五月兒圓,好吃的瓜果供神前。”乾縣老百姓在八月十五晚,點燃香火,用新鮮、乾淨的時令果品祭祭祀月神,既是對月亮表達敬意,也寄寓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案臺上擺放石榴,取“桃獻千年壽,榴開百子圖”之意,擺放西瓜,圓圓的外形寓意圓圓滿滿、紅色的瓜瓤寓意紅紅火火,擺放蘋果,祈求平平安安……
全家跪拜“念先人”
在“祭月神”的同時,乾縣老百姓還要點燃香火,立起列祖列宗的牌位,全家叩頭跪拜,思念已故的先人。案臺上擺上幾碗“擀細面”、白麵蒸饃、月餅點心、蘋果香梨等各種節令食品果蔬,讓先人們“嘗新”,享用豐收成果,一來感恩先人在世的辛勞,二來以企先人在天府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