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120方的房子有些地方可以做出四房,有些專案只能做三房。因為公攤面積不一樣。
買房要注意三個面積
1.建築面積
2.套內面積
3.公攤面積
建築面積就是那個120㎡就是在各類平臺上看到的戶型面積,你去中介那邊問,一般也是報的建築面積。
而套內面積呢就是你的實際居住面積,就是你那個尺子在房間裡面量,各個房間的面積加起來就是套內面積。
為什麼會有這兩個面積呢?因為有公共區域,比如說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這些是要算到建築面積裡面去的,然後攤給每戶業主,這個就是公攤面積。
建築面積120,套內面積100,那20平就是你分攤的電梯井、樓梯間這些。想要得房率高記住兩個方法。一個是數樓層,一個數面積。
數樓層就是看這棟房子一共有多少層,總樓層越高,公攤呢就會越大。具體一點,總樓層7層以下的公攤一般10%、7~11層的公攤在14%、12~18層的公攤在18%、19~33層的公攤在20%。
那麼為啥會是這樣呢?
因為《建築設計的防火規範》7層以下的樓只需要一部敞開的樓梯間,7~18層需要一部封閉樓梯間+一部電梯,12~18層的需要一部防煙樓梯間+兩部電梯,19~33層呢需要兩部防煙樓梯間+兩部電梯以上。也就是說它的樓越高,它的公共區域也叫交通核也就越大,你拿到的實際面積就越小
一個五層的板樓和一個19層的塔樓,同樣的120平,你進去的感覺完全不一樣。那數面積又是怎麼回事呢?
就是說兩棟樓,比如說總高都是18層,都是一梯兩戶,一棟是90平,另外一棟是120平。那120平的得房率就更高一些,這個也是消防要求決定的,就是你的戶型小,但是消防要求是不能縮水的。比如說樓梯長5.1米寬2.6米這是個固定的,這樣的話小戶型的房子它公攤的就多。
公攤面積真正的坑在這兩個地方
第一個你沒法量,房子你可以量,但是公攤你怎麼量?所以這裡就有個漏洞,要知道樓盤在銷售前有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找一個專業的測繪公司實地測量,拿到測繪報告才能辦證。
可問題在於開發商和測繪公司,心照不宣違反操作多寫了一丁點,你怎麼知道?你很難拿到這個報告的。比如說一共4000套房子,均價5萬一平,開發商沒多出0.1平米的公攤,就多出2000萬
第二個坑重複收費
就算測繪公司的資料沒問題,你怎能知道哪些地方是被劃作公攤的呢?因為公攤的劃分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門。如果開發商動點歪心思,他是可以鑽空子的。
最典型的就是把消防應急場所劃作公攤區域,先收你公攤的錢,然後又把它改為車位賣給你,再收你車位的錢。一個車位20萬,100車位就是2000萬,一魚兩吃。你全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