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廣東三件寶:陳皮、老薑、禾稈草。正如嶺南俗語所說,陳皮是許多“老廣”人家秘藏的寶貝。煲糖水,切幾絲;燉老鴨,丟幾塊……既提鮮解膩,又燥溼化痰。近兩年,原本被“珍藏密斂”的陳皮,忽然一夜風靡市場。“加點陳皮”,不再僅是外婆們的廚房絕技,而成了年輕人手裡的“網紅”小零食、商務人士會客廳中的健康茶飲、高鐵站和機場內熱銷的特色禮品……
陳皮的市場流轉、“陳皮+”的風靡,正撬動一個10倍於陳皮本身的香噴噴的大市場。
“我們預測,在廣陳皮產地江門市新會區,陳皮市場不會超過100億元;但有了‘陳皮+’概念,它可以做成一個1000億元以上的市場。”廣州白雲山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東說,陳李濟在2015年啟動了“百年陳皮”大健康產業,陸續研發上市了陳皮茶飲、休閒零食、滋補膏方、中藥飲片等“陳皮+”系列產品,探索將陳皮從傳統的“入藥”和“入膳”消費場景中引入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嶺南首家中藥行業博物館――陳李濟博物館內的“陳皮+”產品體驗區,抿一口茶藝師遞上的果香馥郁的柑普茶,品嚐陳皮紅豆沙月餅、陳皮山楂條、陳皮紫蘇梅等精緻小茶點,滿口清香。
在陳李濟博物館二樓,記者見到了陳李濟“鎮廠之寶”――典藏183年的陳皮,在百年光陰中日復一日地自然陳化,彷彿擁有生命。據講解員講述,成立421年的陳李濟是吉尼斯紀錄認證的“全球最長壽藥廠”,幾百年來,每逢新會冬柑上市,都會派人大量收購柑皮,標明年號,運回省城,存放於二樓果皮倉。樓下則製作蜜丸,煮蜜不斷,蜜香四溢,果皮受長期燻蒸形成獨特性狀,因而陳李濟陳皮名聞天下,在清代成為御用貢品。1915年廣州大水災,陳李濟義賣百年陳皮賑濟災民,一兩陳皮一兩金,權貴富賈仍爭相購買,傳為佳話。
陳皮金貴,在於地道的原料、地道的工藝、足夠的年份和恰當的儲存。人們願意為“陳皮+”裡那一點點陳皮買單,付出的是信任,買的是健康。然而,隨著近年來陳皮市場大熱,以次充好的現象多起來。有人以人工催化冒充自然陳化,更有人將成車的陳皮運至核心產地新會,被發現後企業名聲掃地。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時代賦予傳統中醫藥產業的機遇,走在“陳皮+”跨界路上的陳李濟,深感“守正”需要定力,“創新”更費思量。
守正,是“陳皮+”做大的根本。深諳此理的陳李濟,為守住“古方正藥”下了大功夫。走進陳李濟製劑大樓,醇香撲鼻而來,樓上是年產量一億多粒的“大蜜丸”的生產車間,樓下則是陳皮炮製室、陳化室。據介紹,陳李濟在啟動“陳皮+”大健康戰略之時,便恢復了傳承百年的古方秘製工藝,並使其適應現代大規模生產。為確保選料地道,陳李濟與新會區政府達成了合作意向,在核心產區中闢出1萬畝大紅柑種植基地,並著手製定從種植端到工藝端的完備標準體系,以標準“護航”,讓百年老字號與地理標誌產品的屬性更明晰。
創新,則是一道選擇題。“陳皮+”,加什麼?跟誰加?怎麼加?每一步都需要摸索。陳李濟的原則是“經典對經典、地道對地道、專業對專業”。
關於“加什麼”,其實選擇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多。“用日常最經典的季節性食材,做出的新品才易於推廣。還需要反覆試驗,實現工藝上的匹配。比如,我們研發的陳皮山楂條,以山藥、桑葚、枸杞等多種藥食同源食材配伍,不加防腐劑,市場接受度很高。”陳李濟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純雄說。
至於“跟誰加”,陳李濟的合作伙伴多為老字號和核心產地,看起來“門當戶對”,內裡追求的則是經營操守上的“三觀一致”。
每到中秋,陳李濟獨家配方的陳皮月餅都早早售罄,這與其挑選的生產方――廣州酒家集團密不可分。“同為中華老字號,廣州酒家是正宗廣式月餅的代表,專業誠信。”孫東說。而陳皮與茶的結合更是經典。陳李濟的陳皮茶系列產品目前銷售額已過億元,秘訣就在於“地道對地道”,以柑普茶為例,採用新鮮的新會大紅柑,開孔後挖出果肉,填入道地雲南普洱熟茶,曬制烘乾後陳化而成,滋味甘醇,廣受好評。
在陳李濟看來,做好“陳皮+”不能貪多,更不能貪快。在車間聞到醉人的果皮香,記者不禁浮想跨界精油、香氛的種種可能。“這些作為頭腦風暴沒問題,但當下我們還是要聚焦專長,量力而行。”孫東說。事實上,“逐年增值”的特性早已賦予陳皮金融屬性,但手握“百年陳皮”的陳李濟卻不碰金融。“如果連我們都做金融產品,就把產業給做死了。”陳李濟文化宣傳部部長王曉斌說,“‘陳皮+’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不只靠我們一家,大家一起做,產業才能壯大。”
“陳皮+”的探索為中醫藥走進普羅大眾打開了一片天地,也帶動了陳皮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小陳皮、大產業”的躍升。
陳皮是時光的產物,“陳皮+”產業的成熟也需“文火慢燉”,熬出文化味道、健康品質,才能歷久彌香。目前,陳李濟已在全國各大城市建起了近40家陳皮養生茶道館,以茶道的消費場景推動“陳皮+”的市場滲透。“我們的古方正藥已走遍全中國市場,‘陳皮+’大健康概念也要走出去,把嶺南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帶給更多人。”孫東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龐彩霞 鄭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