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實現共產主義為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緊跟時代潮流和黨的角度,綜合基礎知識的考察越來越注重對革命歷史的銘記,那麼在黨的百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中,有一位革命先烈被歷史銘記,他就是盧德銘同志。
1905年,盧德銘出生於四川,在成都上學時,他受到共產主義思想的薰陶,投筆從戎考入黃埔,後來在東征和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在國民黨“7.15”反革命政變後,德銘同志率部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並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9月在萍鄉蘆溪,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孤軍殿後,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德銘同志犧牲時,僅僅只有22歲,一個年輕璀璨的紅色將星隕落。毛澤東同志聽聞噩耗悲痛萬分的長嘆道:“還我德銘!”。
德銘同志的一生雖然短暫,但光輝而壯烈,他的精神是我黨及全國人民寶貴的財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革命精神的重要體現,更是中國人民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奮鬥道路上的精神豐碑。
考查方式一: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匹配性。
例子:在秋收起義中,我黨擔任秋收起義總指揮的是( )。
A.毛澤東 B. 何長工 C. 朱德 D. 盧德銘
從該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對黨史瞭解不是很深入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將選項放在A上。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毛澤東同志擔任的是前敵委員會書記,而秋收起義總指揮為盧德銘同志。
考察方式二:理解性考察,注重延伸,側重知識的廣度
例子:在土地革命前期,秋收起義中,我黨犧牲的高階將領是( )。
A.左權 B. 盧德銘 C. 張自忠 D. 吉鴻昌
該型別的知識抽查具備廣度,需要對革命歷史有一定深入瞭解。如果知識面廣度不夠,可能會選擇左權。我們可以從歷史時間線進行辨別。左權,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卓越的軍事家。1942年,在反日軍大“掃蕩”中,左總參謀長為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壯烈犧牲,由此可見左總參謀長犧牲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張自忠,國民黨員,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抗日名將、民族英雄。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壯烈殉國,由此可見張將軍犧牲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吉鴻昌,原為西北軍將領,1932年加入中共,1933年率部多次於日偽戰鬥,將日軍驅逐出察哈爾,1934年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於北平,英勇就義,由此可見吉鴻昌將軍並未參加秋收起義。
英雄應該被牢牢銘記,與此同時,在備考時,也需要對一些革命知識做更深入的瞭解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