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見到三爺是今年清明回家祭祖的時候。真是霜刀風劍,歲月無情。幾年未見,三爺是銀髮滿頭,背也有些駝了。聽三爺說,自己早隨兒子到城裡住了。
在我的記憶中,三爺一直是咱村裡的“頭兒”。據說他曾多次請辭,可村民們就是不答應,他們說,三爺為人耿直、厚道,處理事情不偏私,而且險事難事都能搶在別人的前頭,大傢伙信得過他。因自小家裡太窮,三爺未念過一天書,“笆斗”大的字識不到一籮。三爺入黨很早,是位名副其實的老共產黨員,可一直只是個村“頭兒”,鄉親們常常為他惋惜:“要不早就上去了!”意思是說三爺若有文化還可以當更大的“頭兒”。
記得有一年夏天,連日的暴雨造成山洪暴發,三爺赤著腳,穿著蓑衣,戴著斗笠,扛著鐵鍬,冒雨踏看水庫塘壩水情。他突然發現村西頭水庫的壩埂中間,有涓涓細流正在慢慢地往外滲。下游是鄉親們種的幾十畝水稻田,此時,水稻正在揚花抽穗。壩埂一旦潰破,收成將化為烏有。三爺一聲驚呼,鄉親們紛紛趕到。大家七手八腳地將裝滿泥土的編織袋往滲水處拋,可漏點就是堵不上。三爺急了,縱身一跳,站到沒胸深的水中,從鄉親們手中接過一袋又一袋泥土,安放到腳下再踩實。3個多小時過去了,漏點終於被堵住,可三爺也支撐不住了,一個浪頭打來,他身子一晃,險些跌翻到水中,是鄉親們硬將他拽上了岸。回到家,三爺病倒了,鄉親們拿著雞蛋來看他,三爺囑咐三嬸孃將雞蛋一一送回。三爺說,鄉親們日子都很苦,留著雞蛋給唸書的娃們補身子。
三爺雖然沒文化,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責任他心裡亮堂著呢。我們村位於巢湖銀屏山腹地,地理位置偏僻,唯有一條羊腸般的泥巴路與外界相通。交通不便給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困難事小,更是嚴重阻礙了資訊的流通,造成村民們思想閉塞、守舊,也成為村民們的“窮根”。目睹現狀,三爺心裡那個急啊!他和村裡的幾名黨員一直合計著,必須打通村裡連線外界的公路。於是這年的夏天,他冒著炎炎烈日,步行十五華里來到鄉政府請求支援。那時鄉里也很窮,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對三爺的請求,鄉領導感到很為難。三爺就鍥而不捨,三天兩頭地往鄉里跑。纏得鄉長實在沒辦法,只好設法躲著他。據說有一次為等到鄉長,他竟賴在鄉政府門口坐了4個多小時,直到晚上10點多鐘。這次他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他對鄉長說:“今天你不答應,我就不回去了。”
為了修路,三爺領著鄉親們起早貪黑地炸石填土,路很快就修通了。不久,拖拉機把外面的生產生活原料送到了鄉親們的家門口。後來,年輕人開始從這個小山村走出去,有的考取了大學,有的踏上了外出打工緻富的路。又過了幾年,由三爺親手修築的石子路變成了水泥路、柏油路;村口有了一幢幢別緻的小樓點綴;一輛輛披著綵帶、扎滿花束的轎車迎娶新娘,這種過去只能在城裡才能看到的景象,現在在這偏遠的小山村也經常會上演。每每看到這一切,老人的臉上、嘴角都掛滿了笑。他笑得是那樣的舒心,那樣的甜美,又是那樣的坦然愜意……
人活七十古來稀。這一年,三爺徹底從“領導幹部”的崗位上退了下來,這一年,老人進城跟兒子一起住。歲月真是不饒人,三爺的身體狀況一年不如一年——腿腳不便,眼睛不好使,聽力下降……
去年,進村的路兩旁安裝了路燈,還栽上了景觀樹。因身體原因,三爺很少回到村裡。可走在這條幸福路、振興路上的鄉親們經常會念叨他,說三爺是個好人。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