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在準備懷孕前,都會到醫院做詳細的婦科檢查,而口腔檢查往往會被忽視,但實際上,孕產期卻是口腔問題的高發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呢?主要原因有3個。
第一,懷孕後,口腔會變得更髒
我們的口腔長期存在著各種細菌及食物殘渣。一般情況下,使用牙刷和牙線及時地清理後,就能使口腔保持一個相對清潔的環境。
但由於孕吐反應,一些孕媽媽一刷牙就直噁心,為了讓自己好受些,她們會不由自主地減少刷牙頻率和刷牙時間。
而這樣做直接導致口腔細菌快速繁殖,瘋狂擴張,不斷佔領口腔空間。
當細菌聚集在牙齒表面時,會形成牙菌斑,進而引起牙齦發炎,或者加重本來不太明顯的慢性牙齦炎。
當細菌聚集在沒有生長端正的智齒周圍時,則會引發智齒冠周炎。
反正,細菌總能找得合適的地方給孕媽們痛苦的一擊。
第二、懷孕後,口腔會變得更酸
懷孕後,大多孕媽都貪食,口味上也會變得更重,喜歡吃酸甜辛辣的食物。而這些食物的營養在供給胎兒的同時,也為細菌提供了繁衍、聚集的動力,讓它們一邊享受嘴裡參與的營養,一邊排洩大量的酸。
另外,孕吐反應使胃酸逆流進入口腔,也會增加牙齒接觸酸性物質的總量。因此,如果把平時牙齒承受酸的程度比做毛毛雨,那懷孕時牙齒承受的就是傾盆大雨。
這時,如果口腔清潔跟不上,那牙齒上的保護膜——鈣磷就容易腐蝕脫落,進而產生齲齒。
第三、懷孕後,口腔會變得更敏感
懷孕後,女性體內激素水平變化明顯,尤其針對牙齦細胞。一旦激素上升就容易促使牙齦細胞合成大量與炎症有關的物質,加重原有的牙齦炎症,導致牙齦充血、血管增生、牙肉變薄等牙周問題。
三大誘因齊齊發力,也難怪大多孕媽會遭遇牙疼的煩惱。
碰到這種情況,好多孕媽都十分糾結,搞不清楚自己是該為了寶寶再忍忍,還是立刻就找醫生治。
但請媽媽認清一件事,牙疼再小也是病,帶病懷孕對胎兒可沒什麼好處!
別看嘴和肚子離得遠,口腔中的細菌是能透過胎盤屏障直接入侵到胎兒體內的,另外細菌還能透過血液迴圈,在孕媽體內引起諸如發熱之類的全身問題。
同時,母親有口腔問題,吃不好睡不香,胎兒的營養攝入不足,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
有研究認為,牙周致病菌定植胎盤或牙周炎誘發的持續免疫反應,會增加胎兒早產和低體重的風險。
因此,孕期出現了口腔問題,一定要及時看醫生!由醫生來評估是立即治療,還是延後治療。
孕期是可以正常進行必要的治療性操作的,比如洗牙、牙周治療、補牙、根管治療、拔牙等等。
如果需要立即治療,不用懼怕麻藥和拍片,目前牙科常用的麻藥阿替卡因,起效代謝快、安全性高,尚未有任何證據表明該藥物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而口腔診斷性的X線照射輻射很小,而且主要針對口腔部位,子宮能接受的劑量連1毫雷姆都不到,遠遠小於日常接受的射線劑量,所以不必過於擔心。
如果是不迫切的治療,比如洗牙、程度不深的補牙等,可以選擇在孕中期4~6個月的時候進行治療。
孕早期的話,妊娠反應比較嚴重,孕媽可能會因口腔治療而噁心反胃;孕晚期的話,肚子又太大,不宜受刺激,長時間仰臥在牙椅上會給孕媽帶來早產風險;所以只有孕中期是孕媽接受治療的最佳時期。
另外提醒孕媽們,無論有沒有得牙病,都要做好口腔清潔。
再難受也要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嘗試小頭、軟毛的牙刷,配合漱口水、衝牙器、木糖醇口香糖等輔助產品來保持口腔清潔,以無口腔隱患的狀態來迎接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