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梁嘉韻、彭福祥)健身“擼鐵”如今已成為不少人健康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也有人因“用力過猛”導致誘發創傷性膈疝,內臟“移位”進入胸腔!
37歲的林先生(化名)為了減掉肚腩,4個月前特意辦了張健身卡。沒練幾次他就出現腹脹、腹痛,因過後緩解,當時他沒有重視。後來卻發現體力逐漸下降,活動後氣喘明顯,有些呼吸困難,且吃飯沒有胃口,人消瘦。
在家鄉醫院做的CT檢查顯示,林先生右側胸腔出現巨大膈疝,由於病情複雜、手術難度大、風險高,當地醫生建議他向“廣州實力中青年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三科暨疝與腹壁外科診療中心譚進富副教授求醫。
到廣州就診後,進一步的CT檢查顯示林先生右側出現巨大膈疝,空腸、迴腸、回盲部腸繫膜、右半結腸及結腸肝曲(即升結腸至橫結腸的一段接近90度彎曲的腸段,位於肝臟的下方),透過這個“洞”鑽入了胸腔,擠壓右肺,導致後者膨脹不全,肺不張,這也是林先生運動後呼吸困難的原因。
“像這麼大的成人膈疝非常少見,特別是位於右側胸腔的膈疝更為罕見。”譚進富副教授指出。8月31日,中山一院胃腸外科三科暨疝與腹壁外科診療中心譚敏教授、譚進富副教授聯合胸外科魯建軍教授,為林先生做了經右側胸腔和經腹腔鏡聯合的右側巨大膈疝修補術。術中經腹腔鏡把移位的小腸、結腸、大網膜從胸腔“送回”腹腔的“老家”,重新擺放到正常的位置,防止出現腸扭轉;並進行了膈肌缺損的修補和補片加強修補術,防止臟器再次“溜走”。術後林先生恢復很順利,術後第7天就出院。
譚進富指出,膈疝是疝的一種,是指腹腔實質臟器等透過膈肌異位移動到胸腔內的疾病狀態。林先生的病情屬於創傷性膈疝,誘因跟他劇烈健身有關,猛發力導致膈肌上原有的薄弱之處被擠破,從而為臟器“溜走”創造了機會。
“創傷性膈疝是一種易被延誤診斷的疾病,延誤診斷率較高,主要是由於此病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譚進富表示,臨床醫師對此病的認識及警惕性不夠,如果處理不及時或診治方案不當,會導致嚴重後果。
譚進富副教授提醒,健身需遵循科學原則,量力而為。在劇烈運動後,出現以下可疑症狀的話,則要當心創傷性膈疝的可能:如果像林先生一樣內臟“移位”到胸部,會表現為胸腹部的隱隱作痛,體重下降,食慾下降,呼吸功能下降;如果表現為劇烈的腹痛、胸痛,伴有發燒,可能是內臟“移位”後發生了嵌頓。
他強調,膈疝發生後,要儘快到專科就診,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