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年前,在廣東省德慶縣的一個貧困家庭,一位小女孩出生了。她從小聰明伶俐,並且堅韌有理想。當週圍的同齡人都在安於命運的時候,這個小姑娘卻敢於向命運說不。她逃離家鄉,到廣州闖蕩,後又去延安,與一生摯愛張學思相遇,從此開啟了不平凡的人生。兩人在艱苦的革命年代相濡以沫,晚年她以弟媳身份去見張學思大哥張學良,親自為趙四送終,成為一段歷史的關鍵見證者……這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女性便是謝雪萍。現在跟隨筆者一起走進謝雪萍精彩而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一、年少不凡志:心向自由,追尋夢想之地
1920年,謝雪萍出生在廣東德慶縣一個僱農家庭。她家沒有田地,只能靠著給地主家打零工來維持,有時候地主還會拖欠他們薪水,導致一家人常常過著餓一頓飽一頓的生活。有時候大人們在外找不到活,孩子們就不得不出去找吃的……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家人還算安穩。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謝雪萍剛懂事不久,她的父親就因病去世。一個家庭的頂樑柱倒塌,無疑給這樣一個家庭是致命打擊。雪上加霜的日子,讓他們無法生存下去。謝雪萍的母親為了帶著孩子生活下去,就改嫁了他人。而所嫁的人家不願意接收這個女孩,所以母親無奈,只好把謝雪萍送給了別人家。
這對還在童年的謝雪萍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傷痛。在需要家人關愛的時候,她失去了父親,接著又被母親送人。在養父養母家裡,謝雪萍的生活並未改善,反而卻處處遭受冷眼。養父母對她十分的刻薄,常常把她當作傭人用,逼迫她做很多重活苦活,而且只有做完了才能吃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謝雪萍一天天長大。
當時她身邊也有一些小夥伴,大家都想著長大後結婚生子的事情。謝雪萍想,如果結婚生子了,自己的孩子依然要繼續著這樣的貧困。她從小就獨立,而且堅韌。她不願意和大家一樣在這個小地方重複著毫無希望的生活。她要走出去!
經過一番心理鬥爭,她決定逃離這個讓她毫無留戀的家庭。雖然前路茫茫,或許在路上會遇到壞人,或許在路上出現不測,但是無論如何,出去是有一種成功的可能性,而留在養父養母家裡則是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痛苦。帶著這樣的不服輸的勇氣,謝雪萍逃離了家鄉。
她先去廣州闖蕩,在那裡就找零活做,來養活自己。由於謝雪萍本來就比較能幹,雖然還是童工,但是她幾乎和成年人一樣了。謝雪萍後來進了紡織工廠。
當時廣州革命當人在冒著危險傳播著革命新思想,謝雪萍在工廠裡接觸到了一些特殊的人。他們給她講述布林什維克,講述以後工農大眾將要過的好日子,她被這樣一個社會的理想打動了。她覺得這個理想社會正是她夢想的。在1938年,經過八路軍廣州辦事處介紹,謝雪萍奔赴了延安。那一年她剛剛滿18歲。
二、青春裡的一見鍾情:與張作霖第四子張學思的不凡婚姻
謝雪萍在延安開啟了新生。她學習讀書識字,學習革命理論。她在這裡第一次找到家的感覺。有一次,謝雪萍去購買學習資料,遇到一位高大威猛的男士。兩個人聊了幾句話,她知道了對方的名字叫張昉。他見到謝雪萍,就對她產生了極大的好感。其實,謝雪萍也對這個大男孩有心動的感覺。
這個大男孩不是別人,正是張作霖的第四子,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張學思礙於自己的家庭背景,不想被人誤解,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改名。他出生在1916年,一出生就是少爺,周圍跟著一群傭人,根本不知道人間疾苦。張學思從小就接受著良好的教育,而且他學習很刻苦,懂得上進。後來去了北平繼續讀書,在這裡他接觸了很多社會主義革命理論,這個時候張學思對社會主義理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張作霖在東北的事情傳到了北平,很多人將仇恨轉移到了張學思身上,張學思其實百口莫辯,他早已經和家庭有了隔閡。而且他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來到延安見毛主席。
當時毛主席見到張學思,就問他在延安是否習慣,作為一個曾經的少爺,張學思絲毫不覺得延安的生活艱苦。他很習慣這裡的生活。所以張學思就換了名字在延安學習。如今遇到了這個讓他心動的女孩,他想多瞭解她,但是害怕自己的家庭背景會讓別人疏遠他。
到了1940年,那是一個春天,延安女子大學正熱熱鬧鬧舉行一個盛大的報告會。附近很多院校都被吸引過去觀看。張學思和同學們也一起去觀看。這個時候,他一眼就看到那個在翻閱畫報的姑娘,就是前些日子遇見的謝雪萍。他不由得走近她,和她聊了起來。
為了能夠找時間與謝雪萍偶遇,張學思總是找機會去延安女子大學聽講座和報告。有一次,他遠遠看到自己認識的老鄉顧大姐和謝雪萍在聊天,於是激動萬分。等謝雪萍離開,張學思就請求顧大姐給他牽線搭橋,他很誠懇地擺明了心意,可是他不敢直接給人家姑娘說,怕姑娘誤解他不穩重。顧大姐被張學思的真誠打動,她願意為他製造更多偶遇,並撮合兩個人。
當然,謝雪萍怎麼能不為這個年輕有為的大男孩心動呢?她只是過早地獨立,對家庭的溫暖感到一種陌生。她似乎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有一段愛情,能有人如此愛著她。她來到延安,為了革命的理想,沒想到也突如其來的擁有了愛情。
剛開始謝雪萍有一種矛盾的心理,她喜歡張學思,可是又想到他的家庭背景,簡直和她是天壤之別。她不知道兩個人如果結婚生活上是否會出現矛盾。況且,這麼多年她一個人習慣了,她從小都是一個人忍受一切。不過,由於張學思的耐心和細心,她的所有的顧慮完全被打消了。她認為自己能夠來到延安已經預示著新生,她應該拋下以前的苦痛,迎接新生活。
兩個都有過家庭傷痛的心,在延安這個地方,相遇、相知、相愛。他們的戀情也得到了周圍同學們的祝福,在1940年秋天,張學思和謝雪萍和其它幾對新人,舉行了一場別緻的集體婚禮。結婚沒過多久,兩個人就奔赴了華北抗日戰場。
在抗日戰場上,他們全力以赴,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兩人在戰爭年代聚少離多,但是兩顆心在一起已經夠了。後來抗戰勝利了,張學思接到調令,秘密前往東北。他一到瀋陽,當時彭真等就讓他以張學良四弟的身份開展工作。等工作安排好了,當時林楓讓張學思回他自己家大帥府看看,張學思說那個家他不打算回,他說自己離開大帥府的時候,就沒有打算回去。所以,張學思一直沒有帶著自己妻子謝雪萍去過自己曾經生活的家。
新中國成立後,兩個人在一起真正開啟了安穩的生活。可是生活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不久後在文革中已經是海軍參謀長的張學思蒙受了不白之冤入獄。當時妻子謝雪萍四處求助,可是在那個特殊時期,他的問題誰也不敢去碰。謝雪萍每日愁眉不展,但是這個家庭需要她,她一邊牽掛著丈夫,一邊照顧著孩子。
監獄裡的張學思因為心情低落,加上身體不好,病情日益加重。當張學思彌留之際,他還喊著自己“惡魔纏身”,他的意思是當時社會的發展遇到了一幫“惡魔”。當時身邊人並不知道這個惡魔纏身是何意,後來細細琢磨,張學思在彌留之際唸的是國家的發展。就這樣的情景下,他含恨離開人世,年僅54歲。
謝雪萍失去了自己的摯愛,一度消沉。後來毛澤東、葉劍英、周恩來等聞之嘆息,嚴明指示查清真相。在十三屆三中全會後,給予張學思平反,恢復了名譽。改革開放後,謝雪萍繼續為現代社會發展做著貢獻,偶然一次機會,她終於見到了丈夫的家人。
三、80歲的謝雪萍第一次見張學良,卻為趙四小姐送終
謝雪萍在千禧年帶著孩子們飛往美國夏威夷。她是以弟媳的身份去見了這位歷史傳奇人物——張學良。那是一個六月,本來他們要為張學良祝賀百歲大壽,可是因為其它事情延誤了行程,錯過了百歲壽宴。不過,這次見面依然十分有意義。
兩個世紀老人,一個是80歲的謝雪萍,一個是100歲的張學良,他們見面的那一刻相互看了好久。張學良那天穿著黑色西服,精神矍鑠,畢竟是見到了親人。而謝雪萍比張學良小20歲,所以顯得行動更加自如,更加有活力一些。
張學良自從接到訊息,說四弟的家人要去探望他。他就一直盼望著能見到他們。四弟的離開讓他悲傷,能見到四弟的妻子和孩子們也是一種安慰。但是兩位老人坐下來唯一的聯絡是張學思,可是一提到張學思,他們就不免傷感,不知道從何說起。那時候,多虧謝雪萍還帶了相簿,那是張學思生前的紀念冊。看到弟弟以前的生活,張學良陷入了沉思。或許他想到了東北大帥府的日子,想到了和弟弟一起生活的無憂無慮的一段日子。
當時看著大伯陷入了沉思,謝雪萍兒子張仲群就誠懇詢問張學良,怎麼看待自己的父親。那時候張學良說,這個四弟是他最佩服的。孩子們聽到大伯如此評價父親,也都欣慰而驕傲地點頭。張學思從一個軍閥的大少爺,到投身革命,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少將,海軍參謀長,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學良一直想問四弟在五十多歲就去世的前前後後,可是歷史滄海桑田,他知道有些事無法追憶。謝雪萍也不願意多談那段歲月,畢竟想到都是錐心的痛。這個時候謝雪萍就拿出了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她拿出了絲綢圍巾說是給大嫂的,張學良頓時臉色陰沉,狀態也忽然頹廢許多。謝雪萍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以為是張學良年紀大,時常走神所致。
其實,在張學良過完壽誕之後,趙四就因為疾病不得不住院。所以這次見家人,趙四並未出席。大概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好,加上年齡大,趙四的身體一直出現問題。曾經因為長期抽菸患了肺癌,做過切除手術,這些問題都給她的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
趙四是硬撐著給張學良過完了百歲壽誕。過完壽誕似乎她的心願圓滿了,再也沒有活下去的支撐了,於是病倒入院。其實張學良時刻牽掛著趙四,但是見到了久別的親人,他不想把這個情緒帶給大家,不想讓這個重逢蒙上陰影,所以沒有說趙四的病情。
晚年的張學良喜歡熱鬧,看到這麼一大家子的重逢,他開始給孩子們講過去的往事。謝雪萍一直在觀察張學良,她發現這個大哥雖然已有100歲,但是記憶清晰,但是一旦問道某個歷史事件,他馬上就說記不清了。可見張學良再也不想講政治了,他只是想做一個安穩的老人,給孩子們講講長輩們的生活。
他給謝雪萍講到自己曾在大帥府的時候,和四個弟弟的故事。他說四個弟弟裡,二弟是他的親弟弟,但是他看不上老二,因為膽小又精明。三弟是個很會念書的人,是個文化人,在聯合國做過秘書。而四弟是一個和他最像的人,有骨氣,有志氣,敢闖敢幹的人。謝雪萍知道,張學良不是因為當著弟媳的面誇自己的丈夫,而是因為張學良對張學思是由衷的讚賞。
談及生活往事的時候,張學良不斷強調自己想回東北,想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還有就是張作霖去世的時候,沒有修好墳墓,張學良離開家的時候,張作霖的棺槨還在大帥府停放。可能這是張學良內心一直惦念的事情。
在美國夏威夷居住多日一直沒有見到趙四小姐,謝雪萍才發現真正的原因。原來是因為趙四小姐生病住院了。她得知後第一時間去醫院探望。
當走進病房,看到渾身插滿了管子的趙四小姐,她內心充滿了傷感。她低頭伏在趙四小姐耳邊說,自己是張學思的妻子,她的弟媳。趙四能感受到家人的到來,她努力睜開眼睛,然後閉上眼睛,然後再睜開。這個時候謝雪萍才知道趙四小姐已經不能說話了,只能透過眼睛來傳達資訊。
看著趙四小姐的狀態,再看看張學良的傷感,她一定要留下來多陪伴這兩位老人幾日。老人們都喜歡熱鬧,更何況這是多年未見的親人。沒想到幾天之後,謝雪萍再去醫院的時候,醫生宣佈可以將機器撤走了,因為趙四小姐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
張學良內心的痛可想而知,兩個人相伴七十二年,如今陰陽兩隔對於老人來說更是痛上加痛。
病房裡擠滿了人,在忙碌著給趙四小姐辦後事。謝雪萍陪伴著張學良,安慰他說,人生就是如此,每個人都要走到這一步。趙四小姐不希望看到他這麼傷心,她肯定想讓他多一點寬慰,好好安度餘生。
謝雪萍說完這些話發現自己已經泣不成聲了,可是張學良卻沒有哭,他臉上的光沒有了,似乎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苦。這個時候張學良忽然又像做夢一樣說出一句話:“我想回東北,我想回家……”
當這句話說出,謝雪萍知道老人是失去摯愛之後,那種無處可依的心境,他只能回到故土,回到自己長大的地方才能有一絲的安慰。她是多麼想帶他回國,帶他去東北,帶他去看看大帥府。可是,沒有趙四小姐的張學良就像是丟了魂魄,誰也不知道長途的旅行會發生什麼意外,所以只好將這個想法擱淺。
謝雪萍幫助張學良給趙四小姐下葬後,告訴張學良,她會帶著孩子們明年還去看他。這個時候張學良臉上才綻放一絲的微笑。
第二年,在張學良101歲壽誕宴會上,謝雪萍帶著孩子們如約前往。這一次的見面比上一次更加的自如。兩位老人絮絮叨叨談及過去的往事,談及孩子們的生活狀況。當時張學良精神矍鑠,胃口也很好。
其實這是張學良為了讓大家不用擔憂他而故意表現出來的硬朗,離開趙四小姐的日子裡,他的身體在也不如從前了。這次見面沒多久,張學良因病去世。聽到噩耗,謝雪萍第一時間趕到,她淚如雨下,她感嘆人的一生,無論經歷多大的風浪,到了老年,內心最柔弱的地方是年輕的缺憾,而張學良一直唸叨的回東北,再也實現不了了。
此時的謝雪萍女士,也在回望自己這一輩子。她從一個孤苦無依的小女孩,到逃離家鄉,努力尋求幸福,再到進工廠,去延安參加革命,遇到張學思結婚生子,晚年見證張學良和趙四的分離……她這一生大風大雨,跌宕起伏,但她從不向命運低頭,遇到任何困難總是用堅韌而溫柔的態度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