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以影片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在講話中圍繞團結抗疫、復甦經濟、國際關係發展、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闡述中方立場,並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有關講話引發熱議。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很多與會代表高度評價習主席的重要講話,認為講話為世界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注入了信心和力量,也展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氣魄和擔當。尤其是中國領導人宣佈將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在國際上引發震動。這一承諾受到普遍肯定,也讓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美領導人在聯大的講話僅相隔數小時,媒體在解讀時紛紛將其聯絡在一起。美聯社刊文說,中美領導人都使用了“冷靜”的語言。香港《南華早報》稱,兩國領導人都就抗疫和全球變暖作出承諾,儘管他們對國際秩序的看法大相徑庭。對於雙方的差異,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總結說:在聯合國,中國領導人走向全球,美國領導人推動舊的聯盟。
“全球發展倡議”
習近平在題為《堅定信心 共克時艱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中國將隆重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我們將繼續積極推動中國同聯合國合作邁向新臺階,為聯合國崇高事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9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影片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題為《堅定信心 共克時艱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講話。這是大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習近平強調,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人類社會已被深刻改變。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每一個負責任的政治家都必須以信心、勇氣、擔當,回答時代課題,作出歷史抉擇。“世界又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堅信,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潮流不可阻擋。”
“習近平在15分鐘的講話中,圍繞戰勝疫情、復甦經濟、加強合作共贏的國際關係理念以及完善全球治理四大主題,對參與大會的聯合國會員國元首和外交官闡述中國的立場。”新加坡《聯合早報》22日稱。報道稱,習近平提出將在全年對外提供20億劑疫苗,以及向“新冠疫苗實施計劃”捐贈1億美元基礎上,年內再向發展中國家無償捐贈1億劑疫苗。
“習近平提出全球發展的新倡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關注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構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發展夥伴關係新倡議。報道稱,中方倡議旨在重視全球發展。中國領導人提出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必要性,還強調關注發展中國家特殊需求的重要性。
習近平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包括六點: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
22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到這是中方首次使用“全球發展倡議”提法。發言人趙立堅說,“全球發展倡議”以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為目標,是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重要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發展領域的生動體現。該倡議面向全球開放,歡迎各國共同參與。
這是一件“大事”
中方宣佈,將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這被普遍視為重磅訊息。
美聯社22日稱,這是中國領導人連續第二年在氣候問題上讓世界震驚。“對世界來說,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11月將主持氣候峰會的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美國喬治城大學能源和氣候問題專家喬安娜·劉易斯稱,“這是一件大事”,是許多人期待已久的宣告。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一年前,中國領導人曾承諾到2060年讓中國實現碳中和,令世界各國領導人感到意外。今年上半年,中國參與的“一帶一路”海外發展專案沒有為任何煤炭專案提供資金。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主席曼尼什·巴普納說:“這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這為中國和其他主要國家在國內外實現更大膽的氣候雄心打開了大門。”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這一訊息引來外媒爭相報道,即便是習慣對中國挑刺的西方媒體也予以肯定。《華爾街日報》稱,自2020年定下減排目標後,中國似乎開始撤回一些海外興建專案。中國的行動獲得普遍認同及歡迎。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蓋勒表示,中國應因此獲得稱許,並希望私人領域企業能跟隨。《紐約時報》稱,隨著中國在氣候峰會前作此宣示,其他用煤大戶——印度、土耳其、南非等將面臨更加進退兩難的局面。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聯合國大會做出如此承諾,體現了中國對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尊重,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誠意和決心。這也將鼓勵其他與中國合作的發展中國家轉向清潔能源。
“中國會不斷細化一些目標,比如煤炭行業早日達峰的目標等。”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氣候問題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最大公約數,面對這樣的挑戰,各國需要團結起來。
不同的“多邊主義”
德國《世界報》注意到一個細節:中國領導人呼籲對話和包容,特意選擇一片不突兀的山地景觀作為影片背景。報道稱,潛艇交易和混亂的阿富汗撤軍給人留下致命印象——美國缺乏信譽,而中國領導人則發表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講話,向國際社會顯示自己是比美國更可靠的夥伴。
歐洲新聞電視臺評論說,中美兩國元首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發出相似聲音,中國領導人語氣堅定,強調多邊主義:透過對話與合作解決爭端。
《紐約時報》稱,習近平借聯大講話駁斥美國的指責,表示支援各國和平發展,民主“不是哪個國家的專利”。雖然措辭有所剋制,但他暗示了中國對美國宣佈與澳大利亞達成新安全協議的憤怒。他沒有點名美國或澳大利亞,但說世界必須“摒棄小圈子和零和博弈”。
“在聯大,中美領導人都提到多邊主義,但兩個多邊主義是不一樣的。”李海東說,美國的多邊主義是等級式、排外的,以聯盟為中心,美國高高在上,其本質目的是推進美國的利益。而中方奉行的是最大限度的普惠式、包容式多邊主義,聯合國處於中心地位,不搞三六九等區分,奉行真正的平等、互利。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22日總結說,在紐約,兩個超級大國圍繞“小圈子”“包容性增長”等片語跳起“外交舞”。中國以聯合國為中心的秩序嘗試賦予小國、弱國權利,而拜登版本的“美國優先”依然在強調舊“集團”的優先權,比如北約、“四方安全對話”等。
多談問題、少談中國,美國能嗎?
正如不少媒體提到的,中美元首在講話中都沒點對方國家的名字,對於近來言必稱“中國”的美方來說,尤其難得。“美國之音”稱,這與特朗普2020年在聯大發言中12次點名中國形成鮮明對照。“我認為,多談問題,少談中國是可以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資深研究員扎克·庫珀說。
但在一些分析看來,這改變不了什麼,尤其是現在美國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派位元朗普時期還要糟糕。像拜登口頭上說不搞新冷戰,行動上卻在強化意識形態分歧。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最新公佈的民調顯示,絕大多數歐洲人認為,美國正與中俄進行新冷戰(詳見今日本報第二版)。
21日,拜登在白宮會見英國首相約翰遜。據俄衛星通訊社22日報道,英國首相府釋出訊息稱,雙方討論了一系列包括中俄在內的國際問題,商定將繼續從共同價值觀角度出發處理這些問題。“約翰遜表示,迫切期待拜登倡議召開的民主峰會,其將有助於促進國際社會採取措施。”
即便如此,美國國內一些人依然不滿拜登“軟弱”。據福克斯新聞報道,由於拜登沒有點中國的名,美國前常駐聯合國代表黑利批評他“翫忽職守”,以致“我們的朋友不信任我們,而我們的敵人正在高興”。除了黑利,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瑞克·斯科特等也在社交媒體上批評拜登假裝“中國威脅”不存在、“失職”。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美國的內政現正處於二戰後最分裂的狀態,兩黨唯一共識就是反華,要將中國的一切妖魔化。”最新一期香港《亞洲週刊》評論說,儘管美國商界與外交領域有識之士推動中美關係和緩,避免關稅戰損害雙方利益,但美國外交當權派還是選擇要繼續採取明暗兩手,一方面態度溫和、理性,另一方面則向極端、非理性的反智勢力靠攏。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趙瑜莎 曹思琦 胡馨予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入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