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是以頻繁而持續的入睡困難和 (或) 睡眠維持困難並導致睡眠感不滿意為特徵的睡眠障礙,我國失眠症的發病率高達40%,有4%的中國人在過去1個月中曾經歷過不同程度失眠,失眠症可獨立存在,也可與精神障礙、軀體疾病等同時發生,可伴有多種覺醒時功能損害,按照病程來劃分,失眠病程<3個月為短期失眠,病程≥3個月為慢性失眠。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學業和工作壓力的不斷增加,失眠症的發病率還在逐年升高。需要糾正一個誤區,很多朋友認為晚上上了床,沒有立刻睡著,就是失眠,這種認知是片面的,在舒適的環境中,將自己的情緒調整到平靜狀態,半小時內能夠入睡,都是正常的。
失眠的治療不僅僅是服用安眠藥那麼簡單,首先要找到失眠病因,比如焦慮、抑鬱、糖尿病、慢阻肺、心力衰竭、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以及美託洛爾、氨茶鹼、地塞米松等相關藥物,均可導致失眠,依據病因進行治療,才能迎刃而解。此外,失眠患者還應正確認識失眠,改正影響睡眠的不良生活習慣,如睡前過量飲食、劇烈運動、大量喝水、吸菸、喝酒、喝含咖啡因的飲料等。最後是睡眠健康教育,如作息規律、舒適的睡眠環境、避免睡前看手機、聽刺激性音樂等,如果經過綜合調節,仍然不能改善失眠,才需要考慮藥物治療。
安眠藥又叫鎮靜催眠藥,是一類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的藥物,小劑量時引起安靜或嗜睡狀態,表現為鎮靜作用,較大劑量時可誘匯入睡,延長睡眠時間,即催眠作用。某些藥物還具有抗驚厥作用和麻醉作用。機體對於安眠藥易發生耐受性和依賴性,故應避免長期服用或選擇幾種有效藥物交替使用。許多具有長效作用的安眠藥有宿醉效應,即在服用催眠藥後的次日清晨,醒後感到頭暈、疲勞等症狀。過量使用安眠藥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嚴重者甚至死亡。
失眠的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維持障礙以及早醒、睡眠質量下降和總睡眠時間減少等,入睡困難即入睡潛伏期超過30分鐘,睡眠維持障礙即整夜覺醒次數多於2次,早醒、睡眠質量下降和總睡眠時間減少即總睡眠時間少於6.5小時,同時伴有日間功能障礙。
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安眠藥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為苯二氮卓類,常見藥物有艾司唑侖、阿普唑侖、勞拉西泮、氯硝西泮等,第二類為新型安眠藥,常見藥物有環吡咯酮類的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以及咪唑吡啶類的唑吡坦。
苯二氮卓類藥物根據半衰期長短分為3類,短效類(半衰期小於6小時):常用的有三唑侖、咪達唑侖、去羥西泮、溴替唑侖等,主要用於入睡困難和醒後難以入睡;中效類(半衰期6-24小時):常用的有替馬西泮、勞拉西泮、艾司唑侖、阿普唑侖等,主要用於睡眠淺、易醒和晨起需要保持頭腦清醒者;長效類(半衰期大於24小時):常用的有地西泮、氯硝西泮、硝西泮、氟硝西泮、氟西泮等,主要用於早醒。
新型安眠藥口服吸收良好,半小時即可達血液濃度高峰,藥物代謝排洩快,半衰期為3-6小時。這些藥物治療指數高,安全性好,基本不改變正常的生理睡眠結構,不產生耐受性、依賴性,停藥後很少產生反跳性失眠,重複應用極少積聚,使用較為安全。唑吡坦主要適用於短暫性、偶發性失眠症或慢性失眠的短期治療。佐匹克隆和右佐匹克隆主要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適用於不能耐受次日清晨殘餘作用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