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是個二十幾歲的小夥子,雖然年紀不大,卻是一個病程長達十餘年的強迫症患者。在他6歲時,父母離異,小宇隨母親一起生活,父親再也沒有聯絡過他。母親十分要強,對小宇也寄予厚望。讀初中時,小宇在一次期中考試失利後,暗下決心,不允許自己再犯錯,做題時開始反覆閱讀題目,反覆確認及排除後,再開始答題。但這麼做,並沒有幫到他,反而在考試時總是做不完題目,成績下降。
他苦惱地跟母親講述這些,母親十分不理解,說他讀書讀傻了。此後,他再也沒有跟其他人講過,每天過得十分辛苦。直到一年前,他參加工作,跟人交流時需要反覆詢問和確認,影響到他和同事的關係,他才開始去精神科門診接受治療。
規律服藥一年後,症狀好轉了40%-50%,生活較前輕鬆了一些,但是繼續藥物治療症狀並未進一步改善。辛苦工作一天後回到家,每天仍需要花費2-3個小時來完成確認。精神科醫生建議他結合心理治療,他心裡又升起一線希望。當他去具體瞭解時,卻發現心理治療的資源並不容易獲得,需要考慮時間、經濟、距離、心理治療師的專業性等多方面的因素,這對初入職場的他來說,難以承擔。
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是疾病的主要特徵。患者往往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反覆做一件事情,明知沒有必要卻控制不住,產生強烈的心理痛苦。
強迫症優先推薦藥物和心理治療,單用藥物治療大部分患者能改善40%-60%的症狀,聯合心理治療,將獲得進一步的療效,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強迫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經常遇到上面小宇面臨的困境。
既往研究提示,由於疾病恥感、治療費用高、地理因素、缺乏訓練有素的治療師等原因,高達90%的強迫症患者沒有接受心理治療。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強迫症患者接受心理治療面臨的困難更大。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幫助自己走出心理困境,強迫症患者可以先試著從以下3方面入手:
壹
認清強迫症狀
強迫症狀包括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識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是學會正確應對的前提。
強迫思維是反覆體驗到的想法、畫面或慾望等,往往是令人苦惱、不受歡迎或者充滿危險的,引起患者顯著的痛苦。患者試圖忽視或者壓抑這些想法,或透過一些其他的想法或行為來中和他們,這些中和強迫思維的行為,稱之為強迫行為。強迫行為可以是外顯的行為,比如反覆洗手、排序、檢查、詢問;也可以是內在心理活動,比如反覆計數、回憶、思考、確認等。
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幾乎總是同時出現,強迫思維激發了強迫行為,強迫行為防止或減輕焦慮和痛苦,避免某些可怕的事情或情境發生。
我們還需要了解強迫症狀是如何運作的,包括在什麼情境下發生,這些情境引發的強迫思維是什麼,由此產生的情緒和身體反應是什麼,患者在行為上是如何應對的。
比如,小宇的症狀在與人交流時容易出現,特別是和領導交流時。引發的強迫思維是“我沒有聽清楚領導講的話,我會出錯,我會幹不好工作”。產生的情緒是緊張、擔心,伴隨的生理反應是身體發緊、胸悶不適。為了緩解情緒和生理不適,以及避免出錯,小宇的強迫行為是反覆詢問領導,找領導確認說話的意思。
對強迫症狀過程和細節的梳理有助於幫助患者從症狀中跳出來、慢下來,與症狀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觀察者的視角去看待強迫思維、不安情緒以及強迫行為,保持這樣的距離和覺察後,患者就有了選擇和改變的機會。
增加改變的意願
強迫行為是有一定功能的,從短期來看,反覆確認、反覆洗手等,減輕了擔心,相對快速的緩解痛苦,患者能儘快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但從長期來看,任由強迫行為發生而不做干預,無異於“飲鴆止渴”。下次強迫症狀來臨的時候,由此產生的擔心更加強烈,需要更久、更強的強迫行為才能中和焦慮。
很多患者看清強迫症這隻貪得無厭的怪獸,有了改變意願後,來門診跟醫生說,希望趕緊擺脫這個疾病,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可以。然而,當需要患者去承受痛苦、投入時間練習時,會開始猶豫不決、淺嘗輒止,總期待有一些快速起效、無需付出、無痛苦的治療方法。
強迫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患者相對固定的思維、情緒及行為應對模式,改變起來需要時間,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所以,你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好起來?你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的?為了使你過上想過的生活,面對強迫症,你現在是否真的要做出改變?當下能做的事情是什麼?搞清楚這些後,再開始行動。
學會正確的方法
強迫症患者的自我救助,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少走彎路。
小宇患病十幾年中,嘗試過多種辦法。比如他迴避人群,儘量不與人聯絡,試圖減少強迫行為發生;他為了減少詢問,曾嘗試將問題記在備忘錄中,回家後花費2-3個小時集中反覆回憶和思考;當他有疑問產生時,他試圖用另一個問題來佔據自己的頭腦……可惜這些方法並沒有如他所願,強迫症還是屹立不倒。
小宇嘗試的這些方法為什麼沒有效果呢?主要是方向錯誤。他多采用迴避行為或者替代行為,仍是對強迫思維和焦慮情緒的過度回應,仍是在強迫症的泥潭中掙扎。
那麼強迫症康復的正確方法是什麼呢?
覺察到強迫思維和情緒時,鼓勵患者主動並長時間暴露其中,並且不進行強迫行為。使患者認識到,這些情況並沒有實質危害且他們的焦慮終將消退。這種方法稱之為 暴露與反應預防,是目前為止,對強迫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明確方向後,需要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整個過程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1 監測強迫症狀。記錄每天強迫症狀出現的情況,具體包括出現的時間、情境、當時的想法、情緒以及強迫行為的內容、持續時間。比如上午10點,和人聊天的時候,想到自己可能沒有聽清楚對方的話,心情緊張,擔心,反覆詢問對方3遍,並在大腦中回憶了3次,持續10分鐘。記錄每天強迫症狀出現的情況,具體包括出現的時間、情境、當時的想法、情緒以及強迫行為的內容、持續時間。比如上午10點,和人聊天的時候,想到自己可能沒有聽清楚對方的話,心情緊張,擔心,反覆詢問對方3遍,並在大腦中回憶了3次,持續10分鐘。
2 設計在某一情境下暴露練習的內容。針對上一個情境,暴露練習的內容是,和人聊天時,逐漸減少詢問和回憶的次數,最後做到不詢問和不回憶。 針對上一個情境,暴露練習的內容是,和人聊天時,逐漸減少詢問和回憶的次數,最後做到不詢問和不回憶。
3 對暴露練習的痛苦程度打分,0-100分,0分表示完全沒有痛苦,100分表示非常痛苦。比如,上一情境中,小宇不詢問的痛苦程度50分,不回憶的痛苦程度60分。0-100分,0分表示完全沒有痛苦,100分表示非常痛苦。比如,上一情境中,小宇不詢問的痛苦程度50分,不回憶的痛苦程度60分。
4 制定暴露練習計劃。一般選擇痛苦程度在40-50分的症狀開始練習,當痛苦程度減輕直至消失時,再選擇痛苦程度在60分的症狀練習。循序漸進,最後練習痛苦程度分數最高的內容。。一般選擇痛苦程度在40-50分的症狀開始練習,當痛苦程度減輕直至消失時,再選擇痛苦程度在60分的症狀練習。循序漸進,最後練習痛苦程度分數最高的內容。
5 持之以恆的練習。在做暴露練習時,可以只靜靜地去感受暴露練習中自己的想法、情緒以及它們如何隨時間變化的;也可以透過嘗試做其他事情,幫助自己度過相對痛苦的時期。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接納情緒,忍受痛苦,行為上不回應。在做暴露練習時,可以只靜靜地去感受暴露練習中自己的想法、情緒以及它們如何隨時間變化的;也可以透過嘗試做其他事情,幫助自己度過相對痛苦的時期。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接納情緒,忍受痛苦,行為上不回應。
打破原來的應對模式,建立一個新的反應模式並不是容易的過程。暴露練習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需要承受痛苦。與深陷強迫症帶來的痛苦相比,承受暴露練習的痛苦是有意義的、也是有期限的。如同“愚公移山”一樣,多練習一些,多承受一些,強迫行為慢慢就減少了、忍受焦慮的能力提高了、強迫思維也會變化,有望過上想過的生活。
幸運的是,小宇最終也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開始了自我救助的過程。透過反覆練習,他已經建立起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應模式,病情得到明顯的緩解。雖然還殘存一些強迫症狀,但他重新帶著希望走在通往強迫症康復的路上,學會了與強迫症和平共處,眼裡不僅僅只有出口,還有腳下的路以及路上的風景。他已經懂得,能否完全逃離並不那麼重要了,因為他享受著當下。
參考文獻
[1] Del Casale A, Sorice S, Padovano A, et al. Psycho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J]. Curr Neuropharmacol, 2019, 17(8):710-736.
[2] Olatunji, B.O., Deacon, B.J., Abramowitz, J.S. The cruelest cure? Ethical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posure-based treatments [J]. Cogn. Behav. Pract, 2009, 16: 172–180.
作者:廖金敏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編輯||何螢螢
排版||白羽
稽核||馬寧
各位親們,精神衛生答題小遊戲正式上線啦,大家玩起來哦!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公事部
國家精神衛生專案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