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傳說,越王勾踐劍出土的時候,是一對雌雄劍。
但向公眾展示的,從來都只有一把,是雌劍,稍短,上面刻著越王勾踐的名字,被安放在湖北省博物館當中。
另一把雄劍,被鎖在國家博物館裡,它被另外兩把劍靈鎮壓著。
如果你去湖北省博,還有國博看一眼,就能發現這個風水局。
果然有兩把一模一樣的越王劍,國博的稍長,省博的稍短,國博那把的旁邊確實還有兩把不起眼的青銅劍。
但仔細看說明,你會發現,原來,這兩把劍,是吳王闔閭劍和吳王夫差劍,這對吳王父子都是越王勾踐的宿敵,果然,是兩把鎮壓的劍靈。
再翻開當年的考古報告,你會發現,當時古墓裡出土的確實是一對雌雄劍……
但是,這是一座楚國古墓,在湖北荊州,離越國還有幾百公里。
那這對越王劍,為什麼會跑到楚國墓穴當中呢?
還有這對雌雄劍為什麼千年不腐?為什麼這麼鋒利?
菱形暗紋究竟是如何製作的?
11個同心圓是如何製作的?
一切都是謎團,就像那個若隱若現的風水局一樣,似乎有人在研究,但我們卻誰也看不清真相。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背後的故事。
1965年·湖北荊州
時間回到1965年,湖北的冬天特別陰冷,工地上的村民們正在挖掘一條水渠。
水渠要經過一個叫做望山的地方,這是一個二龍戲珠的窪地,兩邊分別有紀山和八嶺山。
同時,望山的南邊叫做沙冢。
沙冢也就是我們前面聊過的,楚國人喜歡製作的那種流沙妖墓。
再往南,叫做紀南城,當時紀南城已經被考古,這就是古代楚國的郢都。
再往南,就是《三國演義》當中著名的荊州城和長江。
所以,當施工隊一步步挺近到望山沙冢的時候,考古隊預感到,有大墓即將出土。
果然,不久以後,考古隊就接到報告,望山沙冢地區,發現了55座古墓。
這其中,最大的一座被命名為望山1號墓。
這是一個甲字形的諸侯墓,並沒有採用流沙墓的結構,而是一座火坑墓。
因為,在封土下面,發現了青膏泥,這是一種密封性非常好的材料。
如果運用到極致,就會出現和馬王堆一樣的效果,只要挖破一點點膏泥,墓室中就噴出可燃氣體。
要是在古代,盜墓賊舉著火把進去,這些可燃氣體會瞬間爆炸,把整個古墓變成一座火坑,這就是火坑墓的原理。
但很不幸,這座古墓的膏泥儲存得不好,可燃氣體已經不見了。
考古隊繼續往下挖,是一張大竹蓆,剛剛拍完照片,竹蓆就化成了灰。
竹蓆下面是槨室的蓋板,揭開蓋板,裡面全是水。
這種現象很常見,這是從底部滲入的地下水,當年曾侯乙墓,也是這種情況。
清理完積水,陪葬品出現了,堆得密密麻麻。
這個時候,古墓裡的第一把寶劍出土了,是一柄金光閃閃的青銅劍。
取出墓室的時候,正好是下午四點,夕陽照過來,當時在場的專家說,那種感覺,直接震懾了周圍幾百米的人群,村民們都在說,考古隊挖到了一把金劍。
其實,這並不是金子,而是青銅。
青銅剛剛鑄造出來,就應該是這種金閃閃的顏色,只不過,我們看到的青銅器都已經生鏽了,是銅鏽讓它們看起來青糊糊的。
那為什麼這把青銅劍在古墓裡泡了幾千年都沒有鏽蝕呢?
考古隊感覺這座古墓不簡單,下面肯定還有大學問。
於是,頂著大雪,加緊清理。
越王劍
開啟主棺,果然從墓主人身邊發現了這把越王劍。
當時,它被裝在一個已經腐朽的劍鞘當中,還沒有人知道它長什麼樣。
但就當這把寶劍被拿出墓坑的時候,現場的人聽到了一聲長鳴,像是從天邊傳來,又像是近在身邊一樣。
有人說是鳥叫聲,有人說是遠處的汽笛聲。
總之,考古隊並不迷信,繼續往下挖。
在槨室的第三層,又發現了一把類似的寶劍,也被裝在已經腐朽的漆木劍鞘裡。
再加上在第二層槨室出土的一柄短劍。
整個古墓中一共出土了4把寶劍。
另外,古墓中還有很多其他的兵器,銅戈、箭鏃之類的。
又有各種文具和竹簡,看來,墓主人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
還有32個竹飯盒兒,裡面是沒吃完的雞大腿、柑橘、梅子、毛桃、板栗、花椒等等。
直到這個時候,所有人都還沒覺得墓主人有什麼特別。
應該是個文武雙全、愛吃雞腿的楚國貴族,並不是想象中的楚王級別的大墓。
但直到有一天,實驗室的研究員急匆匆地跑過來,他說,劍鞘裡的劍取出來了,是雌雄一對,不得了,上面還有八個鳥篆。
通靈的鳥篆
鳥篆是一種通靈的文字,正式名稱叫做鳥蟲篆。
《說文解字·敘》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據說,鳥蟲篆起源於上古巫族,他們認為,鳥類和昆蟲都可以飛上天空,與天神交流。
而且,在古人的視角當中,鳥類每年都會準時出現、準時離開,就像永生不死一樣。
另外,昆蟲不僅可以飛翔,還可以在你眼前變成繭然後重生。
於是,後來的道家有一個專門的詞彙形容這種信仰,叫做——羽化登仙。
所以,遠古中國的文化當中認為,鳥和蟲是能通靈的。
然後,就用篆書模仿鳥類和昆蟲的形態,被稱作鳥蟲篆。
只有那些被認為有靈的器物上,才會出現鳥蟲篆。
比如,傳說中,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就是在和氏璧上刻的鳥蟲篆,一共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甚至還有一派學者認為,中國人崇拜的龍,其實就是鳥蟲的化身,也就是說,龍其實是昆蟲,這個話題有點大,不扯遠了,繼續說故事。
考古隊長一聽出現了鳥篆,趕緊跑過去看。
據說,這個時候,看到的雌雄劍,是一對閃著金光和白焰的劍靈,就像是幾千年沒有見面的情侶一樣,熱情似乎籠罩了整個平原。
後來,科學家們也確實復原了當時的場景,這個我們稍後再細說。
總之,出土的時候,這兩把越王劍,比現在要光亮很多,我們現在看到的,其實是已經變質的樣子。
當時,考古隊長很快就認出來了八個鳥篆當中的六個。
應該是越王某某,自作用劍。
但是,挖了好幾個月,咱不是在挖楚國墓嗎?
怎麼蹦出兩把越王劍?
是哪個越王?
接下來的研究,全部集中到這個越王某某的身上。
當時,主持這項研究的是歷史學家方壯猷。
他從破解墓主人的身份入手。
先是在出土的竹簡中鎖定一個叫做昭固的名字。
而且,竹簡中記載,這個昭固先後三次和楚王同吃同住(出入侍王)。
再加上古墓中挖出來文武雙全、愛吃雞腿這三點特質,一綜合。
方教授聯想到了一個叫邵滑的人。
這是一個無間道,大概是說,邵滑曾經和楚王密謀,制定了一套攻滅越國的方針。
那個時候,越國已經滅掉吳國,首都都搬到了青島,簡直就是一箇中原霸主。
楚國就表面和越國友好,然後派邵滑去越國做大使。
而這個邵滑呢,在越國玩兒陰的,偷偷支援越國反對派,本來越國就是蛇吞象,從會稽一口氣吃下來整個浙江、江蘇、半個安徽還有山東。
肯定是消化不良,各種反對派都有。
果然,在邵滑的運作下,只用了五年,越國反對派就都開始武裝暴動,最後,楚國再給越國致命一擊。
越國也就被滅國了。
所以,方教授結合這一段分析,就認為,那個越王某某應該就是邵滑兩個字。
這八個字的意思,就是說,邵滑是滅越國的第一功臣,論功行賞,他被楚王封為越地的王,同時,還把這把越國寶劍賜給了邵滑。
方教授覺得推斷得差不多了,就寫信給郭沫若,這是當時的中國科院院長,學術大佬,只要郭大師點頭。
那這個研究就好繼續進行了。
但同時,方教授也把研究成果寄給了另外幾十個相關專家,希望和大家一起來討論。
越王邵滑?
果然,郭大師第一時間回信了,他認為方教授說得沒錯。
這就是邵滑兩個字,可以沿著這個思路往下研究。
但沒多久,又有一個叫做唐蘭的古文字專家寄來了回信。
他認為,不對,這兩個字,應該就鳩淺。
但鳩淺又是哪個越王呢?
唐蘭教授說,自己就是嘉興人,懂吳越古音,鳩淺的古音和勾踐非常類似。
所以,這個鳩淺極可能就是勾踐。
接下來的三個月當中,方教授也陸續收到了回信,很多專家都認為,這兩個字並不是邵滑,也都更傾向於認為,唐教授說的沒錯,這就是勾踐。
沒多久,郭大師也再次回信了,他說,上一次因為拓片不清晰,這次看到大圖了,他也認為,不是邵滑,而是鳩淺。
大概一年以後,這把越王勾踐劍也就成了學界共識。
但很快,又有兩個問題和一張命令同時出現在了考古隊的面前。
第一個問題是,越王勾踐,這麼大名鼎鼎的人物,臥薪嚐膽,滅掉吳國,他的寶劍怎麼會跑到這座楚國墓穴裡來?
第二個問題是,這對寶劍為什麼千年不鏽?它們身上到底有什麼黑科技?
而那一張領命則是,這對越王劍必須分開儲存,請選一把上交國博……
結果,考古隊剛剛把雄劍交上去,文物和研究全都被封印了起來。
直到10年以後,所有工作才再次啟動。
測試一:鋒利度
第一項研究就是鋒利度測試。
因為,古書上記載,吳越寶劍,有四個級別的鋒利度測試。
《戰國策·趙惠文王三十年》夫吳幹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薄之柱上而擊之,則折為三,質之石上而擊之,則碎為百。
先讓一匹鹿狂奔過來,寶劍突然橫過去,鹿必須毫無停頓的跑過去,直到跑出去很遠,鹿才倒地,原來,鹿的脖子已經被寶劍切斷了。
這就叫肉試則斷牛馬。
再用青銅盤試劍,一劍上去,青銅盤必須應聲斷成兩截。
再用房屋柱子測試,出鞘入鞘之間,柱子得段成三截。
最後用大石頭試劍,一劍下去,石頭要碎成幾百塊。
這是誇張還是寫實?當考古隊講完這個故事,拍攝科研紀錄片的編導根本不信。
那就試試吧,編導讓道具拿過來3張複寫紙。
考古隊的陳教授皺了皺眉頭,說,你還是拿30張過來吧。
接著,陳教授輕輕一劃,30張複寫紙層層開裂,這一幕被攝像機清晰的記錄下來。
最後一數,竟然劃破了23張。
這可是被埋了2300多年,又出土後,在空氣氧化了12年以後的鋒利程度。
鑄劍之謎
考古隊分析,這把越王劍應該是鑄劍大師歐冶子的作品。
青銅劍和我們現在的鋼劍、鐵劍不同。
我們是把鋼鐵燒紅了,不斷的敲打,用金屬的延展性敲出一把劍來。
這個工藝叫鍛造。
但是,青銅很軟,無法鍛造,只能把融化的銅水,灌到模具裡,形成一把劍,然後在打磨,拋光。
這個工藝叫鑄造。
所以,古書上記載,歐冶子在鑄造青銅劍的時候,非常講究火候。
比如,那個干將莫邪的傳說,莫邪是歐冶子的女兒,干將則是莫邪的老公。
干將莫邪奉命給吳王闔閭鑄造寶劍。
但是,化出來的銅水始終不理想,上交寶劍的日期卻越來越臨近了。
有一天,干將就說,聽說師傅歐冶子當年遇到這種情況,會用人牲血祭寶劍,真不知道我們能不能過這一關啊。
話音剛落,莫邪就跳到了鍋爐當中,接著,完美的銅水就流了出來,干將也就含著淚用這些銅水打造了一對雌雄劍——干將莫邪。
所以,這個傳說有科學道理嗎?
專家們分析,可能是人體內的磷元素在起作用,磷元素可以促進銅水排出氣泡,還能增強銅水的流動性,鍋爐中缺磷,可能就是古書中傳說銅水不成的主要原因。
這就是古代的鑄劍師,他們留下來的,都是這種,讓人讀了就覺得應該離他們遠點兒的恐怖故事。
這讓他們的鑄劍秘籍,在當時可以很好的秘傳,但就造成了失傳。
他們究竟是怎麼製造出這把寶劍的?
沒有任何記載,只有眼前的實物。
於是,1977年,科研團隊決定用粒子加速器來研究它的化學成分。
測試二:化學成分
當時資料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敢相信,這竟然是一把銅錫合金的寶劍,幾乎不含鉛。
那古人是怎
麼得到純銅和純錫,又是怎麼知道17%這個最佳的銅錫合金比例呢?
也許是大量的經驗一點點試出來的吧。
你看,無錫本來是一座大錫山,不都變成無錫了嗎?
但還是不對啊,這把合金劍,劍刃和劍脊的銅錫比竟然不一樣。
這怎麼可能,別忘了,青銅劍是用銅水澆鑄出來的,一管子銅水倒下去,你能讓銅元素都往劍脊上跑,錫元素都忘劍刃上跑?
別說現在了,怕是1萬年以後,人類也做不出來這種天頂星工藝。
因為,這在物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四大神獸之一——麥克斯韋妖,如果實現了麥克斯韋妖就可以實現永動機。
而永動機又被物理學家們認為,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越王劍上,就偏偏存在了,你就看怎麼解釋吧。
這個時候,還是考古隊出來救場了。
他們說,別慌,別慌,古人其實是把劍脊和劍身分開鑄造的,你們看這些斷掉的青銅寶劍,橫截面上,明顯是三部分組成的。
古人是先用含銅高的銅水鑄造劍脊,再用含錫高的銅水在劍脊外面澆鑄劍刃,這樣就做成了銅錫比不一樣的合金寶劍。
物理專家們如釋重負,但馬上反應過來,還是不對啊。
很明顯,劍刃的部分,從寬到窄,含錫量也是逐漸升高的啊。
當時的裝置無法完成更精細的檢測,這個問題,也就成了寶劍身上第一個未解之謎。
為什麼不鏽?
為什麼不鏽?這很快又成了第二個未解之謎。
當時的檢測資料顯示,劍身上含有硫元素。
金屬表面硫化處理是1940年代才普及的防鏽技術,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
難道2300年前的歐冶子已經掌握了?
但又不對啊,硫化防鏽,現在用在鋼材和鐵製品上,並不能用在銅器上啊。
因為,硫化銅,這本來就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化合物,別說防鏽了,給銅上硫,這簡直就是在腐蝕。
對另外幾把出土寶劍的檢測也證實了這個猜想。
可以看到,它們含硫量高的地方,反而更黑,鏽蝕的更嚴重。
很顯然,硫化防鏽,根本不是越王劍千年不鏽的真正原因。
那又是什麼未知工藝呢?
像前面說過的秦劍一樣,鉻鹽防鏽嗎?
但檢測中並沒有發現鉻。
反正它就沒有鏽,難道是一種至今我們都還無法理解的防鏽工藝?
專家們現在是這麼解釋的,應該和工藝無關,不鏽的真正原因,是因為儲存環境很好,被泡在水裡2300多年,隔絕了空氣。
然後,出土之前還有劍鞘保護,所以出現了千年不鏽的假象。
不信你看,出土到現在,短短的57年,它已經開始出現鏽斑了。
突然懂了,為什麼湖北省博物館非不搞個真空罩子儲存越王勾踐劍了,原來,這些鏽跡也是有用的啊。
11個同心圓如何製作?
第三大未解之謎是劍柄上那11個同心圓,每個間距不足0.2毫米。
極其規整,極其精確。
2008年的時候,有人要複製越王劍,為了製作這11個同心圓。
動用了五軸機床才完成。
那古人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
而且,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整個同心圓圓心,劍柄,劍脊,劍尖都是在極其精確的一條直線上,如何定這根軸?
這絕不可能是憑手工和肉眼可以完成的精確程度。
專家們普遍認為,古人一定是有什麼機械化的輔助工具,但會是什麼呢?
沒有人知道。
更何況,古人沒有機床,他們是必須把銅水灌到模具裡,再脫模形成這樣11個同心圓。
那這樣的話,模具一定比0.2毫米更精密,他們是用手捏出來的精密陶模嗎?
不太可能吧。
菱形暗紋怎麼製作?
這可能是我們離破解最近的一個謎團。
因為,1977年檢測化學成分的時候,專家們已經發現了,暗紋格里錫含量極高。
所以,專家們推導,暗紋應該是失傳的——鑄紋工藝。
而根據眼前的實物反推,鑄紋也就是應該是——鑄槽填錫的工藝。
這些暗紋格里,本來應該是有一層薄錫,錫會顯現出像白焰一樣的光芒。
所以,根據這個推測復原出來,寶劍當初應該是這樣黃光白焰的感覺,這和考古隊最初看到的那個場景類似。
但很快,就有一個位叫做譚德睿的老教授出來反對。
譚老教授的父親是譚其驤,中國歷史地理的奠基人。
譚老教授說,這絕不是什麼鑄槽填錫,你們只發現了錫,那槽在哪裡呢?
確實,後來把暗紋放大500倍,也沒找到明顯的鑄槽邊緣,反而更像是譚老教授提出的金屬膏劑理論。
譚老認為,古人從植物、礦物中製備出一種特殊的膏劑,先把膏劑塗抹到金屬表面,然後在加熱的過程中,膏劑擴散,和青銅形成合金化的組織。
失傳的鑄紋工藝,應該叫做富錫細晶表面技術。
在2500多年前,這可能是古代工匠的一種標識。
比如,吳王闔閭的寶劍上,暗紋是這種年輪狀的,這可能是因為,在作品完成後,鑄劍師把年輪膏劑塗抹到劍身上,一是美觀,二是象徵著鑄劍師的師門。
也就說,極有可能,我們現在出土的所有菱形暗紋格寶劍,都是出自歐冶子師門。
最後,譚老教授還用他推斷出來的原料和工藝,複製了一把菱形暗紋劍,塗抹過膏劑的劍身浸泡在酸水裡,一共泡了389天,終於出現了這種效果。
大家腦補一下,我實在找不到譚老教授的這張彩圖。
長晶工藝?
有人說,製造晶片的工藝中,最難的一步,就是長晶。
也就是讓一小粒矽晶,長成一個巨大矽晶棒的過程,矽晶棒再切割,就變成晶圓。
這就是現在各大晶片工廠的看家秘訣。
但是,你敢想象,越王劍上面,竟然也出現了長晶工藝……
還記得第一個謎團嗎?
為什麼劍刃越薄錫含量越高?
當時的裝置無法破解,但後來,專家們用500倍顯微鏡觀察以後發現,這是因為,劍刃上出現了金屬錫的結晶。
而且是長晶工藝中,最複雜的一種樹枝晶。
要是你能完美控制單質矽(矽)長晶,那麼你就是臺積電,晶片都是小問題。
而如果你能控制單質錫長晶,那麼你就是歐冶子,終於可以做出越王勾踐劍了。
太不可思議了,歐冶子是如何讓錫長晶的?
沒人知道,我們只知道,正是這些在劍刃上長出來的晶體錫讓寶劍變得異常鋒利。
另外,歐冶子怎麼知道要用錫?
為什麼不用鉛?
秦國人不是用鉛增強箭頭嗎?
鬼知道歐冶子當年是不是已經掌握了所有銅、錫、鉛的理化性質,甚至是破解了它們的量子結構……
否則,所有的東西都靠試,歐冶子的壽命是明顯不夠用的。
也許真的有劍靈吧,是劍靈告訴了歐冶子這一切,而這個劍靈,至今依舊居住在這把幽深的寶劍當中吧。
這就是越王勾踐劍和它身上的黑科技。
一共有五大未解之謎。
然後我們再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它又是怎麼跑到楚國墓穴裡來到呢?
季子掛劍
按照吳國法律,王位兄終弟及。
據說,之所以制定這條法律,就是為了讓老四季子當吳王。
但是,季子是孔子偶像,高尚到了沒邊兒了,非不當這個國王,讓給自己的三個哥哥當。
而三個哥哥呢,也很高尚,為了讓季子早日當吳王,都勇敢戰死了。
但季子還是不當。
於是,就出現了篡位的人——吳王僚。
後來,王僚被老三的兒子——公子光刺殺,公子光就是任用伍子胥和孫武,稱霸中原的那位——吳王闔閭。
所以,季子常年沒有回國,一直在各國當大使。
然後,就有了季子掛劍的故事。
說是季子經過徐國的時候,徐國國王對季子非常好,兩人也聊得來。
但聊天的時候,徐國國王好幾次偷偷看季子的寶劍。
因為,吳越寶劍,在當時,就是天下聞名高階貨,季子這把一定是頂級的吧?
很多年以後,當季子再次回到徐國,這個時候,國王已經死了。
季子就去墳墓上看望他。
然後,季子脫下自己的寶劍,掛到了墓碑上。
他說,當初自己就知道國王喜歡這把寶劍,但自己有任務在身,不能沒有寶劍,所以沒有送給國王。
現在任務完成了,自己要兌現當時在心中許下的那個諾言——將寶劍送給國王。
說完,季子就在墳頭拜了三拜,留下寶劍,走了。
這就是季子掛劍的故事,歷來被孔子門生們講成一個君子典範的故事。
但事實上,季子掛劍,這可能是吳越人保留至今的一個商業習慣——圍點與攻心。
也就是說,想和對方做生意,用攻心的方法賄賂不動他們老闆的時候,就用圍點的方法,賄賂老闆身邊的各種人。
顯然,季子掛劍,這是一招穩準狠的攻心。
那這個故事這麼解讀,我們是不是就能模擬出一種越王劍來到楚國的可能性呢?
猜測一:賄賂品
這個叫做昭固的楚國貴族,先後三次和楚王同吃同住。
很顯然,他是楚王海天盛筵俱樂部的小兄弟。
越國要和楚國交好,於是就採用了圍點的方法,下了血本,把越國最頂級的雌雄劍都送了過來……
但專家們覺得,這個血本似乎有點太大了。
這可是先王勾踐的寶劍,屬於放在宗廟裡祭祀的傳家寶,就這麼隨隨便便送人了?
不太可能吧?
要送不也應該是送給楚王去攻心嗎?
於是,專家們推測,也有可能是越國先送給楚王。
也不知道哪天,楚王一高興,又把它賞給了昭固這個小跟班。
支撐這個猜想的還有一個證據,那就是1964年,寫著吳王闔閭名字的寶劍,也是在山西一個很普通的晉國貴族墓穴裡發現的。
吳國和晉國從來沒有爆發過戰爭,只一起坑害過楚國,所以,這極可能就是當時吳國圍點晉國的賄賂品。
這樣看來,吳越人確實有這種下血本,把宗廟寶物都拿出去圍點的傳統。
現在,這把吳王闔閭的寶劍,被鎖在國博裡,用來鎮壓那把雄劍。
除了賄賂品的猜測,還有第二種猜測——戰利品。
猜測二:戰利品
這個猜測和最開始那個方教授的假設相同。
昭固就是邵滑,邵滑在滅越的戰爭中第一個帶軍隊衝進了越國的宗廟。
然後,宗廟裡最高階的那一對——越王勾踐劍,就變成了邵滑的戰利品。
接著,依次衝入宗廟的貴族首領們分別拿走了勾踐兒子越王鹿郢的寶劍,孫子越王盲姑的劍,從孫州勾的劍,以及玄孫不光的劍。
甚至還把宗廟裡那個象徵勝利的吳王夫差矛也給拿走了。
因為,這五代越王,加上吳王夫差的矛竟然都在望山、沙冢以及周邊的楚國貴族墓穴中被挖出來了……
這樣看來,這個戰利品的說法其實非常站得住腳。
而且,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官方也都預設這種猜測。
但是,就是2010年,湖北沙洋縣又挖開了一座楚國貴族墓,一看銘文,竟然是邵滑的墓穴。
這就尷尬了,真正的邵滑墓裡並沒有越國戰利品,這個猜測突然就破產了。
所以,現在破解謎團的關鍵,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原點——這個墓主人——昭固,到底是誰?
最近,法醫學的研究也出來了,說昭固下葬的年紀只有25-30歲,可能真的是楚王海天盛筵的小兄弟吧。
這樣看來,也許,還是賄賂品的猜測更靠譜一點。
五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這都是越國下血本送來的圍點賄賂。
但最後,還是沒有圍死那個楚王和大司馬邵滑,他倆還是無情的陰過去,滅亡了越國。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我就想知道,2300多年了,沒有吃完的雞大腿,考古隊是怎麼看出來的?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