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拍品
Lot 630 清代 白玉螃蟹
尺寸:長18.8 cm 寬9.9 cm 高3.6 cm
起拍價:160,000 人民幣
螃蟹以白玉雕成,細膩瑩潤,包漿渾厚。螃蟹採用圓雕鏤雕相結合手法琢制,為靜止休憩狀。身體兩側各出四肢,小足朝下依次相連,健碩的兩隻蟹鉗朝前置於頭部,並琢出關節。背殼上面雕出殼縫,前部雕出凸齒,兩眼微凸。腹部團臍,並琢出陰線波狀紋。整體以寫實形式雕琢,結構準確到位,線條剛勁利落,稜角分明,細節生動傳神,工藝極為精妙。古代科舉中有“一甲一名”之謂,暗喻及第登科,狀元之才。配紅木底座。
Lot 639 西周 黃玉素璜一對
尺寸:直徑14.5 cm 厚0.7 cm
起拍價:150,000 人民幣
兩件玉璜,黃玉為材,器表光素,僅在兩側鑽有小孔,用以系掛;器型弧度都是二分之一的圓,彼此的形狀甚至紋理都能相吻合。每片璜既能單獨使用,也可連作一完整圓璧。這種制式的玉璜是為經典的“環形分割法”。兩玉璜取材厚重,瑩澤光亮,打磨規整,玉色沁色交相輝映,彰顯出古玉之獨特美感。
來源:天津文物 2004 年秋拍 Lot0475
Lot 646 清代 舊玉琮
尺寸:高11.2 cm 見方 7 cm
起拍價:150,000 人民幣
玉琮器形規整,邊角裁切平直,輪廓分明。中間開孔闊大,周身佈滿斑駁紅沁。整器形制簡約穩重,線條平直硬朗。玉琮,是古代禮器,《周禮》中記其為六種“瑞玉”之一。玉琮在新石器時代,已是一種典型器物,意義有多種解釋。後世有“蒼璧禮天,黃琮禮地”之說,認為璧和琮象徵著天圓地方,是重要的祭祀禮儀用器。
來源:歐雲夫婦舊藏
Lot 663 明代 白玉龍虎紋劍首
尺寸:寬5.5 cm 厚2 cm
起拍價:120,000 人民幣
白玉質,區域性有黑褐色沁,琢圓形劍首,高浮雕螭龍螭虎紋,隨紋飾出廓。劍首琢如意雲紋,龍虎穿雲而過,身穿梭雲間,呈蜿蜒舞動之姿,身體部分線上面結合的雲霧中時隱時現,乘雲氣,瞰九州,畫面威武祥和,觀之如視仙境。底面平整中刻一圈圓槽,中有牛鼻孔孔,為連線劍柄所用。劍首除作劍具裝飾外,也是古人區分等級的標誌,《禮記·少儀》:“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此枚劍首造型古樸大氣,紋飾雕琢精美,為設計鑲嵌、裝飾佩戴的難得佳作。
Lot 664 明代 白玉勒一組 (7)
尺寸:勒:高1.8-3.1 cm 寬0.8-1.6 cm 獸面:高1.7-2.2 cm 寬2 cm 厚0.5-0.6 cm
起拍價:180,000 人民幣
此組玉飾件形制不同,一組七件,豐富多彩。分別為玉勒 4 件,玉獸面 3 件。玉勒分扁方形,圓柱形,方形,玉料細膩油潤,紋飾各不相同。玉獸面 3 件,器體扁平,冠狀,整體成倒梯形,正面淺浮雕獸面紋飾,獸面以面中為軸左右對稱,構思巧妙,紋飾神秘威嚴。整組玉飾形制古樸,為難得佳品。
來源:中國嘉德 2016 年秋拍 Lot1072
Lot 667 清代 白玉金剛杵 ( 乾隆年制 )
尺寸:長11.5 cm 直徑1.4 cm
起拍價:80,000 人民幣
金剛杵白玉琢成,玉質白皙油潤。兩端為刃頭,中端握柄處做雙層仰覆蓮瓣以連珠相隔,刻有“乾隆年制”
款識。工藝精湛,線條流暢,打磨極為精細,做工一絲不苟,且用料考究,器型優美凝重,極具宮廷氣息。器形制為獨鈷杵。金剛杵中,以獨鈷杵與蓮華部相應,置於壇城之西方,其獨鋒象徵獨一法界。在佛教密宗中,金剛杵象徵著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
Lot 676 明代 青黃玉雙龍佩
尺寸:高4.2 cm 寬8.2 cm 厚0.7 cm
起拍價:480,000 人民幣
青黃玉種,玉質細密瑩潤自然,區域性受沁,體弧形扁平片狀,玉佩厚度均勻。器身兩端琢吐龍首,橢圓形雙圈紋眼,龍鼻上卷,龍口大張,吐舌而出,鬃發飄逸。龍身琢扭絲紋,中部有通天孔,兩龍首口部,亦鑽有小孔,可繫帶。紋飾雕工流暢柔順,古樸自然,乃玉器之佳作。此璜玉質潤潔,在紋飾組合與設計上頗富巧思,紋飾飽滿,線條流暢,增添作品古拙之感,為同類作品中的精品。
來源:佳士得香港 2018 年養德堂專場 Lot2748
出版:鄧淑萍,《群玉別藏續集》P.242
Lot 679 清代 白玉紅沁谷紋勒
尺寸:高5.9 cm 直徑1.7 cm
起拍價:150,000 人民幣
玉勒白玉質,呈圓柱形,線條挺秀,器身帶有紅沁,通體光澤熟舊、包漿渾厚。兩端對穿開孔。玉勒表面通體飾浮雕谷紋,谷紋形如蝌蚪,又似剛剛發芽的稻穀,排列均勻,顆粒精緻而飽滿,尾端線條犀利,砣痕清晰可見,帶有富足的象徵意義。玉勒通體光氣渾厚,紅褐色沁絲縷深入玉質肌理,滄桑老熟之感一望可知,古樸典雅、精緻美觀,適合作為收藏佩戴裝飾。
出版:《黃鼎軒珍藏展》高雄市歷史博物館,1999 年,P156
來源:保利 2013 年春 Lot0820
Lot 681 清代 白玉戈
尺寸:長13.4 cm 寬3.5 cm 厚0.7 cm
起拍價:120,000 人民幣
白玉戈,玉質清潤,玉色純透,光滑淨徹。體扁平,援中部有一隨形凸脊,斜刃,戈鋒尖銳,鋒呈叄角形。近援處居中有一鑽孔。通體光素無紋,磨製光潔,形制規整。戈是商周流行的一種兵器,以玉為戈始見於二里頭文化,其後流行於商、周兩代。玉戈作為一種禮器,顯然是用於軍事和征戰的禮器,體現了玉器的功能由飾品方面轉向社會禮儀方面。以玉製作兵戈作為非實用的禮器在商周較多見,但造型紋飾相對簡單。此戈渾然完美,應為顯赫之士所有,極具收藏價值。
來源:國有文物商店
Lot 686 明代 白玉龍
尺寸:長2.5 cm 高2.2 cm
起拍價:160,000 人民幣
白玉為材,玉質瑩亮,區域性有紅褐色沁。整體造形扁圓,玉龍闊嘴,舌微伸,凸眼,雙耳聳立。身軀捲曲呈C字形,首尾銜接處開一口,背上對鑽一孔,通體琢磨光潔,玉質潤澤,沁色淳美,古韻盎然。
Lot 687 明代 白玉雙龍勒 ( 出廓 )
尺寸:長7.1 cm 寬3.5 cm 厚1.7 cm
起拍價:600,000 人民幣
白玉質地,有俏色留皮,區域性有沁。器體主體部分呈扁方體,中部天地穿,勒身陰刻線勾勒捲雲紋。出廓高浮雕雙螭龍,螭龍攀爬于勒上,面相似貓,小耳圓臉,四肢有力,身形蜿蜒靈動,流轉起伏。足部以短細線示鬣紋,尾部扭轉翻卷,頗具力量感。玉勒子起源於文化期的玉管飾,一般中間有通天孔屬單獨佩戴用。從紅山、良渚文化一直到明清時期多在加工製造,形成了一個器型豐富,紋飾多樣的勒子系列。有圓柱形、扁圓柱形、束腰形、橄欖形等等,是掛於胸前或腰間的玉飾,可單獨掛,也可與其他玉飾組合掛。此玉勒形狀、紋飾、佈局及刀工具有獨特風格,造型古樸威儀,分寸拿捏恰到好處,佩戴把玩兩皆相宜。
Lot 694 清代 白玉提樑活環鳳形壺
尺寸:提樑高23 cm 寬16.8 cm 連座高37 cm
起拍價:650,000 人民幣
此白玉鳳形提樑壺取白玉整料琢制,色澤淨白,質地細潤,取材甚佳。做站立鳳式,壺腹略扁,束口,長頸,頸兩側置耳,耳內套以活環連線提樑。蓋鈕琢螭龍形,蓋口與壺口子母相接,蓋壁下緣及壺頸處琢蕉葉紋;壺身為一引頸鳳凰,其雙翅合攏,昂首挺胸,雙腿直立。鳳首為流,雙目重圈,長喙前伸為流口,脖系一環,陰刻密集細道呈現毛流,尾上揚飄逸。鏤刻鳳爪為底足,連弧式,設計精巧。內腹挖膛深入勻整,磨工細膩順滑,絕不馬虎。此鳳壺器形規整,氣質古雅,工藝用心,折射出清一代美玉之盛。配紅木掛架。
來源:蘇富比倫敦 2011 年 11 月 Lot219
Lot 702 西漢 黃玉蒲紋璧
尺寸:直徑19.7 cm 厚0.5 cm
起拍價:450,000 人民幣
黃玉質,溫潤半透明,區域性有灰白色沁。璧呈扁平體,正中圓孔,內外廓壓地飾一圈寬輪廓線。兩面飾紋相同,以蒲紋為飾,蒲紋豐滿充實,呈谷尖形,排列有序。細觀璧面上能明顯見菱形網紋,然在每個網格內碾琢蒲紋,排列有序,大小均勻,沁色自然美觀,屬典型的漢代玉璧。
來源:北京瀚海 2004 年迎春拍 Lot1908
Lot 703 清代 白玉獸面紋方鼎
尺寸:通高15.5 cm 耳距10.7 cm 連座高19.3 cm
起拍價:600,000 人民幣
此鼎由整塊玉料琢制,玉質溫潤細膩,區域性黃色沁斑。器形仿古青銅鼎,霸氣舒展,威風凜凜。有蓋,蓋頂立體鏤刻盤龍紋提鈕,龍身蜿蜒,龍首回望,威嚴肅穆;蓋身鏤雕花卉卷草紋飾,繁密精巧。鼎口折沿,口沿飾以對稱立耳,陰刻回紋修飾。鼎腹直壁,呈長方形,周身飾以饕餮紋及對稱龍紋,四角及正反,兩側面中央出戟。爐身下四獸吞柱足,穩重敦實,使器物保持了完美的結構和線條比例。白玉仿古青銅器,對於雕琢工藝,結構設計的要求是相當高的,此器物無論是雕工,結構都可謂一流。配紅木底座。乾隆朝文治武功,史所推重,所制玉器亦是精美文雅,遠邁前朝。其中尤以玉仿青銅器制器最為世人推重。此鼎以青銅方鼎為藍本。器形古樸厚拙,雕工規正精美。穆穆古風又富麗華貴。此器當時不處叄種用途。一宮中陳設,二賞賜臣工,叄禮贈外邦。無論何種用途,都以珍寶視之。此鼎遠觀近玩,令人賞心悅目,處處彰顯富貴豪奢之氣,當令藏家心儀。
Lot 707 清代 黃玉琮形勒
尺寸:高3.8 cm 見方1.5 cm
起拍價:450,000 人民幣
黃玉質,玉質細膩潤澤,區域性受沁,沁色斑駁。造型呈方柱體,類琮型,兩端有射,內圓外方。中間圓孔對穿,中部一條橫槽將勒分成上下兩節,紋飾相同,別無繁飾;上部飾兩道凸橫檔,橫檔上用極細密的陰刻線勾勒出兩段絲束紋,每一面正中有貫穿上下的凹槽。器身小巧,不盈一握,方勒多應用於佩系,造型與琮相似,更顯珍貴。
來源:國有文物商店
Lot 724 明代 白玉六稜詩文管
尺寸:高6.3 cm 寬1.5 cm
起拍價:60,000 人民幣
該件玉勒子以和闐白玉雕刻,玉質細膩凝潤,整體呈六稜長柱形,兩端雕有圓形檯面,上下對穿孔,表面雙鉤線刻“《梅花落》中庭雜樹多,偏為梅諮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盪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華無霜質,皇宋紹聖元年春月吉日。”器形端正大方,器表素淨中透出古樸典雅之氣息。
Lot 733 西周 黃玉人龍紋璜
尺寸:長11.4 cm 高6.5 cm 厚0.6 cm
起拍價:450,000 人民幣
此件玉璜取材黃玉,玉質細密緊實,光氣瑩潤自然,區域性受沁。器為半壁形,兩端打孔。雙面同工,以陰刻,坡刀工藝雕琢龍紋,龍身抽象,“臣字眼”,嘴漏獠牙,身軀以回字紋表示,雕工精湛,線條流暢。兩端刻龍首處穿一圓孔,以便於佩戴。器型如此之大,且儲存完好無缺的玉璜甚為少見,收藏價值極高。
出版:《黃鼎軒珍藏展》高雄市歷史博物館,1999 年,P146
來源:保利 2013 年春 Lot798
Lot 746 清乾隆 白玉長宜子孫出廓璧「乾隆年制」「改字一百七十二號」
尺寸:長10 cm 寬7.3 cm 厚0.6 cm
起拍價:480,000 人民幣
此件玉璧為白玉製成,質地溫潤細膩,色澤明亮勻淨,受黃褐色沁。器作圓片體出廓璧樣式,鏤空雕琢。玉璧主體為圓形,有邊緣,正中有一圓孔,亦作寬邊。玉璧頂端出廓面積較大,鏤雕面面相對的雙龍,身體呈 S 形捲曲,頭頂如意形雲紋飾。璧內透雕龍鳳紋,一上一下,龍身軀婉轉,回首顧盼;鳳尖喙長翎,長尾似花形散開。紋飾間琢刻“長宜子孫”四字。“長”,長遠長久;“宜”,君子宜之;“子孫”,萬代也,寓意龍鳳呈祥,子孫興旺。玉璧邊緣兩側刻有「乾隆年制」和「改字一百七十二號」款。此器編號是按照《千字文》中“知過必改,得能莫忘”中的“改”字在千字文中排列得來。編號為分別器物存放的殿堂位置。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秦漢時期玉璧 形態開始具有創新性,成為了玉璧發展史上的繁榮期,這類雕有“宜子孫”的玉璧就出現於漢代,根據《史記》可知,漢代天子用玉璧祭祀天神“泰一”,其中以“長宜子孫”為銘的玉璧綿延兩漢,是為兩漢玉璧的典型代表。清代乾隆內廷注重仿古,常借鑑古代工藝美術的造形和紋飾進行仿製和運用,出現了不少繼承傳統的作品。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以及國外重要博物館均有同類長宜子孫璧的收藏,與本件皆是仿照漢代形制而造。據記載,乾隆年間曾多次傳旨造辦處定做此類玉璧,此玉璧當屬其一,可謂彌足珍貴。清乾隆宮廷玉器用料奢侈,製作工藝精湛,打磨拋光細緻,體現了乾隆時期仿古繁縟奢華之風格,是工料完美的典範 之作,屬極高級別的宮廷御製玉器。
Lot 749 清代 白玉鏤空佛八寶紋香盒 ( 尋沿書屋 )
尺寸:高4 cm 直徑9.5 cm
起拍價:450,000 人民幣
白玉質,玉質精細油潤,整料雕琢而成,呈圓形倭角狀,由蓋和盒身兩件組成,蓋盒口緣處作子母扣合。蓋面採用樓口技法亦飾藏傳佛家八寶紋,蓋頂中央飾萬字紋飾。八寶又稱“八瑞相”、“八吉祥”,是藏傳佛教中的吉祥法寶。分別為寶瓶、寶蓋、雙魚、蓮花、右旋螺、吉祥結、尊勝幢、法輪八種。象徵吉祥、幸福、圓滿,是藏傳佛教中的吉慶祥瑞之物。器身飾纏枝花卉紋飾,密而不亂,繁密有序。底部落款“尋沿書屋”,尋沿書屋位於內廷外東路寧壽宮區後部東路,清乾隆叄十七年(1772 年)建,屬慶壽堂建築組群。書屋面闊 5 間,進深 1 間,前後出廊,綠琉璃瓦黃剪邊捲棚硬山頂。乾隆御製尋沿書屋詩首句「尋繹黃家語,沿回學海瀾」,開宗明義地道出了書屋命名之因。
Lot 766 清代 痕都斯坦香罐
尺寸:耳距11 cm 通高7.8 cm
起拍價:60,000 人民幣
此玉罐選材上好玉料,潤度細度極佳。造型美觀大方,端正挺拔,韻致非凡。有蓋,鼓腹,圓形底足;周身雕琢花卉紋飾。瓶蓋桃型鈕,菊瓣紋修飾;子母口,瓶身邊緣鏤刻有四個菊花活環耳,下綴活環,花型秀美,線條曼妙。層次處理錯落有致,花紋流暢、胎體透薄,刀腳乾淨明快。整體於精雅中彰顯渾然大氣,呈現出非凡的視覺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