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做的研究只是從林縣來,到林縣去。”陸士新談到自己對林縣食管癌的科研成就,只輕輕一筆帶過。
河南林縣,現已改名為河南林州市,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時,林縣有“三不通”,分別是水不通、路不通、食道不通。
“十個癌症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 當時這句話在林縣廣為流傳,這裡的“癌”指的就是食管癌。
資料顯示,當時林縣及周邊地區的食管癌患病率位居世界之首,引起了全球醫學界的關注。林州市還出現過一個嚇人的情況:家族內呈現高聚集現象,祖孫三代都有人患上食管癌。
當時的林縣幾乎每村都有患癌者、家家都有患癌者,很快,林縣食管癌高發的情況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於是下派專家到林縣調查,陸士新便是其中一位。
初來乍到的陸士新看著林縣村民們艱苦的生活,受疾病困擾不安的面龐,他決心要一探究竟。
一、林縣患癌人數如此多,究竟為何?
“幾乎每個村都有患癌者,會不會和當地的飲食或者環境有關呢?”
然而,調查不能僅憑猜測,找到致癌因素需要不斷地實驗。作為醫療隊副隊長的陸士新,帶領隊員在林縣原始、艱苦的環境下,搭建了一所實驗室。
為了進一步確定致癌因素到底是在人體內,還是環境中,陸士新將村裡所有的井逐一編號、提取水樣,還收集了幾百人的唾液、胃液、尿液以及各種糧食、酸菜等樣品進行檢測。
皇天不負有心人,陸士新在酸菜和人體的胃液中,發現了甲基苄基亞硝胺,這是一種能特異引起人和動物食管癌的亞硝胺型別。
為進一步證實亞硝胺是食管癌的致癌因素,陸士新將注射了亞硝酸鹽與甲基苄基亞硝胺的窩窩頭餵給了豬。經實驗分析證明,豬的體內同樣出現了致癌物亞硝胺。
陸士新的這一具有開創性的科研發現,不僅首次證明了亞硝胺是食管癌主要的化學病因,同時也揭示了林縣食管癌高發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高相關性。
二、食管癌是太愛吃惹的禍?
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食管癌的分佈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在河南、河北以及山西三省靠近太行山的位置,存在著一個“食管癌高發帶”。廣東地區同樣食管癌高發,這都與當地的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1、愛吃燙食
“這個菜剛做好,趁熱吃才是最好吃的。”飯桌上,我們經常能聽到這麼一句話。但長期吃過燙的食物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導致黏膜受損,反覆修復,提高癌變風險。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機構IARC對“熱飲是否致癌”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經常飲用65°C以上的熱飲有致癌風險,“超過65℃的熱飲(食)”被正式列為2A類致癌物。河南周邊地區愛吃燙食、廣東地區愛喝燙茶,都與食管癌相關。
2、愛吃醃製食物
醃製、黴變食品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
陸士新的科研結果表明,河南林縣市食管癌高發與當地人喜歡吃醃製品有很大的關係。酸菜中富含的亞硝酸鹽,長期大量食用,可在人體內形成亞硝胺。
黴變食品中的黴菌能還原硝酸鹽為亞硝酸鹽,還能促進亞硝胺的合成,同時產生黃麴黴素——一種強致癌物質。經動物實驗,目前已發現的數百種亞硝胺類化合物中,約80%有致癌作用。
3、愛抽菸酗酒
香菸的煙霧中含有多種致癌物,重度吸菸者相比不吸菸者,其患食道鱗癌的風險高10倍,患食道腺癌的風險高2-3倍。
飲酒同樣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飲酒量越多、時間越長,食管癌的風險越高。同時吸菸、喝酒的人,食管癌風險比單純吸菸或喝酒更高。
4、有家族史
在河南林縣,食管癌表現出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如果身邊有親屬患上食管癌,其患上食管癌的風險會有所提高。
三、防治食管癌,愛吃也要有個“度”
“科學要和實踐結合,搞科研就是要深入現場,這樣才能找到研究的著眼點。”陸士新在科研路上一直秉承著這一觀點,正因如此,我國在食管癌的防治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但由於長期的飲食、生活習慣不易改變,我國食管癌發病率依舊位列高位。國家癌症中心的癌症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新發食管癌病例24.6萬,死亡病例18.8萬,約佔全球的一半。
許多食管癌是“吃”出來的,我們在吃上面一定要有個“度”,儘量避免或少吃過燙、過鹹(醃製、黴變食品)食物,少抽菸喝酒,如果家族有人患過食管癌,也要定期去醫院檢查,排除疾病隱患。
同時還要注意,若出現食管癌典型症狀,如吞嚥困難、胸悶、消化不良燒心、體重突然減輕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和檢查,切勿輕視或忽視這些“小毛病”。早期食管癌可透過手術治療達到治癒目的,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
參考資料:
[1]食管癌中國發病率全球居首 早防早治是關鍵.人民日報.2019年12月26日
[2]是他,挖通了防治食管癌的“紅旗渠”:追憶為河南林縣揪出食管癌元兇的腫瘤病理學家陸士新.新華每日電訊.2020年1月3日
[3]全球一半患者在中國,食管癌為什麼偏愛中國人.浦東疾控.2020年12月15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