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成、中偉,走,我們出去睡覺去”!這是我小時夏天的晚上,幾乎每天都會聽到的聲音和必做的事。為什麼要出去睡覺呢?就是因為窮,在家裡睡太熱了。
我是河南豫東人,出生於1979年9月,算是70後的小尾巴。我出生時雖說正趕上剛剛改革開放,但農村依然很窮。糧食年年不夠吃。父母由於得在生產隊幹活,不能出去掙錢,所以家裡也沒什麼錢花。我記得我們那裡八幾年才用上才用上電。有了電能買個燈泡照明就不錯了,根本就沒錢再買電風扇,更談不上買空調了。也許那個時候空調根本就沒有賣的。
沒電風扇,夏天天氣又太熱。夜晚低矮的房屋裡溫度能比外面高出好幾度,屋裡根本就沒法睡覺。所以那個時候的農村人夏天睡覺只能睡在外面。於是門前的大路上,村外大路上有風的地方,就成了村民夏天經常睡覺的地方。一到夏天的晚上,村裡大路上每家門前睡的都有人。有的抬張軟床子,有的乾脆在地上鋪個草蓆、簿,睡在上面。
我正好出生在那個年代,所以夏季大部分時間也是睡在外面的。睡覺地點也是幾經變遷,從一開始的院子裡、大門外路邊,再到村外路邊,再到房頂上,最後又回到了屋裡,直到慢慢長大。下面就跟隨我回憶一下農村七零、八零後夏天睡覺地點的變遷,以及其中的快樂吧。
一開始由於年齡太小,父母是不可能讓去村外睡覺的。夏季的每天晚上就和父母睡在院子裡,或者睡在大門外的路上。但更多的時候還是睡在大門外的路上,因為那條路南北通透,風更大,更涼快。每天晚上都是聽著父母講著民間故事,或者大人們天南地北的聊家常入睡的。有人會問了,在外面睡覺沒蚊子嗎?你還別說,那個時候也不能說沒蚊子,而是蚊子極少。只要有風,基本就沒蚊子了。也許和那個時候的蝙蝠和蜓蝏多有關吧。
後來年齡大了點,大概七八歲的時候吧。就經常和爸爸一起去村外睡覺,畢竟村外沒什麼遮擋,所以風大,比村裡涼快許多。年齡再大了一點後,就不願再和爸爸一起睡覺了。經常和村裡要好的幾個小夥伴,扛著草蓆、鋪蓋去村外睡,地點不固定,哪涼快去哪,但也不去太遠的地方,幾乎都在村子周圍。
進入90年代,改革開放都十幾年了,農村有錢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於是村裡有幾戶蓋了平房。這樣就有了一個夏季晚上睡覺的更好去處,也就是平房房頂上。一是因為平房房頂平整,睡起覺來舒服。二是因為平房頂上比地面上風大,有時候院子裡的地面上沒有風,房頂上也會有微風。所以相比睡在村外,或者大門外,人們更願意睡在房頂上,畢竟睡在房頂上離家近。於是每天晚上那幾家的房頂上幾乎都睡滿了人。
後來我家也蓋了平房,也買了吊扇。但是由於夏季平房比瓦房熱,三十多度的高溫的時候有風扇也不行,吹出來的根本就是熱風。所以還是睡在房頂上的時候多些,只不過不去別人家房頂上睡覺了。不過這個時候蚊子開始多了起來,睡在外面總被蚊子咬,有時候為了睡個安穩覺,就在自己周圍點了四五盤蚊香。有時候也撐蚊帳睡,但是撐蚊帳睡覺有時候太熱,所以用的少。
2004年我結婚後,家裡買了空調,就再也沒睡過外面了。一因為是有空調了,沒必要再去外面睡覺了。二是那個時候的蚊子已經厲害到了猖狂的程度了,在外面睡你點一圈蚊香都沒用,就算是熱也不得不睡屋裡了。
以上就是我從小到大夏季晚上睡覺地點的變遷和經歷。不知道和你們的是不是相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