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凡
1949年9月,開國大典前夕,毛澤東由香山雙清別墅移居中南海菊香書屋。隨之,中央部分機關陸續搬入中南海。進駐中南海的中央軍委,將辦公地點選在了春藕齋北面的居仁堂。與之巧合的是,在中國共產黨人接手前,此地亦是舊政府的軍事重地。
抗戰勝利後,作為國民黨政府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帶著他的班子在居仁堂辦公。傅作義就任“華北剿總”司令後,又將其指揮部設在了居仁堂。據當時中央辦公廳行政處的辦公室主任田疇回憶,他們剛進“海”時,到居仁堂樓裡看過,許多房間門口還掛著諸如“作戰室”“情報室”之類的牌子。中央軍委的到來,保持了這裡戎武的氣氛。
居仁堂是一座兩層的西式建築,是中南海里舊建築中最龐大的一棟樓。這是整個樓體和外部的輔助裝飾與其周圍建築群落有著明顯風格差異的建築。也許正是由於其外表的卓爾不群,內部陳設歐化的雍容,在中南海許多孩子們的評判中,它是一座最華貴而漂亮的建築。
◆中南海居仁堂舊照。
讓筆者和其他孩子都不明白的是,這座最具特色的碩大建築,不知為什麼在接近60年代中期,突然從我們的眼裡消逝了。當然,彼時年少的我們也不知曉,若不是因一段民族屈辱的歷史,這棟建築就根本不會出現在中南海。
中央軍委搬進中南海後,作為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就在這裡主持日常的工作。他的辦公室在居仁堂的東面,中間是會議室,西面是掛滿了軍用地圖的作戰室。據說他在此主持工作期間,每天都在早晨8時,準點走進辦公室。
人們在居仁堂常能看到聶榮臻的身影,但筆者經向聶榮臻的家人和秘書詢問,得知他在此主持工作期間,並未把家舍搬進中南海,而仍然在他一進北京就住的、位於中南海東南的景山東街。
◆聶榮臻
因為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都在這裡辦公,並在這裡召開一些重要的軍事會議,中南海的孩子們,便常常可以在居仁堂的前前後後,看到那些從紅軍時期到解放戰爭各個期間的赫赫戰將們。
在中南海懷仁堂附近,有幾個以某某堂命名的院落,由北而南依次是來福堂、增福堂、永福堂、錫福堂。中宣部的領導和幹部們,就工作和起居在這些院落裡。
◆中南海萬字廊。
來、增、永、錫四堂的正門,都在西面,門口也是一條南北向的路,比東面角道要寬闊一些。這條路的北口,幾乎與懷仁堂相對。也就是說,四堂的院落,在居仁堂正南偏東一點點。這條路往南,則可通當時林伯渠居住的頤園、劉少奇居住的卍字廊。
◆劉少奇、王光美和劉愛琴在中南海萬字廊合影。
時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的胡喬木,在靜谷未住太久,就搬到了四堂最北邊的來福堂。在來福堂居住過的,還有任新聞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社社長的範長江,後來任中宣部副部長的林默涵等。
“1954年初,我爸爸從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副書記、西南軍區副政委任上,調入北京就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我們家就住在了來福堂,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搬出中南海。”張際春之子張小剛說。
從1945年就出任中宣部部長的陸定一,搬到了四堂北數的第二個院子增福堂。其子陸健說:“我們家一進中南海就住在這裡,不像其他人家搬這搬那,挪動過好幾次。例如曾住過北院來福堂的胡喬木,就從靜谷搬來,又搬去了頤園、曾住過南院永福堂的朱老總,從含合堂搬來,又搬去了西樓。”
◆汪東興的女兒與胡喬木的兒子。
剛搬進中南海時,陸定一身邊的孩子只有陸健,他的哥哥、姐姐還在南方。陸健記得父親在工作之餘,常領著他在中南海里散散步。在“十一”開國大典即將到臨的日子,為了對城市中的民眾進行宣傳,有時就空投一些傳單之類的宣傳品。
“這些宣傳品常常會飄落到中南海里來,我和我爸爸散步時還揀到過。”陸健說,“記得有一次,有幾包還沒開啟的宣傳品,落在了中南海里。我爸爸看見了,對此很不滿意,自言自語說:工作怎麼這麼不負責任。這樣成捆地扔下來,怎麼能起到廣泛宣傳群眾的作用呢?”
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機關辦公處,主要分佈在懷仁堂西邊的慶雲堂的幾個院落中。慶雲堂的四個院子,是由南向北排列的,懸掛“慶雲堂”牌匾的院子在最南端。當時中宣部還沒有設處,作為搞理論工作的“部員”于光遠、王惠德,工作棲息都在慶雲堂院中。在延安就和他們成為摯友的田家英常在夜間無事之際,從靜谷溜達到他們這裡,海闊天空地閒扯。
◆靜谷這曾經是中南海里面的孩子們的樂園。
慶雲堂的第二個院落,曾經是中宣部管理和審查電影的部門辦公之所。一些新攝製的電影,常常被送到這裡審看,中南海里其他單位的人得知了這一情況,便在審查時湊到這裡看電影。“後來,我們正在上學的孩子發現了這個秘密,也千方百計地設法混進去看。”當年中南海里年紀稍長的孩子李萬邦如是說。
在回顧這些往事時,陸健對筆者說:“當你提起中南海的話題,我就考慮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毛澤東只把中央軍委和中宣部帶進了中南海?從西柏坡向北平開拔時,第一撥11輛吉普車,就載著中央軍委和中宣部的頭頭腦腦。說明他很重視一手抓武裝,一手抓宣傳。”
“對,林彪說過槍桿子、筆桿子,奪取政權靠這兩杆子。後來又加了一句:鞏固政權也要靠這兩杆子。林彪有些話非常精闢而透徹,不該因人廢言。然而把這兩杆子運用得爐火純青的大師,當屬毛澤東。消滅蔣介石八百萬軍隊,奪取政權,是最具說服力的例證;新中國成立後,他依然出神入化地運用著這‘兩杆子’,穩固著江山,引導著全民族的意識形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他老人家的意念中始終不曾淡漠。不過,當年在中南海的除中央辦公廳部分機關外,不止中央軍委和中宣部兩個部委,還有統戰部呢。”筆者說。
“統戰部也在‘海’裡工作過嗎?”事過境遷,陸健的記憶中已毫無印象。
◆李維漢與兒子李鐵映、李鐵林合影(左起)。
“確實如此,我問過一些知情的長輩,好多歲數大一些的孩子也知道。統戰部部長李維漢最開始住在豐澤園頤年堂後院正廳,康輝和他的兒子李鐵林常在一起玩;後來任統戰部副部長的金城的孩子,也有在‘海’裡生活回顧的文字。統戰部辦公最初在居仁堂,不久後的工作、生活區域就在懷仁堂東面的院落,以及西瀕中海的迎春堂。”
“要知道”,筆者繼續說,“統戰部進中南海的時候,毛澤東等中共領袖和中央機要部門、中央軍委還沒進入中南海呢。他們是因打前站搞接收,籌備新政協會議進去的。建立新政權的民主協商,後來進軍邊疆要解決涉及的民族和宗教問題,統戰是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的。但不管怎麼說,你這個進中南海與毛澤東緊抓兩杆子關係的思路,是值得深琢磨的。”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援: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