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生
該文發於《教科論壇》
現在,許多學校都有這樣一個硬性的規定:教師上課必須站著(或遊動著)講課,坐著講課將視為教學事故。據說,有些學校已經將此列入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管理條例。為此,學校領導還經常到各教學班巡視,檢查教師的講課狀態。一旦發現教師有坐著講課的,輕者當面勸告,重者大會批評,更有甚者,因連續幾次被校方發現坐著講課,會給予行政警告處分(或本年度內不準評優晉級的處分),更為嚴重的會被校方勒令“下課”,或調離原工作單位。對此,絕大多數教師很不理解:校方制定這種管理條例的依據是什麼?這種規定有利於新課改嗎?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嗎?年齡大的教師連續站著講兩節課,體力不濟,堅持不下來怎麼辦?這對年邁體衰或疾病纏身的教師來說是否有些殘酷?即便是身體還不錯的教師,為了教學的需要,坐下來和學生進行誠懇的對話有何不可?都去關心學生,誰來關心老師?
當然,校方制定這種管理條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認為課堂上教師站著(或遊動著)講課可能要比坐著講課效果好。誠然,按照傳統的教學理念來審視,站著(或遊動著)講課應該是教師課堂講課的主體或者較理想的狀態,其優越性在於:其一,站著講課能夠促使教師精神飽滿,思維飛揚,全身心地投入教學狀態;其二,站著講課便於隨時洞察每個學生的動向,發現學生上課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其三,在遊動狀態下講課便於拉近和學生的空間及心理距離,容易展開師生對話;其四,在遊動狀態下講課,便於關心並照顧到座位靠後或偏遠的學生;其五,能體現出校方大一統而整齊劃一的管理效果;其六,符合杯桶理論,要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教師居高臨下,方便於知識的傳授,“水往低處流”嘛!而坐著講課一方面可能體現不出上述優點,另一方面,也容易給人以精神萎靡、老氣橫秋之感,而且其教學效果可能也不很理想。
然而,我們認為,上課無論站著(或出於遊動狀態)講抑或坐著講,不過是教師上課的兩種常態,無非是形式而已,它們和課堂效果應該沒有本質的必然聯絡。課堂效果主要取決於教師本身的素質和教學方法等,而或坐或站的教學狀態無非是教學的外在輔助形式而已。年輕教師站著講課,其課堂效果未必就好,經驗豐富、學養高的教師坐著講課,其效果未必就比站著(或遊動著)講課效果差。相關的學者也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科學論證,更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校方所以做出如此規定,主要是反映出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嚴重滯後和現代教育思想的缺失:⑴追求大一統而整齊劃一的形式主義的管理效果,缺乏科學實效的靈動性和多樣性的管理思想;⑵凸現出管理的“霸權”和專橫意識,排斥教師教學的民主性、精神的自主性和學術自由性;⑶新課改精神與理念的嚴重缺失,使管理者只追求升學率,變相壓制教師所進行的新課改;⑷師生之間的等級觀念和師道尊嚴等傳統育理念時時作祟,認為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應該處處體現出師生之間地位的等級和差異,凸現出教師的尊嚴和威儀;⑸對教師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認為教師要講究奉獻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教師就應該站著上課,這就是工作的常態。
然而,這樣的管理措施會帶來諸多的弊端:
首先,影響教師進行新課改的質量和品質。⑴無利於教師創造出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係的勢態。新課標對師生之間的關係做出了全新的界定:教師和學生是朋友,是對話式的夥伴關係,二者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生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然而,教師總是站著(或在遊動中)講課,學生坐著聽課;教師高高在上,如果再有講壇的襯托,更是有“君臨天下”的氣勢,儼然是不可冒犯或忤逆的“獨裁者”,是權威的化身,學生則乖乖地匍匐在課桌上,儼然是俯首聽命的“奴隸”,不敢有任何的逾越。教師站著上課和學生坐著聽課這本身就是不平等;學生在課堂上不得隨便走動,教師則可以自由穿梭來往於教室的各個角落,這也是不平等的表現。在不平等的基礎上是產生不了民主關係的。這種本身不平等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容易出現心理距離,因而也很難構建出民主、和諧和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係。在課堂裡,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平等的,平起平坐的,他們之間也應該實現和諧的雙向互動。我們在倡導民主、提倡素質教育、進行新課改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這些細節問題。而教師如果稍稍改變一下教學狀態,在站著講課的時候,為了教學的需要,適時地坐下來講課,和學生處在一個平等關係狀態下開展學習活動,就很易於拉近和學生空間和心理的距離,創造出構建和諧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係的勢態。⑵無利於和學生展開平等對話和高質量的情感交流。新課標認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促進者,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人,是具有獨立個性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師生之間應互相尊重、相互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而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在學生仰視教師,教師居高臨下、俯視學生的狀態下,師生之間很難實現高質量的對話、心靈的溝通和情感交流,因而師生關係也不可出現令人賞心悅目的和諧“共振”。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些優秀教師在組織課堂討論和師生對話時,就主動走下講壇,走到學生中去,坐在學生身旁,“零距離”地接觸,以朋友的身份,傾聽學生內心深處的願望和訴求、矛盾和困惑;或者,主動加入學生的討論,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質疑、辯難,激烈交鋒,從而取得極為理想的互動效果。這也是教師只站著講課所無法企及的教學境界。筆者前幾兩年看過一部名為《小學教師》的外國電影,裡面有一個頗為有意思的上課情景:教室裡整齊地擺放著二三十張課桌,桌上放著學習用品,學生們坐在桌前聽課;教師的講臺很矮,只是一張比學生課桌大一些的課桌,上面放著教材、教具和實驗用品,教師就是坐在桌子後面給學生上課。而且,師生之間也很隨和,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自己也參與其中,和學生一塊進行探索。教師放下師長的身份和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在完全平等的背景上,和學生盡情地溝通交流,展開高質量的對話,最終能完全融入學生的群體之中,從而實現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因此,我們如果按照新課程理念來重新審視教師的教學狀態,教師坐著講課也有其無可比擬的功效。
其次,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新課改實施以來,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無須諱言,我們在新課改的實踐和探索過程中,所暴露的問題也很多,甚至出現了令人憂思的“反彈”現象。2005年年末,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的崔允漷教授率領課題組成員,對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執行情況進行調研時發現,國家課程方案在大多地方的執行中出現問題不少,“國家課程方案在執行中走了樣”(崔允漷語),這已經引起專家組的高度關切並提出了整改方案。究其原因,除了學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陳舊、落後因素之外,還有教師個體因對新課改的理念認識膚淺甚至出現偏差,從而導致課堂教學實踐的探索不成熟的因素。面對全新的課改,教師在探索實踐中會遇到諸多嶄新的課題,因此會有諸多的困惑和矛盾,感到困難重重、舉步維艱。還有部分教師在新課改中缺乏靈活應變能力,在教學行為和心理上的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這是教師習慣的教學行為惰性對新課程實施的一種無形抵制。因此,教師對新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的認知和感悟有一個由淺到深的體悟過程,教師對新課程課堂教學操作模式和教學手段的介入的探索和構建應有一個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長過程,在師生地位的定位以及二者關係的轉換上,有一個由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期,教師在指導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上,有一個由單一到豐富多樣的探索期。總之,實施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勇於超越自我,敢於和善於突破自己熟悉的方式和習慣的經驗,在不斷地嘗試與創新、在反覆的挫折與反思中不斷地前進和提升自己。因此,教師在新課改中的專業成長,很需要管理者科學指導,精心呵護,熱情鼓勵,給教師以充分的精神自由和教學探索的自由;不應該因循守舊、抱殘守缺,給教師設定各種條條框框和諸多的精神羈絆。就校方“不允許教師坐著講課”這一規定來說,一方面會影響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學生、教師的角色和教學行為以及教學過程,阻礙教師進行科學探索的自由,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教師教學操作模式和教學手段的介入的探索和構建,以及對新課改理論層面的深層次的探討。總之,從長遠來看,對教師專業成長所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再次,影響教師生命質量和工作品質的提升。有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情況,那就是,大多數教師由於長年累月廢寢忘食,兢兢業業的勤奮工作,身體、精力都提前嚴重“預支”,身體狀況很糟糕,年紀不算大(一般是三十七八歲之後)就落下一身職業病:糖尿病,肩周炎,心理疾病,精神官能症,心腦血管病,骨質增生,頸椎、腰椎凸出等等。據有關權威調查資料表明:全國中小學教師患職業病的人數佔教師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五。這個結論觸目驚心,令人心痛,發人深思:為什麼教師患職業病的比例這麼高?大家都在關心著學生的升學率和學生的生長狀況,又有誰來關心教師的生存狀況和生命狀態?有多少教師在抵禦著疾病的折磨,堅守在課堂上,做著最後的“奉獻”?這幾年,教師因勞累過度,或因重病猝死在課堂上的事不乏其例。然而,又引起了誰人的關注?筆者認為,我們的教育管理者,在關注學生的同時,應該也關心一下教師的生命狀態;在制定管理條例時,應該多一些人文關懷和人性化的思考;在追求大一統而整齊劃一的形式主義的同時應該增添一些靈活的色彩。當年老體弱的老教師上課時,應該允許他坐著講課;當疾病纏身的教師,步履蹣跚的走向教室時,應該提前給他安排一個坐著講課的凳子。關心教師,應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改善教師的生命狀態,促使教師進一步激發工作的激情,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的生命價值昇華到最高境界。
所以,學校還是給一些需要“照顧”的教師以坐著講課的便利吧!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管理者應該取消“不允許教師坐著講課”這一不科學、不合理、缺乏人文關懷的規定,還教師以精神追求、教學研究以及學術探索的自由。這樣,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視具體的需求,該坐即坐,當站即站,或者亦站亦坐,互動呈現。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在精神追求和學術探索自由的背景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學個性和才華,高質量地進行新課改的實踐探索活動;並促使教師在專業上得到長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