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常理來說父母兩個人都優秀,孩子繼承父母基因,也應該很優秀。但是北大教授吐槽學渣女兒的影片火了。
丁延慶現任北大博導、副教授。本科就讀於北大,畢業後就去了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據他自己說,小時候被稱“神童”,6歲就能背下整本新華字典。
丁延慶的太太同樣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夫妻兩人雙學霸的基因讓人羨慕不已。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女兒身上,希望女兒能夠繼承他們的學霸基因。
但事與願違,女兒跑在學渣的道路上。女兒在學習方面沒有任何天賦,每次給女兒輔導作業都弄得雞飛狗跳。兒女變得不耐煩、厭學,丁延慶變得暴躁、易怒。
在經歷過悲痛與絕望之後,說出那句““我奮力託舉你當學霸,你勢不可擋成學渣。丁延慶說:“這就是天道,沒辦法,你必須接受,不接受能怎麼樣?
兒女的平庸是均值迴歸
父母都是學霸,孩子卻很平庸,有人解釋這是均值迴歸現象。最著名的就是高爾頓發表《遺傳的身高向平均數方向的迴歸》一文。
這個英國生物學家透過觀察1078對夫婦的身高資料,以每對夫婦的平均身高作為自變數,取他們的一個成年兒子的身高作為因變數,分析兒子身高與父母身高之間的關係,從而得到一個結論:當父母身高走向極端,子女的身高不會像父母身高那樣極端化,其身高要比父母們的身高更接近平均身高,即“迴歸”到平均數的趨勢。
同樣的邏輯,當父母兩個人都擁有學霸基因,並達到極限值,他們的子女迴歸平均值的可能性很大。
舉個例子,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富不過三代”,很多帝王家族在延續幾代之後,往往會出現一個不孝子弟,敗光基業,最後江山易主、改換朝代。歐美豪門很早就發現後代裡容易出紈絝子弟,把財富以信託和基金的形式傳給後一代。歐美幾乎所有的家族信託或基金都有個基本條款,就是不準後代隨便碰信託或者基因,以防止敗家子給敗掉了。
當然,豪門可以透過多生孩子多種樹的方式來對抗自然規律,擇優培育,把信託基金的錢重點資助家族裡的精英分子,剩下的各自突圍。
作為父母應該接受孩子的平庸
今天很多家長變得焦慮,對於教育有很多欲望,希望孩子透過教育改變家庭的地位。父母們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而教育也變得功利和短視,父母們關注孩子短期的成績而忽視孩子未來的發展,拼命地把孩子往補習班送。把整個家庭弄得狼狽,可孩子依然沒有起色。
歸根結底都是父母們不能接受子女平庸的事實,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期望過高,而自己的孩子就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人,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挺好。
作為學霸的北大教授,都能放下面子接受女兒的平庸,我們普通的父母又怎麼能對孩子做苛刻的要求呢。在減負的大背景之下,更多地思考在未來的日子,孩子需要的真正競爭力是什麼,並培養這種能力我認為非常重要。
這種能力不是考高分的能力,我認為是做事情的專注程度,做事情的認真態度,堅持做一件事的決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