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考古石燕巖“水下謎洞”

考古石燕巖“水下謎洞”


考古人員在石燕巖水下遺址作業,發現採石場中尚未運走的石材。(受訪者供圖)

考古石燕巖“水下謎洞”


崔勇

考古石燕巖“水下謎洞”


石燕巖洞穴景觀

崔勇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國內知名的水下考古專家。過去15年來,他一直在關注佛山市西樵山石燕巖遺址的水下考古工作。這是一個最早開採於宋代、大規模開採於明清時期,因意外被地下湖水淹沒而完整留存下來的採石場。在崔勇和團隊的持續科考下,這個遺址在2019年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年崔勇就要退休了,但他還是難以割捨自己付出了多年光陰的水下考古專案。在他看來,這個面積達上百萬平方米的水下遺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古人類工業遺址,將來完全有條件申報世界遺產。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實習生 李苑夢 (除署名外)

意外發現“水底龍宮”

2006年的一天,已經從事水下考古將近20年的崔勇將西樵山石燕巖的資訊告訴了技術合作夥伴張松、董國亮等人,他們和幾個夥伴帶著潛水裝置前往西樵山,成為國內最早一批對西樵山石燕巖進行水下探測的專業人員。

“其實,當時發現這個‘水底龍宮’完全是個意外,因為下水之前我們也不知道水下有什麼。”當崔勇潛入水下時,發現有一排整齊的石梯,他沿著石梯往下潛,逐漸接近洞底。在探照燈照射下,一個古代採石遺址出現在他眼前。“這個採石場規模巨大,光是一個洞就有幾個足球場那麼大,大洞連著小洞,錯綜複雜。”而洞穴周圍的巖壁上還有被鑿子等鐵器鑿過的痕跡。

越往深處,崔勇越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水下采石場的一個隔間,比幾個足球場還要大,一面垂直的採石牆向水下延伸;生產區、生活區和多個小洞穴錯落有致。

大概花了半個小時,崔勇隨身帶的潛水手錶顯示深度已經有30多米。潛到洞底往上看,整個洞穴足足有10多層樓高,在洞穴的不同高度的石壁上還插著一些手臂粗的木棍,崔勇推測,這應該是古代工匠搭架子登高所用的“腳手架”。

崔勇告訴記者,因為洞穴結構複雜多變,對潛水員的呼吸方式、水下動作、潛水裝置都有著更高的要求。第一次下潛,他大約在水下待了一個小時。揹著約100斤重的兩瓶壓縮空氣,朝著未知的深水區一點點邁進,崔勇心裡既緊張又興奮。

而這第一次下水探險就讓崔勇喜出望外。他沒想到,石燕巖幽暗的巖洞下竟然暗藏著一個洞穴,從水面往下垂直深度達到30多米,可以容納幾百人同時作業,這顯然不是天然洞穴。 “一開始,我試圖透過手繪的方式畫一張巖洞的地圖,後來我發現主洞連著支洞,實在太難,於是就放棄手繪了。”

每年有幾個月時間“穴居”

自從崔勇探得石燕巖下有一個規模龐大的採石場後,石燕巖洞穴便名聲大噪,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潛水愛好者紛紛來到這裡進行洞潛。石燕巖已然成為西樵山著名的景點,裸露在地面上的石祠堂、石屏風、石天窗、一線天等地質景觀都頗具觀賞價值。

從2006年至今,崔勇對西樵山石燕巖的水下考古斷斷續續經歷了15年。每年,他都會有幾個月在巖洞內“穴居”。“我們早餐和晚餐在山上的住處吃,午飯就在山洞裡解決,有時就在洞口支張床,睡在裡面。”根據下潛深度,他在水下的停留時間從1小時到3小時不等,每次下到18米以下的深度上水後,至少要相隔6個小時才能重新下水。“這樣才能把血液中的氮氣排完,否則就會得潛水病,甚至有生命危險。”

崔勇對石燕巖洞穴的水下探測一般在冬季進行,因為冬季氣溫較低,可以在潛水服中穿上毛衣,不至於失溫。巖洞內因為常年不見天日,水溫很低,只有12攝氏度左右,即便是夏天,入水也感覺刺骨。

這個洞穴是人工開鑿還是天然洞穴?這個洞穴會不會是礦工們對一個天然洞穴進行開鑿而形成的?這個龐大的採石場如何會被水淹沒?對於這些謎團,崔勇透過多年的水下考古終於有了答案。“採石工人們辛辛苦苦採集的石材為何沒有帶走?唯一的解釋就是出現了意外,他們採石時把地下泉眼打穿了,短時間內水噴上來,很快把洞淹了。”

崔勇說,西樵山作為古火山,上有天湖,下有地下河,礦工們在開採石頭時打通了地下河,形成現在的水窟並不奇怪。“你可以想象,礦洞瞬間被噴湧而出的大水淹沒,礦工紛紛踩著腳手架或石階逃生,採石場從此被廢棄,成為一段塵封的記憶,靜待後人解開謎底。”

揭開800年前作業場景

為了摸清這個“水底龍宮”的來龍去脈,崔勇不僅潛入水下,也會走訪相關學者和專家。“整個珠三角地區只有西樵山這麼一座古火山,這種石材只有西樵山有,像光孝寺的月臺、石獅子,肇慶的古城牆,用的就是這種粗面岩。粗面岩和紅砂岩是有很大區別的。”崔勇透過考證發現,這個地下采石場最早的開採年份是在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大規模開採則是在明清時期。

從2015年開始,崔勇再度密集潛入石燕巖水下進行考古。從那時開始,他的水下考古針對性更強了。他說,石燕巖遺址是我國現存僅有的水下工業遺址專案,也是嶺南特色考古專案的傑出代表。一方面,他要弄清楚800多年前珠三角採石工人們的生活、作業場景是怎樣的,另一方面,他要在這種大型水下考古專案中驗證一些前所未有的水下考古新技術。

那一回,他潛入了水下最深的40多米處。“洞穴四壁留有很多道古代工人落下的鑿痕,在水下可以看到開採痕跡、通道,已採集和切割好的石板半成品還整齊堆放著。兩個銅質燈臺、瓷碗、竹梯、水桶等生活用品都散落在水底,水底還有約10釐米厚的一層浮泥。”崔勇邊說邊向記者展示在石燕巖遺址水下考察時的圖片,他的思緒似乎又回到了那段在水下繽紛世界暢遊的時光。

在水下最深處的40多米處,儘管有先進的照明裝置,但依舊是黑黢黢的一片,這讓崔勇在興奮的同時也多了一絲對未知的恐懼。洞穴石壁上開鑿的痕跡清晰可見,甚至能分辨出不同的採石手法,數百塊已經採集、切割好的石材整齊地碼放在一個類似於倉庫的洞穴內,還沒來得及運走。他還發現一個石頭加工成的小爐子,周圍燻得漆黑,崔勇推測,這是工人們在裡面煉製挖石頭所用的鐵器時淬火用的。

如此一來,一幅從宋代到明清時期的礦工採石景象彷彿就呈現在崔勇眼前。遺址內人工採石痕跡明顯,並有開採石料留下的支撐柱,這些都表明,這裡初期多為露天開採,隨著開採規模越來越大,逐步發展為洞穴開採,以斜井掘進採石。在西樵山山腳下,西江、北江並流,石材透過水路運送到廣東全境乃至全國。

“國內規模最大水下工業遺址”

過去十多年,崔勇在石燕巖內已經洞潛了數十次,他發現,整個巖洞內的水量和水深幾乎沒有變化。不論冬夏,洞內水位的誤差始終保持在幾釐米之內,在水洞的深處幾乎感覺不出水的流動。

此外,崔勇一直在觀察這個巖洞內是否有水草和植物,但答案是否定的。他說,有些山洞裡面是地下暗河,養料可以帶進來,所以裡面有魚。但石燕巖地下湖的水是不流動的,沒有養分補給進來。形成這種獨特景觀需要幾個條件:第一,它是內洞,沒有陽光直接照射;第二,石燕巖因為獨特的地形,洞內水體和雨水不交換,雨水不會進入洞內;第三,水源是經過石頭縫滲透進來,經過充分過濾,所以能見度高;第四,水溫很低,不適合浮游生物生長。

以上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才讓石燕巖地下洞穴具備了進行水下考古的條件。“可以說,這個洞穴是上天對我們水下考古人員的饋贈。”崔勇介紹,這個水下采石場遺址是迄今發現的國內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水下古人類工業遺蹟,全洞面積可能達到上百萬平方米。其年代從宋代一直延續到清代,儲存了古代完整的採石痕跡。尤其是被水體淹沒的部分沒有任何風化跡象,是一個極為難得的古代礦冶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人文和文物價值,也是一個罕見的水下考古遺址,對水下考古學科建設和新技術運用均有重要的參考和示範作用。

在以崔勇為代表的考古專家的推動下,2019年,該遺址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崔勇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成了國保單位,保護力度就會大很多,起碼不用擔心被破壞。”

期待打造成世界遺產

明年,崔勇就要退休了,但他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水下考古,本就是慢工出細活,急不來。”崔勇說,雖然自己快退休了,但對石燕巖的水下考古才剛剛開始,他的目標是先對每一個洞穴摸清“家底”,然後再深入探查每一個洞穴裡的文化遺存。

崔勇一直有一個願望,想把在石燕巖遺址水下探測中形成的水下考古技術推廣到其他水下考古專案中。

崔勇介紹,廣東在全國水下考古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西樵山石燕巖測量包括水上和水下兩個部分,與通常測繪物件不一樣的是,他將石燕巖採石場遺址當做一組建築對待,因為從礦坑遺留的水池、門洞、踏步、通道及隔牆等結構分析,具有建築屬性,只不過是減材建築;與外部邊際線清晰的增材建築不同,對減材建築的內部測繪傳統方法僅僅能夠表現一個具體的二維平面,很難表述三維立體,因此對測繪提出了一個難題。

隨著測繪技術領域的不斷拓寬以及考古發掘對測量精度的要求,空間資料採集手段從傳統的座標測量儀器如全站儀、斷面儀逐漸往整體空間資料獲取裝置上轉移,例如架站式鐳射掃描器、航空雷達、結構光掃描器等。相比傳統的測量技術,空間資料採集技術具有極大的優勢,特別是在資料採集方面,具有高效、快捷、精確、簡便等特點,目前已被廣泛應用於文物考古領域。

水下考古與田野考古的測繪發展規律相同,從傳統的測量、繪圖向高畫質的數字測量轉化,然而由於空氣和水體在介質上的差異較大,因此在技術和裝置上的區別也非常明顯。如在陸地的鐳射靜態掃描生成的點雲資料為光波資料,而水下的三維成像聲吶點雲資料為聲波資料,由於西樵山石燕巖遺址具備了陸地和水下雙重屬性,所以採用了不同的測繪方法,兩種方法獲取的點雲資料座標系統不統一,必須將二者轉換到能使用同一軟體開啟的格式,再透過軟體進行手動拼接。這種資料融合技術最終使得水上、水下點雲資料座標統一,在同一個座標系下完成石燕巖水上水下的鐳射點雲和聲吶點雲資料的完整拼接。

石燕巖水下考古資料融合技術的研發和實踐,為下一步大規模測繪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一條科學完整的技術路線,也為水下考古學科建設和發展積累了經驗。為此,崔勇還為這套水下考古技術申請了兩項國家專利。

“這套水下考古測繪資料融合技術也算是我這15年對中國水下考古學科建設的一點貢獻吧。這種技術在以後水下考古專案中都能用。”崔勇笑著說。

對於國際上的其他水下考古專案,崔勇早就滾瓜爛熟。他表示,西樵山石燕巖水下遺址專案條件成熟時可以將其開發成水下博物館,讓遊客進行沉浸式體驗。“比如,遊客在水下體驗幾百年前礦工們是怎麼在洞裡挖礦、生活,並將石材運出山洞的。我相信這個工業遺址主題的水下博物館會很受歡迎。”也因為石燕巖地下洞穴具有很高的工業遺產價值,將來可申報世界遺產。崔勇也期待著那一天早日到來。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21

相關文章

通天洞考古現場紅旗飄揚

通天洞考古現場紅旗飄揚
通天洞遺址 圖片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資料圖片) 記者 張海峰 金秋時節,位於吉木乃縣託斯特鄉的草原石城景區天高雲淡,草色微黃,整個景區彷彿披上了一抹淡淡的金色.景區內通天洞遺址考古工作仍在進行中 ...

福建旅遊|待疫情過去,定去遊遍這些5A景點

福建旅遊|待疫情過去,定去遊遍這些5A景點
疫情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福建莆田的新冠疫情又是不容樂觀,原本期待著十一假期出遊的人們,只能暫緩計劃.既然出行成空,那先在網路上欣賞下美景吧,讓我們來看看福建有哪些5A景點呢? 福建省,簡稱&qu ...

全國5A級旅遊景區最新門票價格(福建篇)

全國5A級旅遊景區最新門票價格(福建篇)
清新福建,一見傾心! 依山傍海的福建可以看海,更可以觀山.聽海踏浪.爬山攬勝--在福建,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讓自己一見傾心的一面. 當然在福建,你可以一覽清新靚麗的自然風光,你也可以感受這裡積澱下來的深厚 ...

太神秘了!4800米高的天空之城,已有3000年曆史,有緣人才能看到

太神秘了!4800米高的天空之城,已有3000年曆史,有緣人才能看到
到西藏旅遊,除了欣賞世界屋脊上的雪山.冰川.草原.峽谷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領略厚重的藏族文化,而要領略藏族的文化就不得不說西藏無處不在的宗教場所,著名的布達拉宮.大昭寺.色拉寺.桑耶寺.扎什倫寺.薩迦寺 ...

安徽有個“巨無霸”4A景區,風景可媲美黃山,門票只要75元

安徽有個“巨無霸”4A景區,風景可媲美黃山,門票只要75元
安徽這個地方真的是非常美,每年都有很多人到這裡旅遊,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去過這裡呢?很多人去安徽旅遊都會去"黃山"遊玩,因為這個景點是安徽省最著名的景點,同時也是全國甚至全世界非常知名 ...

福建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榜 福建著名旅遊景點 福建最有名的景區

福建十大旅遊景點排行榜 福建著名旅遊景點 福建最有名的景區
導語 福建旅遊資源豐富而且獨特,有很多享譽全國的旅遊景點.比如,鼓浪嶼.武夷山.太姥山.福建土樓(永定·南靖)旅遊景區.白水洋-鴛鴦溪.三坊七巷.清源山--其中,廈門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q ...

安徽五大歷史名山之一 被譽為天下第一文山 有全國罕見的地質構造

安徽五大歷史名山之一 被譽為天下第一文山 有全國罕見的地質構造
它與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並稱為安徽省五大歷史名山,坐落在著名的文化大縣境內,被譽為"天下第一文山".它有著全國罕見的地質構造,以火山岩洞.摩崖石刻為特色,河湖環繞,景色絕佳 ...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著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盜洞打得既準又深,考古隊發掘時跟著洞口走,取得重大考古發現
三門峽虢國墓地M2001號墓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955年7月,國家決定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 在成立水電壩址查勘隊的同時,還由時文化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組成了"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qu ...

仙湖巖“馬”字之謎
很久很久以前,西坪歐村有一個僧廟叫"仙湖巖",住了二十八個和尚,和尚每天晚上都挑一缸滿滿的水,可是每到天亮,缸裡的水只剩不到半缸,和尚們都以為是水缸漏水,日復一日,也就沒有去注意它 ...

山東兩個大墓考古發現,一個被盜,但依然出土珍貴瓷器和漆器

山東兩個大墓考古發現,一個被盜,但依然出土珍貴瓷器和漆器
2017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土山屯村一處漢代家族墓地正在進行考古發掘,發掘已然進入尾聲,這是整個發掘區域內最後的4座墓葬,要知道此前其他墓葬出土的文物對後世研究西漢時期生活習慣.風俗祭祀有了更為 ...

崖底:一座被淹沒在水下的美麗水鄉(上)

崖底:一座被淹沒在水下的美麗水鄉(上)
來源:呂梁日報-呂梁新聞網 明天啟五年(1625)<文水縣誌>載:"善治坊,領鄉都十二.--文峪都,在縣西北二十里,附村二:崖底.河西." 崖底村曾有四座水磨坊 文峪河 ...

考古,串起全新的“蜀”

考古,串起全新的“蜀”
<尋蜀記--從考古看四川> 蕭易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明代修建的龍腦橋.該橋建於瀘縣九曲河上,長54米,至今仍然固若金湯. 萬佛寺出土南朝背屏式小龕,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 渠縣沈府君闕 ...

考古重大發現!埃及出土四足“死神鯨”,鯨魚演化有多傳奇?

考古重大發現!埃及出土四足“死神鯨”,鯨魚演化有多傳奇?
鯨魚演化史又添新成員,埃及西部沙漠,法尤姆地區一處凹陷的中始新世岩石中,出土了未知鯨類化石. 新鯨被命名為"死神鯨",全名為Phiomicetus anubis, Phiomi 在 ...

安徽有一建造時間成謎的寺廟,海拔一千多米,是地藏菩薩應化之地

安徽有一建造時間成謎的寺廟,海拔一千多米,是地藏菩薩應化之地
導語:"在路上,不為旅行,不因某人,只為在未知的途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和變化,旅行已經成為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節假 ...

江北第一洞景區為何不再收費?深達3000米的濟南東龍洞神秘莫測

江北第一洞景區為何不再收費?深達3000米的濟南東龍洞神秘莫測
位於濟南歷城蟠龍山南側的東龍洞,和藏龍澗的龍洞遙相呼應,傳說大禹治水的時候,大戰興風作浪的黑龍,黑龍不敵,左衝右突終於從龍洞破山衝出遁逃,但因受傷太重,逃至蟠龍山一頭扎入山腹,幻化成東龍洞,留下藏龍澗 ...

兩人一狗勇闖大別山無名山洞,爬至洞內三里處,狗卻突然大聲狂吠

兩人一狗勇闖大別山無名山洞,爬至洞內三里處,狗卻突然大聲狂吠
我獨自開車旅行至大別山的時候認識了八筒和大郎,大郎是八筒養的一條黑背獵犬. 八筒原名叫揚偉,是一個痴迷的探險愛好者,他從小到大就熱衷於鑽各種洞.他在幼年時跟隨爺奶住在農村,院子大門口旁就有一個狗洞,雖 ...

大禹治水究竟是治哪裡的水?是黃河還是長江?考古證據揭示真相

大禹治水究竟是治哪裡的水?是黃河還是長江?考古證據揭示真相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夏王朝的崛起,與"大禹治水"具有歷史的因果關係. 一.關於大禹治水的歷史記載 ...

1976年,農民挖出國寶,無償上交國家,揭開3000年前武王伐紂之謎

1976年,農民挖出國寶,無償上交國家,揭開3000年前武王伐紂之謎
武王伐紂的時間到底是多少? 牧野之戰是武王伐紂的終極之戰,這一戰改變了歷史的走向.當時商紂王昏庸無道,四處征伐,先滅西北黎人,再滅東南夷人,儘管均贏得了勝利,但帝辛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引來了社會不滿, ...

開山採石炸出千年古墓,墓內陪葬品奢華,墓主身份成謎

開山採石炸出千年古墓,墓內陪葬品奢華,墓主身份成謎
一.古墓現身 2003年3月的一天,內蒙古考古研究所接到訊息稱,通遼市吐爾基山採石場疑似炸出一座古墓,副所長塔拉立即帶隊趕赴現場. 在吐爾基山南麓的山坡,考古人員開始清理地上的亂石.一個月後,一條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