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鎮離昆明很近,交通也很方便。歷史的發展,就是一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樂典,不光海口鎮,縱觀世界,那些曾經輝煌的地方,免不了最終也會走入末路,今天的海口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個毫無是處的小鎮。
其實海口這個地方,孕藏著很多人文歷史,有過曾經的輝煌。有名遊覽之處有“川字閘”、“石城”、“海口林場”、“石龍垻水電站”、“53”乒工廠,很值得一遊並且所有的景點都不需要門票。
海口在20世紀初始幾十年間,是中國工業文明的先驅地,有多箇中國第一製作的榮譽,那段中國歷史上發生的大事,都有海口的影子相隨。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和國家領導人多人次來到這裡視察。行者無疆徒步群選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夏天,徒步海口,追尋那些曾經逝去的故事。
雲南人如果出省,與外省人聊天提到海口,經常會出現誤會。雲南人想當然的認為海口就是滇池邊的那個海口,而外省人卻認為是海南省的海口。滇池眀明是一個內陸湖,這個地方為何要稱為海口呢?這個名稱與雲南有史以來的第一任省長有關。
賽典赤-贍思丁1274年出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為雲南設立行省的第一任行政長官。在他之前的統治者,都是稱為XX王,或者XX州府,XX土司之類。
在賽典赤到任之前,海口鎮並沒有名字,後當地人請他賜名。賽典赤贍思丁賜予“滇水之口”一名,當地人沒見過真正的大海,平時就把滇池稱為海,滇池的出水口,即為海口,從此後這個地方就叫海口。
贍思丁所在那個時代的滇池,面積很大,包括了現在昆明市的很大一部分。昆明南站旁老螺絲灣,就是滇池邊螺絲很多的一個海灣,潘家灣,董家灣也是當初的海灣,西昌路的篆塘,就在滇池邊上。除了面積很大外,還有就是縱橫交錯的河流分佈很廣,大觀河,梁家河,海源河,盤龍江,官渡河,和贍思丁後來主持開挖聯接的金汁河,銀汁河,寶象河,馬料河等等均滇池相連著,如今的翠湖公園,官渡古鎮等等也是透過河道與滇相連的,現代人形容那時的昆明是東方的威尼斯。
在河道周邊的田地裡,基本都是種植著一望無際的水稻田、小麥和玉米。國事之大,莫過於吃的問題,很依賴農業生產的時代,風調雨順是最渴望的事情,可昆明這個水城,順不順很得看滇池的臉色。滇池也因為四周全是山圍著,僅有海口這個狹小的出水口,遇到連續降雨,周圍的水都匯入滇池,水位就往上漲,這樣一來就會淹沒了大量農田。
贍思丁是一位盡職盡責,為民著思的官員。他上任後大力興修水利,在鄯闡(今昆明)地區築壩修閘,挖堰開塘,疏浚河水,興建了農田灌溉系統工程;委任漢官張立道修治滇池,開鑿了滇池海口與螳螂川相連,有了“籌滇之水利莫急於滇池之海口”,亦云海口為“治滇之鎖鑰”。
海口挖掘之後,滇池水位大幅下降。從小西門潘家灣,一直退到了大觀樓附近,滇池水位下降,得良田上萬頃。然而,開鑿了滇池與螳螂川入口後,又存在一問題,每逢雨季,泥沙淤積,滇池水排不出去就會釀成嚴重水災。
在今天的海口彩虹橋以下,河道中間天然形成了一個島。河水於此分流成三股,並在島尾重新匯聚,地名中灘。根據中灘的地形走勢,賽典赤·贍思丁組織人力於此構建土石壩三道,用於疏浚海口河。因為這三道閘,所處的位置,形如漢字的“川”字,就被名為“川字閘”。
每隔數十年,官府就要徵調勞力,大規模疏浚海口河,即用雙層木板夾土阻斷水流,竣工後除土起板,水即暢流,保持了滇池水位的穩定,不造成水患,使昆明成為風調雨順的大糧倉。
1964年後,在川字閘旁另建電動平板鋼閘,取代了“屢豐閘”的閘水功能。
賽典赤撫治雲南、建設行省、政通人和、省府遷昆、關注民生、興文重教,他是雲南歷史上首任省長,是第一位少數民族省長,是有作為、愛民的省長,是難得的清官。
賽典赤.贍思丁死後,葬在昆明松華壩去滇源鎮路上有個小河公路道班的地方,同時收集其衣冠在五里多小學建有衣冠冢。人們總是會記住為民謀福祉的人,昆明正義路忠愛坊就是為紀念賽典赤·贍思丁對昆明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