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組建“印太小北約”之後,三國對於自己的背信棄義行為毫無慚愧之心,英國雖然對法國“示愛”,卻充滿了嘲諷意味,澳大利亞更是直言自己“不後悔”。
對於美英澳而言,三國均從“捅刀法國”這一行動上獲得了好處。美國獲得了鉅額訂單,同時加強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而英澳也獲得了與美國更親密的關係,這正是英澳一直追求的。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實際上野心勃勃,也希望藉助美國的勢力增強在印太地區的存在感,試圖推進“全球不列顛”戰略。
英國脫歐之後,眼看著英國將進一步喪失國際話語權,為此英國迅速抱住了美國的大腿。然而,英國僅是甘心充當美國的附庸意義不大,英國依然沉浸在“日不落帝國”的榮光中,隨著印太地區成為全球戰略中心,英國更不能掉隊。
在美國的默許下,英國開始在太平洋地區興風作浪,先是在日本永久部署軍艦,而後又選擇澳大利亞作為自己在印太地區的落腳點。殖民時代已經過去,約翰遜或許認為,自己只要效仿美國在全球佈局建立軍事支點,就能重現“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強化“全球不列顛”的幻想。
然而,英國本身的實力有限,英國的海軍早已淪落至二三流水平,甚至在黑海地區受到俄羅斯的“羞辱”。英國的經濟不見起色,依然沒能從衰退中走出,以英國的財力是否可以支撐“全球不列顛”戰略?
與此同時,英國簡直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英國幫助澳大利亞獲得核潛艇,因此英國基本喪失了在核不擴散問題上的信譽度,蘇格蘭無法對約翰遜放心,而英國最擔心的蘇格蘭核潛艇基地,或許真的不得不遷出了。曾經有英媒指出,英國有可能遷移至美國或者法國,現在看來,英國怕不是要遷移至澳大利亞。
此外,英國還不得不注意,英國既然心甘情願被綁在美國的戰車上,就不得不提前考慮可能面對的軍事風險。英國不是沒可能捲入軍事衝突中,但印太地區不是中東,美國的軍事實力在印太尚且不佔優勢,更何況是英國,以美國的作風,所謂的美國馬前卒,怕不是用來充當“炮灰”。
英國暫時沉浸於美英澳小聯盟形成的喜悅中,並未察覺到潛在的危險,此外,美國和澳大利亞也頗為得意。然而,就在此時,美澳各自面臨新的危機。
據《今日美國報》援引德爾里奧市政官員的話報道,超過1.45萬名非法移民聚集在德爾里奧國際橋下的臨時營地裡,面對防疫壓力和日漸嚴峻的非法移民問題挑戰,美國不得不選擇遣返非法移民。
然而,只是遣返並不能解決難民危機。今年以來,美墨邊境非法移民潮持續不斷,這令拜登政府越發頭疼。拜登移民承諾怕是難以兌現,或許特朗普的邊境牆計劃才是拜登解決難民潮的出路。
而在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又一次爆發大規模抗議。
據今日俄羅斯報道,在有關“建築工人必須接種疫苗才能繼續工作”的訊息公佈後,澳大利亞建築、林業、海事、採礦和能源工會位於墨爾本的總部之外爆發了暴力抗議,現場抗議者甚至邊喊邊砸,防暴警察不得不使用盾牌、警棍和槍支驅散抗議者。
據悉,出於對疫情封鎖限制的反對,近幾個月來,墨爾本和悉尼已經爆發了多次抗議。原本由於澳大利亞外貿環境的惡化,澳大利亞民眾對莫里森已經頗為不滿,隨著澳大利亞境內疫情形勢的嚴峻,莫里森更是被批為“千古罪人”,要求其下臺的呼聲此起彼伏。
或許正是因為國內抗議日趨激烈,而無論是修復外貿關係還是改善疫情,莫里森均沒能取得明顯進展,只能進一步討好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