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27日夜裡,朝鮮東北部長津湖附近降著大雪,美陸戰隊1師和美步兵第7師,沿著山間的一條小路行進。
雖然是夜裡,但由於下著雪,視野並非漆黑一片。不少美軍士兵覺得莫名其妙地不舒服,甚至連一個隨軍記者也能感受到“總覺得有人在盯著我們”。
這個時候的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40度。不過美軍後勤保障相當充足,每個士兵都有足夠的禦寒衣物,他們晚上甚至可以在鴨絨睡袋裡休息。
而且他們的武器也很先進——非常先進。彼時的美國,剛經歷過二戰,在裝備上可以無視任何國家。
於是,綿延50公里的美軍,抱著“趕到鴨綠江回家和家人共進聖誕晚餐”的心情行軍。
忽然之間,從山林後的雪窩裡傳來震天響的吶喊聲和槍聲,早就隱藏起來的志願軍開始了攻擊!
這支美軍有近10萬人,而埋伏他們的志願軍人數,大概在15萬人左右。
與美軍相比,志願軍的條件差到極點。
這支志願軍部隊是從我國東南緊急調往東北的。
當時任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的賀晉看到戰士身上的薄棉衣時,大驚失色:“你們這樣入朝,別說打仗了,凍都能把你們凍死!”
於是賀晉趕緊把庫存的軍大衣和棉鞋分給士兵。但是由於時間太緊,大部分的戰士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禦寒衣物,他們就穿著單薄的衣褲,帶著大蓋帽就進入了朝鮮。
當志願軍完成了埋伏,並開始攻擊敵人的時候,其實很多人已經站不起來了。因為他們要麼被凍僵,要麼已經凍死在雪堆裡。
至於對敵軍的攻擊,也沒有完全到位。因為很多迫擊炮的炮管被凍得收縮,放不進去炮彈。後來,士兵們就用火烤,用熱水澆炮管,饒是如此,還是有一大半的炮彈無法爆炸。
志願軍的每一個排才能分到一挺機槍,大多數士兵所拿的武器,仍然是抗戰時的“中正式”或者繳獲的日本“三八大蓋”,不用說,還有士兵拿著“漢陽造”。但是在這樣的嚴寒之下,很多武器都已失效,子彈裝不上,扳機扣不動。
美軍不僅裝備先進,而且戰鬥素養很高。他們白天憑藉飛機對志願軍陣地進行轟炸,夜晚用密集的火力網阻止志願軍的進攻。
所以,雖然志願軍把美軍分割成了5個部分,依然沒有吃掉敵人。
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不得不調整戰術,對敵軍各個擊破。
經過2天的戰鬥,志願軍27軍終於攻入了美7師31團駐守地,全殲敵人,繳獲其“北極熊團”團旗。
11月30日,美軍開始撤退。
12月24日,美第10軍從興南港撤離,次日誌願軍佔領此港。長津湖戰役結束。
這次戰役對於志願軍和美軍而言,都打得非常艱難。
美軍曾在雪地裡發現了125座趴臥著的志願軍冰人。他們已經被凍成了冰雕。每一個戰士都保持著持槍瞄準的姿勢。
有美軍想把志願軍戰士的槍拿走,卻發現根本拔不動。最後費了很大力氣,甚至掰斷了三根手指,這才把槍抽出來。
電影《長津湖》,就是以此次戰役作為背景拍攝的。
拍攝這樣的電影,很難。
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很難把這場戰役中最困難的地方表現出來。
試想,在開著空調的攝影棚裡,後面是一片綠幕,幾個名演員穿著整齊乾淨的衣服,抹著汗,這樣子能拍出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艱難嗎?
所以,《長津湖》劇組幾乎沒有用什麼內景,即便是能夠在攝影棚拍了之後上特效的,劇組也選擇在外景實拍。
而且,這場戰役最關鍵的因素,“寒冷”,也在拍攝過程中有體現。
《長津湖》拍攝的時候,最低溫度是零下23度。演員們呵氣成冰。拍完一段,導演就要演員們趕緊站起來活動活動,否則很容易就凍僵了。而攝像機更是必須在特殊的防護下才能正常運轉。
就是這樣的實景拍攝,讓演員們都深刻明白了,當年志願軍在零下30度穿著薄衣服打的長津湖戰役是多麼不易。
如此,他們在演戲的時候,才能真正代入那場戰役,才能把長津湖戰役中的苦給演出來。
李晨在談到參演《長津湖》經歷時說:“所有北京最冷的日子,我們都趕上了,而且都是在外面拍的。然後還要加上風雪,鼓風機——是風炮,不是鼓風機,就是那種加壓的風炮。我記得有一天,我,京哥(吳京)還有千璽,我們仨都在現場睡著了。那時候才知道為什麼冷會睡覺,就是太冷了,三個人窩在那,我們三人都睡著了。”
像李晨這樣對寒冷有了深刻體驗,然後告訴他志願軍是在零下40度穿著薄棉衣打的仗,很多人都被凍成了冰雕,他能演不好?
你演不出手凍僵時開槍的狀態?北京零下23度的氣溫教你怎麼演!
《長津湖》的導演有三個,分別是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
此前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非常精彩,讓人想不到一位拍《蜀山傳》的香港導演,居然也可以把這個題材的電影拍得這麼好。
現在三位名導聯手執導,題材又這麼壯烈感人,資金也很到位,演員也非常用心,不知道這部電影會不會再創新的票房紀錄?
關注@熱搜槓精,您的推薦會多一些娛樂圈的趣聞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