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征路上有著這樣一個特殊的軍隊——紅軍幹部團。
這個由陳賡領導的軍隊在為新中國成立而奮鬥的路上走出了許多位開國將領。
正是因為無數革命先輩的付出,才有了現在的繁榮盛世,這樣的榮耀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鐵血將軍陳賡用兵如神
提到紅軍幹部團的四個營長就不得不提他們的團長陳賡。
出身於將門之後的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的領導者,同時也是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在黃埔時期陳賡就與蔣先雲、賀衷寒合稱為“黃埔三傑”。
在長征途中他又是一個倔強的小戰士,建國後還擔任過國防部副部長。
他性格豁達幽默,就連在毛澤東主席面前他也能開玩笑,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開心果將軍”。
軍事方面,陳賡更是與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合稱為“五虎將”,他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做了不少貢獻。
1938年,陳賡率領著所向披靡的三八六旅打了一個典型的“伏擊戰”。
在眾人都認為神頭嶺是最好的伏擊戰地時,陳賡卻說“神頭嶺的地形誰實地看過。”
陳賡
問得眾人啞口無言,因為沒有人去看。
於是,陳賡親自經過實地考察後決定在神頭嶺進行伏擊戰,陳賡的指揮也是沉著果斷,最終殲滅敵軍2200多人取得勝利。
每一次的勝利都來之不易,正確的領導,團隊的配合都是制勝的關鍵。
這一戰也是讓人讚歎不已陳賡的軍事才能。
從這個戰役我們能看出來陳賡同志是一個做事嚴謹的人,讓我們知道了只有在戰前做好所有該做的準備,才能更好地對抗敵人。
所謂“不打無準備的戰”正是如此,摸清敵人底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戰略。
或許也是因為有這樣優秀的團長,所以陳賡率領的紅軍幹部團的四個營長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那麼他們後來各自都是什麼軍銜?
倒在勝利前夕的身影——李振亞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百姓們的生活都十分艱難。
那時的李振亞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僅僅只上了兩年學便因貧困輟學回家當雜工。
1926年12月,本在為生活奔波的他十分積極地參加了由鄧小平同志領導的百色起義,與此同時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屬於他的時代開始了。
李振亞
1931年,紅軍主力正在與粵軍激戰,情況危急下,李振亞僅用兩槍便為紅軍主力部隊贏得了足夠的時間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他用他精準的槍法,一槍打倒敵方軍官,一槍打掉另外一個軍官的帽子。
從而使敵方軍官誤以為是紅軍一早設了埋伏,於是不敢魯莽進攻,狼狽地撤回了村子。
正是因為他的槍法,才為紅軍爭取到了更多存活的時間,從而減少了人員的傷亡,也使村子避免敵人的荼毒。
1934年,紅軍被迫進行長征,李振亞在此次長征中擔任軍委縱隊幹部團第一營營長,他曾經率領戰士參加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並獲得了顯著的戰績。
這次他不負眾望,帶領著將士們在幾大著名的戰役中屢立戰功。
1935年5月,為掩護主力部隊搶奪瀘定橋,他對戰士們說“沒有命令不能後退半步”。
隨後他帶領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嚴守陣地,即便身負重傷,仍然堅持衝在最前線指揮,最終圓滿完成了堅守陣地的任務。
1948年,為了贏得全國的解放,戰爭還在繼續,戰士們還在奮鬥。
當李振亞如往常一樣到前沿戰地偵察情況指揮戰鬥時,被敵人突如其來的子彈穿透心臟,立馬昏迷過去。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清晨竟沒了呼吸,犧牲時年僅40歲……
生命的的定格是冰冷的,李振亞生於戰爭,他好不容易帶來了和平曙光之時他卻不在了,將自己的生命終身奉獻給了黨和人民。
這不禁讓人遺憾淚目,李振亞為革命事業奮鬥了一輩子只等到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卻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理想的新中國成立。
他的戰友莫文驊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李振亞為人額誠實樸素,作戰勇敢機智,他的犧牲是黨的損失。
李振亞驍勇善戰的形象被戰友們銘記,歷史和人民也不會遺忘他曾經的存在。
莫文驊
過早消逝的將領,品格存留心間
黃彥斌是在寧都起義時參加的紅軍,加入中國共產黨較晚,但思想覺悟極高。
在國家破敗不堪的時候,他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一起革命。
黃彥斌跟著紅軍的部隊多次參加了反“圍剿”作戰,與戰友們浴血奮戰,不斷積累總結作戰經驗。
即便當時還只是一個普通計程車兵,但他還是能拼盡全力作戰、出色地完成任務。
由於黃彥斌積極的態度,這他在紅軍長征初期被任命為紅軍幹部團第二營營長,這次他不是以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身份為共產黨做貢獻,而是一個能帶著戰士們繼續前進的營長了。
長征結束後到達陝北,上級調任黃彥斌為紅軍教導師第三團團長。
已經成為幹部的他原本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為國效力、為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可天不為人所願, 1937年他因為一場疾病不得不與紅軍永別,所謂天妒英才便是如此。
革命紮根在心,一生為了革
李振亞出身貧寒,與李振亞處境相反的林芳英出生在一個比較殷實的家庭。
他上過不少學,受到大量知識的薰陶,思想覺悟很高。
他在上中學的時候就曾積極參加過學生組織的愛國運動,此後他一直關注著國家的革命運動,隨時準備加入革命戰爭中。
1928年,為了貫徹八七會議精神,很多地方的農民都開始了武裝暴動。
林芳英是參與此次贛南暴動的蘇區創始人之一。
他們透過向各大土豪和反動民團發起攻擊,但在反擊中損失慘重,隨後不得不撤回轉而進行秘密鬥爭。
1933年,也就是在長征初期,林芳英擔任紅軍幹部團第三營營長,他被調到彭陽步兵學校擔任政治教員兼政治科科長,跟著紅軍部隊歷經長征的艱難困苦。
長征結束後,又隨紅軍東征,不幸在習水土城青槓坡的戰鬥中壯烈犧牲。
好在這次戰爭獲得了勝利,不枉林芳英和三千多名戰士的犧牲。
走進新中國成立的將領——韋國清
同李振亞一樣,韋國清也是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
但他思想積極上進,在少年時期,韋國清就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這也為他後面踴躍地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做好了鋪墊。
很幸運,他是紅軍幹部團四個營長中唯一一個看到新中國成立的人。
韋國清
在大革命失敗後,韋國清的父親因為擔任過農民協會副會長而被迫害,他的家庭也在當時受到了嚴重摧殘,這也更加堅定了韋國清投身到革命事業中去的想法。
1929年,他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
兩年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能更好地為祖國的革命事業而奮鬥了。
即使是在抗戰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韋國清也沒有放棄學習,反而是一有機會就學習。
他多次接受革命軍事教育,這也使他在之後的作戰總指揮中有豐富的理論基礎。
1934年,隨紅軍長征的韋國清被任命為紅軍幹部團特科營營長。
在途中為了讓戰士們順利地透過烏江,就必須得架浮橋。
黨中央下達命令之後,作為特科營營長的韋國清二話不說,帶著特科營計程車兵們連夜步行了60裡,修建浮橋困難重重。
在韋國清的帶領下,特科營排除萬難,花費了36小時,終於架好浮橋,及時地讓中央紅軍順利渡江。
在解放戰爭時期,韋國清參與了淮海戰役等為新中國的全面解放起關鍵作用的戰役,並且都取得了勝利。
1950年,韋國清任顧問團長奉命赴越,幫助越南人民軍進行抗法戰爭。
出征前,毛澤東主席囑咐他“要和人家搞好團結,不要有大國思想”。
韋國清也回應毛主席一定會按指示做,為黨和國家爭光。
韋國清是個擁有十足作戰經驗又有勇有謀的老將,在他的協作指揮下,越南人民的抗法戰爭取得轉折性的勝利。
結束了抗法戰爭韋國清贏得了越南人民的愛戴,這讓中國被他們所認可,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
到1954年春,在韋國清的協助指揮下,駐越法軍總司令的軍事計劃被徹底粉碎,從而全面解放了越南北半部國土。
第二年,韋國清被授予上將軍銜。
這也是黨對韋國清英勇善戰,出眾才能、卓越見識的認可。
一路走來,韋國清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付出了很多,並且始終保持著對祖國深深的愛和對革命事業的高昂熱情。
紅軍幹部團本就是一個不普通的軍隊,它是為部隊培養人才幹部的軍隊,人數雖然不多,但卻個個都是精英,是中國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
令人惋惜的是,在戰火硝煙中,幹部團的四個營長只有一人活到了建國後,但四人為祖國做的奉獻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