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
如何預防胃腸疾病
驚蟄節氣,天地萬物復甦,春光明媚,另外也是各種各樣病毒和細菌活躍性的時節。春季是胃腸疾病的高發季節,急性腸胃炎、胃炎、消化不良、胃腸型感冒等都是最為常見的疾病。
武漢市中醫醫院脾胃肝膽病科主治醫師夏鵬飛表示,春天肝氣主令,肝氣易犯脾胃;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很容易發生肝氣過旺,肝氣鬱滯,肝失於疏洩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因此導致胃腸病多發。同時,春季多風,氣溫變化較大,稍有不慎,人體易受風寒,在外邪之中寒邪最易犯胃,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如果在陰雨天氣受寒或飲冷過度,會使脾胃陽氣受傷,就可出現胃腸的病變。
夏鵬飛提醒,平時胃腸容易生病的人,春季尤其要隨時新增衣物,做好腹部保暖。早睡早起,要根據氣溫的升降適時增減衣服,夜晚睡眠時要蓋好被子,儘可能減少因腹部受涼而引起胃病復發或加重的機會。同時,重視飲食調養,多吃綠色蔬菜和綠色水果,幫助肝的升達和調達,切勿暴飲暴食,儘量避免食用生冷油膩、大辛大熱等刺激性強的食物,不吃隔夜食物,禁食被細菌、病毒等汙染過的食物。
此外,還需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可以進一步恢復和強化肝疏洩情志的功能。中醫認為肝和脾同屬中焦,思慮過度,導致肝氣鬱結,肝木乘脾,影響脾胃運化,從而出現腹脹、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狀。說明緊張、焦慮等會影響脾胃功能。
如何預防面板病
驚蟄過後,春暖花開,柳絮飄楊,細菌孢子,蟎塵等過敏原在空氣中增多,易過敏的人群容易誘發疾病反覆或引起新的過敏性疾病。驚蟄節氣,風邪猖狂。中醫認為,瘙癢之症屬風,春風一吹,各種面板病如雨後春筍般的冒頭,如:溼疹、蕁麻疹、面板瘙癢症等等。
武漢市中醫醫院面板科主治醫師邱百怡表示,春季是過敏性疾病高發季節,尤以花粉引起的過敏性疾病最多見,其次是由蟎蟲、屋塵、黴菌及動物毛屑。春季人體對紫外線敏感性最高,尤其是對紫外線敏感性較強的特殊人群,紫外線致敏後容易激發其他面板問題。
邱百怡提醒,對花粉過敏的人應儘量減少外出,尤其要少接觸各類植物花粉及飛絮。面板較敏感的人應避免長時間曝曬,平時外出要打遮陽傘,正確外塗合適的防曬霜。居室應保持通風,定時清除灰塵雜物,床單被褥勤洗淨曬乾,清除蟎蟲。同時,要注意合理飲食,多食用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果蔬,蜂蜜、紅棗、金針菇等。一些對紫外線敏感的特殊人群應避免食用可誘發春季性皮炎的光感性物質,如田螺、灰菜、油菜、菠菜、萵苣、無花果等。此外,應恰當的清潔面板,洗浴水溫適中,乾燥面板洗浴後塗潤膚乳,敏感面板面部不要過度清潔,以免破壞角質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