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專稿(山今/文)北京冬奧會圓滿落下帷幕,但討論依舊持續。
冰墩墩親吻冰面,谷愛凌蘇翊鳴像在蹦迪,李玉剛給羽生結弦寫歌……閉幕式再度刷屏社交媒體,佔領熱搜。
過去的半個月裡,冬奧會堪稱“頂流”製造機——冰墩墩、谷愛凌、王濛,都留下了姓名。
一個頂流倒下,無數個頂流站起來了。只不過,新時代的頂流們,不再獨屬娛樂圈。
01 頂流轉移
今年2月,最熱門的話題人物顯然是谷愛凌。
12天前,她從首鋼滑雪大跳臺上縱身一躍,憑藉高難度動作反超對手,拿到金牌。由此,這個18歲的女孩,也一躍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體育明星。
之後兩場比賽的一金一銀,再次將她推向流量高峰。
蜂擁而上的鏡頭無數次對準了她。個人性格、成長背景、家庭教育、性別意識、體育成績、商業價值,她的一切被反覆討論。
谷愛凌並非唯一受到全民關注的體育明星。
冬奧會期間,在直播間解說的王濛、單板滑雪運動員蘇翊鳴,吉祥物冰墩墩,都吸引了各界目光。
而在冰墩墩之前,迪士尼的玩偶玲娜貝兒也一度馴服人類,成為2021下半年網際網路最火的“頂流女明星”。
體育、潮玩、直播界接連開花,同一時間的娛樂圈反而顯得冷淡很多。
從《人世間》到《江照黎明》,從甜寵、懸疑、青春到年代,正在播出的作品均反響平平。
儘管《人世間》豆瓣評分8.1,收視率高達2.6%,網播熱度第一,但沒在網際網路上激起太大的討論。
吳倩離婚廣受祝福,但我們仍未知道《人世間》裡的吳倩有什麼故事。
情人節當天,“被人世間吳倩氣死”登上熱搜,高贊評論回覆:我還尋思吳倩離個婚把誰氣死了。顯然,這部目前熱度最高的劇,並沒有抵達太多的網際網路受眾。
電影方面也是如此。去年的春節檔有“媽系頂流”張小斐,而今年的春節檔,沒有誕生第二個張小斐。
春節檔第二梯隊的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目前票房已有22億。但43歲首次當主角的魏翔,卻未能成為春節檔的主角。他的微博留言,最高的也沒超過500條。
被稱為“開年第一爆”的《開端》,熱度也並沒有集中到兩位主演身上,反而是“正午陽光”、“無限流”和“鍋姨”獲得了更多的討論。
所謂“頂流”,並非消失了,而是從娛樂圈消失了。
02 不爭氣的內娛
《一年一度喜劇大會》上,孫天宇的“內魚完了”,成為去年的出圈笑話之一。這是笑話,也不是笑話。
頂流正在遠離娛樂圈,究其內因,拉胯的作品質量造不出頂流。
回顧過去幾年的影視市場,受眾較廣、容易成爆款、捧頂流的劇集型別,集中在甜寵、仙俠、懸疑。
然而去年打頭陣的S+仙俠劇,盛情邀請三金影后周冬雨“下凡”,結果豆瓣4.8開分。後續的《斛珠夫人》豆瓣4.9分,《鏡·雙城》豆瓣3.9分。
三部備受矚目的S+仙俠大劇,一起抬走。遙想當年,捧出鄧倫、成毅的仙俠劇,好歹也邁過了7分的門檻。
到了下半年,“古裝醜男”開始佔領市場。曾經的“甜寵劇一姐”趙露思,披著黃頭髮在精美樣板間上演古代師徒戀,根本不把觀眾的智商放在心上。
對著一堆評分不過6的糊弄偶像劇,群眾也很難上頭。
而兩部高質量口碑作品(《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抬起來的懸疑短劇市場,又被一部接一部的6分拉胯作品給抬走了。
前幾年“流量為王”的規則,也正在反噬著娛樂圈的流量。
過去的很多流量明星,只有人設,沒有作品;不靠演技,只靠粉絲。接爛片,拿高片酬,傷害觀眾感情,粉絲還要反黑、堵嘴。
日積月累,看到流量影視劇,觀眾唯恐避之不及。
而曾經的頂流接連消失,“1爽”等新貨幣計量單位的出現,也將觀眾對資本、流量的反感情緒推向高潮。
當觀眾對“德不配位”越來越敏感,捧人的代價也就越來越大。畢竟很多時候人設和本人是兩回事,隨時隨地都能發現新的“塌房”。
從戀綜《單身即地獄》走出來的網紅宋智雅,堪稱生命週期最短的“流量”。1月初走紅,中旬就因為“假貨事件”翻車。
眼看她起高樓,眼看她樓塌了,流量保質期不到一個月。
相比之下,對於資本來說,可能捧紅一個玩偶都要更加安全、一本萬利。畢竟,就算“下頭”了,只需要默默更換不會露面、不為人知的工作人員就行了。
內因之外,大環境也在影響著小環境。
造星能力最強的耽改和選秀被叫停,天價片酬再度被限制,清朗行動也來到飯圈,禁止“互撕”、排行榜消失、娛樂小組封閉、熱搜下線整改……
過去資本造星的那些“玩法”,被連根拔起。
03被分走的流量
影視行業的下行路,也並不是從去年才開始。
短影片、直播、電競、劇本殺、元宇宙、虛擬偶像、大型體育賽事……不斷豐富的娛樂方式,都不同程度地轉移了娛樂圈的流量。
在爭奪使用者時間、攫取流量方面,短影片已經超過了長影片。
根據《2021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0年12月,短影片使用者就已經達到8.73億,日均使用時長120分鐘,佔移動網民人均使用時長的 1/3 左右。
而綜合影片(電視劇、電影、綜藝)的資料是——使用者7.04億,使用時長97分鐘。
短影片裡出現十幾秒的藏族少年丁真,刷爆全網。李子柒、華農兄弟、手工耿、李佳琦等等UP主/主播,都透過短影片/直播,打造了個人品牌,成為了不亞於明星的網紅。
電競也正在成為新的流量池。根據《經濟參考報》,中國電競市場規模已經突破1000億,超過北美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今年的杭州亞運會更是將電競列入正式比賽專案。
NEWZOO釋出的《2021全球電競與遊戲直播市場報告》也顯示,中國仍是擁有核心電競愛好者最多的國家,達到9280萬。
無論你玩不玩遊戲,幾個月前肯定被“EDG奪冠”的訊息刷過屏,王俊凱、龔俊、羅雲熙等等明星都為之慶祝。
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接連兩場大型體育賽事,將很多體育明星推向臺前。
他們有過硬的專業能力、豐富的人物故事,他們貢獻了一場又一場的熱血比賽,同時又呈現了競技體育的遺憾與殘酷,甚至有觀眾感嘆,“冬奧讓我徹底對追星不感興趣了。”
線上的娛樂方式分走了流量,線下的娛樂方式分走了時間、注意力。
劇本殺風靡“Z世代”,成為社交新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冬奧會的熱度,也逐漸帶火了滑雪等冰雪運動。
電影院不再是首選的約會、社交場所,越來越高的票價、居低不上的質量、逐漸同質化的型別選擇,都在將觀眾越推越遠。
內外因的多重衝擊下,娛樂圈失去了頂流。
但頂流卻依然存在。谷愛凌的走紅,本質也是觀眾在反饋市場,在風雲幻化的當下,什麼樣的人,才能被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