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麼是好作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經過歲月淬鍊,流傳千古的作品是好作品,還是破關斬將,衝出重圍獲獎的作品是佳作呢?這個問題值得深究和探討。
黎明,鳥兒清脆的鳴叫打破夜的靜謐;幽深的山林,蟲兒悉悉索索的聲響也能入耳。以動襯靜,更顯其幽靜。這種寫作手法,唐代詩人王維運用自如。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一首以動寫靜的詩,體會別樣的清幽,並討論一下這首詩。
佳作欣賞: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本詩寫春天深夜的寂靜,很有特色。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詩中透過寫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人的景物,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桂樹枝葉繁茂,花瓣細小。花落,尤其在夜間,並不容易被覺察。因此,開頭的“人閒”不能忽略。“人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也說明詩人內心的嫻靜。“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當是如此。
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許憑花落在衣襟上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的一絲絲芬芳。總之,給人營造出一份靜謐的環境。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月亮出來本來是無聲無息的,但卻“驚”了那些入睡的山鳥,惹得它們都嘰嘰喳喳地叫起來。鳥兒的叫聲是連續不斷的,所以說是“時鳴”。
鳥兒已經習慣了春夜的寂靜,周圍的情況稍微有點變化,就會驚動它們,甚至月光的照射,也能引起它們的驚覺。所以,鳥的鳴叫,也烘托了澗的幽靜。
這首詩二十個字,扣緊題目,以動寫靜,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王維的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也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氛圍,在和平安寧的大環境,才能真正享受心的寧靜。
感悟:
一、寫作手法
以動襯景,更能顯示幽靜。矛盾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這是一種藝術辯證法。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二、今人看古詩
唐詩宋詞是中華璀璨文化的一顆耀眼明珠,吸引著後人不斷地探索研究。今人對古詩的探索和研究,甚至超越了古人。
絕句的字數少,要求惜字如金。每個字都要發揮一定的作用,很忌諱重字,而在這首詩中,“夜靜春山空”中有一個“春”字,“時鳴春澗中”也有一個“春”字,意思也相同。
用今人的眼光看這首詩,這就是不足,如果參賽,王維的這首詩估計很難獲獎。
這首詩以動寫靜的手法是妙手天成,這首詩也是膾炙人口流傳千古。而以今人的視角來看,卻有明顯的疏漏,你覺得這是一篇佳作嗎?歡迎交流。
徜徉古詩詞,領略更多的人生智慧,我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