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政 文/圖
注:本文及所附照片,均為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改編、改寫或用於其他媒體。違者必究。
4月14日下午,旅行團離開維謝格拉德小鎮,驅車前往本日最後一處遊覽地聖安德烈小鎮,因此鎮德語讀音之關係,被華人稱之為“山丹丹鎮”,既好讀又好記。據資料介紹,從17世紀開始,塞爾維亞商人看中這塊寶地,即在這裡經營,隨後,各方商人紛至沓來,造成一時興旺。
聖安德烈鎮街景 戴美政攝
現今的聖安德烈鎮,一條街市隨著略微起伏的山坡向上延伸,兩旁均為各式房舍,陽光從午後薄雲中投射出來,給小鎮披上斑駁的光彩。街道兩邊或小巷裡,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教堂,老遠就能看到它們的尖頂指向藍天。此處民舍,外牆多以白色為主,窗戶被繪成雅緻的彩色,黃、青、藍、紫,各色均有,給人以清新悠閒之印象。
小鎮街道兩旁,商店連開,各種紀念品形狀各異,五彩繽紛,有時店主見你走過,會用勉強的中文招攬客人:“咖啡!冰淇淋!咖啡!”
聖安德烈鎮街景 戴美政攝
聖安德烈鎮街景 戴美政攝
我等對小鎮缺乏瞭解,在街上僅逗留少許時間,便穿過小巷,來到與街道幾乎平行的多瑙河邊。這裡氣氛安詳,河水微波泛起,緩緩流動,船舶時而開過,激起道道波浪。遠望河對岸,林木疏影,一派蔥綠。
這裡的多瑙河堤岸,有石材鋪得平整,岸邊有靠椅供遊人閒坐。在此處休息,倍覺輕鬆,心中自然泛起《多瑙河之波》的旋律。河岸邊的小吃店與街道房屋連在一切,當地居民在內慢條斯理品著咖啡,享受和平悠閒的時光。連日趕路,今日稍有餘暇,就便將此行理出點頭緒。其實,東歐之行可稱作多瑙河之行,因所經城鎮多數均在多瑙河流域。
多瑙河景觀 戴美政攝
多瑙河景觀 戴美政攝
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發源於德國西南部,自西向東流,所經國家有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摩爾多瓦、烏克蘭,最後注入黑海,以上是即多瑙河干流經過的國家。多瑙河全長2580千米,其幹流和支流共流經16個國家,最後在羅馬尼亞東部的蘇利納注入黑海。
多瑙河航運發達,沿稍岸有100餘個碼頭,堪稱沿岸各國的運輸大動脈。為連線其他航道,有關國家先後開鑿了多條運河,如德國就修建了萊茵-美因-多瑙運河,把多瑙河和萊茵河兩大水系聯為一體。
多瑙河對流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了解這些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就需瞭解多瑙河。而許多中國人,也是從多瑙河開始,對東歐諸國有所知曉的。
好的,本篇就聊到這兒,續篇將說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之行。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