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兒輕輕,清暉朗朗,時序易過,又是一年中秋至,天上明月,人間情懷,今天的月亮,是天上人間獨一份的圓滿和美好。
——題記
中國有兩大團圓節——中秋,春節。中秋作為上古之節,又稱月夕、秋節,時在農曆八月十五。
古代以農曆七、八、九三月為秋,並以“孟秋”,“仲秋”,“季秋”指代。中秋恰至“三秋”之中,“仲”同“中”,故名中秋,比春節的確立更久遠。
中秋,承載著人們的祝福、祈願,和感恩,盈滿人間風塵僕僕的思念,烙印在國人心中。
“三秋”之中,又以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最圓,最滿,故而人們把八月十五日月亮的“圓缺”,遷移到人世的“離合”中,在月亮所演繹的陰晴圓缺裡,把人間不能團圓的遺憾、出塵和入世、感慨和曠達,交織綿延。
中秋的那一輪圓月,從遠古到至今,從鄉村到城市,它撫慰過古人,又照耀著來者。它走過江南的柔情,又抵達塞北的粗獷——巔峰般的美好,聳立在心靈最柔軟的地方,繁茂而富有人情味,照亮了萬家燈火。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無論相差多少時空,年代,人們都會對月亮產生一份獨特的感情。
蘇軾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徐有貞說:中秋月,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
從古以來,中秋月,早已不是單純的月——月圓是畫,月缺是詩,月明是團圓,月沉是思念,隔著遙遠的雲端,月亮承載著人們所有的思想和厚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一輪圓月,總是裝滿了人們所有的期許······
好吧,山河遠闊,人間煙火,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就在今天,願世間所有的團圓,都不必跋山涉水相見,願奔波的你有人掛念,願想家的你了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