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著名的天京事變爆發,這次事件中,太平天國最有謀略和戰略眼光的軍事天才楊秀清被殺,首義五王之一的韋昌輝也被殺,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陷入了一片混亂中。後期,洪秀全胡亂封王,各將領擁兵自重,不斷吃敗仗,天國滅亡的命運已註定,為什麼還能堅持八年呢?
有人將原因歸結為洪秀全及時提拔了優秀將領李秀成和陳玉成,以及太平軍英勇善戰。小編覺得,這都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有人在幫太平軍擋子彈。
擋子彈者可分為三類。
一是其他農民起義軍。太平天國起義的同時,在南方和北方大部分地區都爆發了農民起義,比如著名的天地會起義、捻軍起義、西南地區的苗民起義,雲南地區的李藍起義,以及西北地區的回民起義。
其中,天地會義軍雖然戰鬥力不行,但分佈區域廣,兩廣、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皆發生了天地會起義,以及隸屬於天地會的小刀會起義。天地會甚至圍攻過廣州城,在廣西等地建立了大成國、昇平天國、大洪國等政權,清朝只能抽調大量的兵力前往鎮壓。比如湘軍悍將王錱、劉長佑、蔣益澧等人一直奔波於湖南、廣西等地,鎮壓天地會的會黨起義。
捻軍分佈於安徽等地,由張樂行等人領導,擁眾幾十萬人,雖然張樂行等人只是聽調不聽宣,戰鬥力也很差,但始終與太平軍合作,也緩解了太平軍壓力,提升了太平軍作戰能力。如捻軍曾和陳玉成、李秀成合作,取得了三河大戰的勝利,殲滅湘軍李續賓部七千多人。
李藍起義軍有三十多萬人,從雲南到四川,再到陝西,轉戰了五個省,還曾打死清軍悍將多隆阿。
二是石達開部。雖然自從離開天京後,石達開就沒有再打過勝仗,不斷率部遊蕩於南方各省。但石達開手上有幾十萬人,不管到哪,都會吸引大量清軍,也減輕了太平天國本身的壓力。如清軍在圍攻安慶的同時,石達開卻攻入了湖南,圍攻寶慶城。清廷不得不派李續宜、劉長佑率軍與石達開在寶慶決戰。
三是外國侵略者。在太平天國起義期間,中國與英、法兩國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面臨著兩線作戰的危機,將一些兵力調走,對付英法聯軍去了。比如曾剿滅太平軍北伐軍,生擒林鳳祥、李開芳的僧格林沁、勝保等人就被調去與英法聯軍作戰,爆發了著名的“八里橋之戰。”
這些戰亂雖然規模不等,持續時間不一,但先後為太平軍擋了不少子彈,無形中也為太平天國續了命。
1861年,大成國領導人陳開被俘,標誌著大成國的滅亡;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清朝和英法聯軍停戰,僧格林沁等人終於可以騰出手,對付南方的農民起義軍。1863年,捻軍頭目,被太平天國封為沃王的張樂行被僧格林沁擊敗,遭到俘殺。同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四川兵敗,被凌遲處死。各路友軍的相繼覆滅,使太平軍不得不獨自面對強大的清軍和湘軍的進攻。最終,在石達開死後一年,天京被攻破,這也標誌著太平天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