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主席臺上坐著一個85歲的山東老人,中央領導同志為他頒發的紀念獎章。當天的晚宴上,領導人還親切向他祝酒。會議期間,原空軍司令員王海上將看到老人也親切地叫他“王教員”,並在會後設宴招待。
老人名叫王延周(也叫王延洲),他後來回憶,那次北京之行這是他一生受到過的最高禮遇,讓他永生難忘。
能獲得這樣高的禮遇,說明對抗戰勝利作出過貢獻,是國家和民族的功臣。但其實王延周的一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農村,種過23年地。60歲時,村支書看他年老體弱、孤苦無依,對其予以照顧,安排他去大隊部看門。
一個鄉野農民為何會被請到北京,受到如此高的禮遇,他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
其實對於王延周來說,榮辱得失早已看淡,即便日子過得非常清貧,他也再也沒有離開農村的想法。
直到1983年3月的一天,縣統戰部部長夏良柏到村裡調研,與村支書在大隊部會談。王延周像往常一樣,為客人燒開水。夏良柏隔著玻璃看到在屋外燒開水的王延周眼前一亮,他發現王延周穿著一條老式的空軍飛行員訓練褲。
在當年,飛行員服裝不太可能流入民間。夏良柏心想眼前這位老農難道是飛行員出身?但當年國家培養一個飛行員可不容易,怎麼捨得讓他來農村看大門呢?
夏良柏想得有些出神,正在彙報工作的村支書小聲提醒,他才回過神來。夏良柏便問村支書:“倒水的老大爺是什麼人?”
村支書便把王延周的情況簡單地介紹了一番,夏良柏聽完覺得非常詫異,心想:“竟然還有這樣的人?”他急忙把王延周叫進來說:“老王,你的情況我大概瞭解過,你的事情應該再回原單位爭取爭取。”
王延周卻說:“我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那些名譽和地位早已經看淡了,跟我沒關係。”
夏良柏安慰他說:“現在政策好了,你不要太消極,不為自己著想也應該為子孫後代著想。我給你開一封介紹信,你再去聯絡聯絡。”
夏良柏到底讓王延周去爭取什麼?這就要從王的經歷說起。
王延周於1920年出生于山東日照一個農村,到父親這一代家道衰落,15歲時便到青島去當學徒工。王延周的二哥王延德在二十九軍中當兵,受二哥影響他一直以參軍為榮。後經二哥介紹,他16歲便進入二十九軍軍事訓練團,開始軍旅生涯。
王延周參軍沒多久就經歷了歷史的劇變。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但日軍仍以和談麻痺29軍,同時又秘密向華北增兵,待兵力集結後便開始對29軍發起總攻。
南苑是北平的南大門,也是軍事訓練團等單位的駐地。當時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北平,如果再攻佔南苑,北平守軍只能不戰而降。因此,日軍一開始便在大量重炮掩護下,重點攻擊力量最薄弱的軍事訓練團駐地。
軍事訓練團的學員大多是王延周這樣毫無軍事經驗的年輕人,雖然他們連槍都沒摸過幾次,但抵抗卻極為頑強,付出了很大的傷亡。直到上級傳來命令,為了儲存實力部隊立即解散,各自尋找出路,想留隊的三天後到固安縣集合。
王延周與幾個同學經過一晚的奔波才逃出日軍封鎖線,這時他才感到腿上有陣痛,仔細一看左腿不知何時中彈。當時醫療條件極為落後,如不及時將彈片取出就有截肢風險。最終王延周強忍劇痛,在幾個同學的幫助下,用兩根樹枝捅進傷口裡將彈片取出。
王延周趕到固縣才知,原本1900多人的訓練團,僅剩500人。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在南苑保衛戰中犧牲。
隨後王延周被分配到何基灃師準備開赴前線,他與幾個同學商量,大家毫無實戰經驗,上前線只能白白犧牲,內心非常不甘。最終,他們開了小差,準備赴西安報考胡宗南辦的黃埔軍校第7分校。
大量淪陷區的青年學生內遷,其中不少人是打算投奔延安的。為了攔截這些人,國民政府在沿途設定了一些流亡學生招待機構,供吃住還教授文化。正是在沿途招待機構的幫助下,王延周與同學才順利抵達西安。
一開始王延周與同學也準備投奔延安,但他們到三原時被軍警攔住退回原處。這還算運氣好的,有的被直接送去強迫勞役。此後,王延周不敢再輕舉妄動。
1938年,王延周如願考上黃埔軍校,屬於第16期。經過兩年訓練,快畢業時,王延周無意中在西安街頭髮現一則筧橋中央航校的招生廣告,便去報了名,最終順利被錄取。
航校原本在杭州,抗戰爆發後遷到昆明。當時中國空軍底子非常薄,航校總體方針是儲存實力,以訓練為主。日軍來轟炸時,學員們只能緊急將飛機飛到別處去避難,訓練時常中斷。
由於前線犧牲太大,原本要花4年培養一個飛行員,戰時被壓縮到一年。學員實際上並未能熟練掌握飛行技術,上級只能從中挑出部分優秀學員前往美國受訓,王延周便在其中。
美國的訓練結束前,學校徵求大家意向:一是留下但教官;二是回國參戰。留下不僅生命無憂,還能享受優渥的生活,教官也勸他留下。但王延周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國參戰,他對教官說:“國恥未雪,怎能貪圖個人享受?”
1942年聖誕節後,王延周與同學們輾轉來到印度卡拉奇英國海軍基地。隨後,他們乘坐美國運輸機飛往廣西桂林。但一回國他們就遇到險情,受天氣影響,加之美軍飛行員對地形不熟,飛機飛了一整晚仍未找到著陸地。
燃料即將耗盡,領航員打算迫降,讓機上人員跳傘。王延周跳傘後落到了貴州玉屏縣,經當地老百姓幫助才回到部隊。此後他被分配到中美空軍混合團第三大隊八中隊,成為“飛虎隊”的一員。
1943年6月1日的一次行動中,王延周與戰友駕駛戰鬥機掩護B-25轟炸機轟炸鄭州火車站的日軍基地。當飛至目標上空時,王延周突然發現飛機發動機停車,飛機在淪陷區失去動力,危險可想而知。
王延周並沒有慌亂,他判斷飛機應該沒有被日軍高射炮擊中,一邊保持滑翔,一邊檢查座艙內的儀表。原來是油料耗盡,虛驚一場。王延周立即轉換到副油箱,飛機馬達又恢復了運轉。
不過此時他已掉隊,孤身一人,如果與日軍機群遭遇,後果不堪設想。這時王延周突然發現左前方出現一個黑點,並且越來越大。他仔細觀察發現是一架日軍運輸機,沒想到逮到一條“大魚”。
王延周激動地駕駛飛機加速靠近獵物,飛至其後上方時向其開火,最終將日機擊落。這是王延周第一次擊落敵機,事後從日本廣播中得知,日軍運輸機上7名軍官及隨行人員全部喪命。王延周被中美混合團記一等功。
抗戰期間,王延周先後擊落日機5架,被授予“王牌飛行員”“空軍戰鬥英雄”等稱號。當時擊落敵機,擊毀敵軍船艦等目標都有鉅額獎金,王延周先後獲得6萬多元的獎金。
不過王延周並沒有把這筆錢用於個人享受。他看到戰友們不斷犧牲,自己也準備隨時為抗日而犧牲,留著錢又有何用?當時又與家人失去聯絡,也無法將錢寄回。
恰逢時任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李仙洲宴請空軍中的山東籍同鄉,宴會上他號召大家向山東籍流亡學生捐款。王延周當即捐出了5萬元,這筆錢夠十個青年學生一年的開支。
抗戰勝利後,王延周已經厭惡了戰爭。他申請調往航校當飛行教官,但未能如願,而是被調往在濟南的國民黨空軍第9戰區司令部當飛行聯絡員。不過離開了戰鬥一線,王延周內心也稍感安慰。
不久,王延周奉命前往成都將一架L-5輕型聯絡機駕回濟南。飛機途經徐州機場,停留一天。然而第二天天氣突變,颳起大風。大家都勸王延周不要冒險起飛。
王延週年輕氣盛,自信滿滿,加上徐州離濟南不遠。他自負地說:“與日軍打了幾年仗都安然無恙,這點小風,光看儀表盤我都能飛回去。”
然而就是這次強行起飛,徹底改變了王延周的命運。他起飛後發現漫天沙霧,剛離開地面就看不清跑道了。想返航,又覺得沒有面子,只能硬著頭皮往前飛。
華北平原上空的沙塵暴使天地成為一片混沌,王延周試圖降低高度尋找地標黃河,卻不見蹤跡。此時他發現機翼漏油,儀表盤也發出了燃油即將耗盡的警告。無奈之下,王延周只能迫降在一片麥地裡。
那是1946年4月20日,王延周僅有26歲。
他走進一個村莊後才得知,這裡是河北省清河縣的解放區。他穿著一身國民黨軍服出現時,立即引來圍觀,民兵很快趕來把他看管起來。
王延周內心極為恐慌,他曾聽過部隊灌輸給他們的關於中共對待俘虜的各種傳說。然而民兵並沒有為難他,還為他準備了吃的。隨後,王延周被送往晉冀魯豫軍區,羅瑞卿以黃埔同學的身份,勸他留下來。
同時軍區聯絡部長還送來一些毛主席的著作讓王延周學習,並向他解釋瞭解放軍的俘虜政策“來者歡迎、去者歡送”,去留問題都由自己決定。
後來,王延周又見到了抗戰勝利後第一位架機起義的國民黨軍官劉善本,劉勸他一同前往東北接收日偽機場。但王延周內心仍然有顧慮,婉言拒絕了。
那段時間王延週一邊學習,一邊觀察分析解放區所發生的一切。他就如同當年美國記者斯諾走進延安採訪一樣,不斷與解放區的軍民接觸,用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去判斷是非曲直。
王延周發現,解放區的一切與自己在國民黨軍隊中聽到的完全不同。這裡人際關係融洽,人人平等,不會出現打罵士兵的情況。老百姓對官兵非常擁戴,軍民關係親密無間。在王延周看來,這一切國民黨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王延周駕機“失蹤”後,家人極為緊張。當時二哥王延德已經擔任國民黨第92軍上校處長,他利用人脈關係找到中共駐南京辦事處處長錢之光。並託他請當時正在南京與國民黨談判的周恩來代為打聽王延周下落。
錢之光調查後告知王延德:“王延周確實在解放區,我們的政策是‘來者歡迎,去者歡送’,一切都要看他自己的意願。你可以給他寫信,我們代為轉交。”
當時內戰還未正式開打,只要王延周提出離開,自然不會遭到阻攔。但他看到二哥的信後,仍然猶豫不決,因為損失了一架飛機,即使回去部隊領導也不會輕易放過他。
春節後不久,王延周聽到一連串壞訊息。黃埔一期的老大哥李仙洲被俘,不久後黃埔名將張靈甫又被擊斃,國民黨在軍事上不斷失利。最終王延周下定決心留在解放區,並寫了報告上交。
不久,王延周被調往東北牡丹江航校,擔任飛行教員,參與了培養中國第一代飛行員的工作。解放軍空軍名將林虎、王海等人都曾是他的學員。
1949年9月底,王延周就收到了一項重要任務——駕機參加開國大典。這是新中國最為重要的典禮,上級讓王延周參與說明對其充分信任。王延周也暗暗發誓,絕對不能出現絲毫差錯。
1949年10月1日4點,王延周駕駛P-51戰鬥機,飛過天安門廣場。回想起自己16歲參軍,從地方部隊再到空軍王牌,最後又成了解放軍的一員,接受最高領導人檢閱。他感到心潮澎湃,無比榮耀。
1950年6月19日,新中國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成立,王延周擔任某團殲擊機中隊長。此後,他又隨部隊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並擊落擊傷美軍F-86飛機各一架,榮獲二等功。
1955年,王延周接受組織安排轉業進入國家體委,先後在體委下屬的張家口滑翔學校等單位工作。
1961年6月,王延周孤身一人回到山東日照的農村老家。王家祖上傳下來的三間房子,由於長期無人居住已經破敗不堪,被生產隊當做倉庫使用。看到這淒涼景象,王延周不免悲傷,但將近20年的軍旅生涯培養了他堅強的意志,他決定在這個“破”家裡重整旗鼓。
雖然出身農家子弟,但卻從來沒幹過農活,回到農村連生存都成問題。幸好鄉親們看著他長大,對他比較熱情,生活上也給予了照顧。兒時的夥伴送來一些柴糧,生產隊書記也每天給他供應地瓜。
為了讓王延周慢慢適應農村生活,一開始大隊還為他安排一份輕鬆差事——讓他去教夜校,只在農忙的季節才用下地幹活。王延週一邊教書,一邊學習種田,漸漸成為一名地道的莊稼漢,一干就是23年。
回鄉的第一個春節,王延周無比悲傷。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此時王延周的父親遠在青島,幾個妹妹早已出嫁,妻子已經跟他離婚,兒子也改了姓……別人一家團聚正在守歲,他只能蒙著被子落淚。
這時大隊團支書與一個學生代表為王延周送來一筐白蘿蔔,給了他極大的安慰。
1983年,縣委統戰部部長夏良柏下鄉調研,看到王延周穿的空軍褲子引發好奇,從而得知王延周的經歷。他鼓勵王延周找原單位申訴,爭取應有的待遇。
原本已經心如止水,打算終老鄉村的王延周看到有領導對自己如此關懷,極為感動,再次鼓起勇氣去找爭取自己的待遇。
1984年秋,終於傳來好訊息。國家體委安陽航空學校等單位派人到日照找到王延周,向他宣佈校黨委決定:恢復王延周名譽,按行政15級享受國家幹部離休待遇,併發給300元安家費。
王延週一直有個遺憾,參加解放軍後他一直想入黨,但總因為各種事情被耽誤。2005年6月,願望最終實現,已經85歲高齡的王延周正式加入組織。同年9月,他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慶典。
2012年4月30日,王延周因病去世,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不論戰爭還是人生,對於王延周來說都是嚴峻的。但他始終表現出不屈的英雄氣概,因而才能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卻能毫髮無傷,才能在和平年代寵辱不驚,張開雙臂擁抱生活。而支撐他生活下去的,無疑是他對信念的堅定。幸運的是,老人終於迎來了這一天,實現了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