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部綿延起伏的群山深處,流經甘肅隴南禮縣南部的西漢水邊,孤起一峰,居群山之首,盡攬一方之勝。它便是遠近聞名的龍王山(又俗稱雷王山)。龍王山上有雷王廟,至今遊人如織,香火甚旺。
龍王山的出名,不在其山,而在雷王其人。
雷王兄弟共五人。他本名叫雷天寶,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人們稱他為雷大。
他的祖上世代行醫,長者為襲,傳長不傳幼。
雷大自幼跟隨父親在龍王山一帶採藥行醫,識百草,通醫理,盡得真傳,頗有幾分名氣。
父親離世後,他承襲祖業,閱讀古人醫簡,遍訪名醫宿儒,蒐集民間驗方,遠涉水濱深山,向農夫漁樵求教,又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
他行醫有些特別:遇窮人,隨請隨到,只保成本,甚至倒貼;見富人,轎抬馬接,藥價昂貴,分文不少。
平日積攢下的銀錢,除了養家餬口外,全部賙濟了村裡缺糧斷頓的人家。
為此,他的醫德好,口碑更好。
雷大的醫術越來越精。經他醫治的病,幾乎百治百愈。好些疑難雜症,經他診斷,竟不花一文錢,就用單方治好了。有時乾脆扎幾針,灸幾個艾草竟手到病除。很快,他就成了一方名醫。後來,當地人便給他送了個響噹噹的綽號叫“雷神醫”。
雷大用的藥,一般都是自己親手在山裡採下,並親手炮煉而成的。他把草藥採下後,便背到龍王山半山腰的向陽處,平整了處小平臺,經常晾曬。所以,至今此處名喚“曬藥場”。
同時,因龍王山上草藥甚多,蟲藥不少,不下數百味,人們又稱此山為“藥山”。草藥質地好,用起來靈驗,藥到病除,這都與雷大親手採挖炮製,藥性純正,是密不可分的。
話說當時年輕的西峪國王后伯牙娘娘生下妙元公主不久,突發中風,半身不遂。王宮中的御醫診遍,迴天無力。
王后心情極壞!
妙莊王心裡著急,時時動怒發火,斥罵御醫不止。
御醫們終日提心吊膽,食不甘味,吉凶難卜。
這時,有人將雷五的大哥雷神醫推薦給了妙莊王。妙莊王聽了,眉頭一展,立即命人快馬加鞭,火速前往龍王山,去請雷神醫來宮中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