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有人說養殖某某品種專案被騙了,被騙了多少多少錢,養殖失敗了,從此見到這個品種或者專案就定性為假品種、假專案,假技術,是騙人的。但又有媒體報道有人同樣養殖這個品種和專案卻賺錢了。於是,對養殖某某品種、專案和技術說假的也有,說真的也有,造成了養殖業資訊真假難辨。新養殖戶舉棋不定。
為了幫助養殖戶揭穿騙局,更好的選準專案、品種和技術,養殖掙到錢。應許多養殖戶朋友要求,筆者把朋友被騙的故事逐一抽絲剝繭,暴露內幕,還原賺錢或被騙真相。看一下某某養殖品種或專案、技術明明都是真實的,為什麼變成騙局了呢?這都是新養殖戶和出售種畜種禽方資訊和技術不平等造成的,這其中,新養殖戶就是在這個資訊反差中被騙的。一旦找到具體被騙的原因,就可以吃一暫長一智,在以後的養殖中不再受騙。為此,從今天起,筆者講述三個養殖戶因不同原因被騙的故事。第一個故事,養殖真實品種(養雞)是怎樣受騙的?第二個故事,養殖真實專案(蚯蚓)是怎樣受騙的?第三個故事,真養殖真實技術(採集蟾衣)是怎樣受騙的?一個小影片分別講述一個受騙故事。
在這個小影片中講述的是,養雞是怎樣受騙的。
前幾天接到網友來信求助,網友在信中說,他看別人養雞能賺錢,但自己真的養殖時,僅僅養了三天就失敗了,卻落了一個未養先敗的下場。一家養雞場客戶經理告訴他,購買雞苗2000只,先支付雞苗總金額的30%一萬元,另70%收購育肥肉雞時再扣除,同時養雞場再送雞苗2000只,並派技術員到家指導養殖,保證出欄率95以上,收購肉雞體重五斤,每斤5元,每隻育肥肉雞收入25元。他被這優厚的條件打動。
他到達這家公司後,有關人員陪他聊天、吃飯,時間很快到了下午,當晚要把雞苗為他送到家。倉促間簽訂定購雞
苗協議,他應該先付款一萬元。
但是,付款時情況發生了變化,增加了兩項收款,飼料費用兩萬六千元。防疫藥物費用一萬八千元,合計付款54000元,藥物費用一萬八千元還沒有寫在合同裡。這位朋友也沒有多想,就把雞苗拉了回來。
技術員幫助搭建溫棚,教會用藥,搭配飼料方法,交代溫度需求,注意事項後,第二天索要車票費用就回去了。
第第三天雞苗因為遠途遷移溫差大,變溫快,開始大批次死亡。
後多次溝通,只能按合同賠償合同金額的百15%,共五千元,或者補充雞苗。雞苗只能補充一次。然後合同終止。對方已經按照合同履約,合同陷阱重重。現在走投無路。
就這個問題本影片認為,這為朋友養雞失敗,並且款項不能追回,主要原因是對方沒有提前告知飼養需要的規範和環境。並把所付款項的五分之四沒有寫進合同中。
至於養殖戶朋友,自己不懂,卻不多想,也不算賬,過分相信對方的說辭,是導致養雞失敗的關鍵。經濟損失五萬多元。慘痛的教訓值得所有初進畜禽養殖行業的朋友們共同分享和記取。
現在分析一下對方使用的騙局方法:第一個,首先利用養殖戶圖便宜的心理。讓你以為加倍給你2000只雞苗,雞苗價格可以節省一半,收入可以增加一倍,你佔了便宜。但雞苗都是有成本核算的,他們加倍送你?原因可能是雞苗質量不好,用贈送來抓取客戶。也可能是價格定的太高,給你加倍,他們照樣賺錢。
第二個,新養殖戶輕信了出欄率95以上的保證。出欄率是建立在成活率基礎之上的,卻忽視了對方沒有提供成活率資料。
第三個,如果雞苗大批死亡是因為溫差大,技術員為什麼沒有告訴你控溫問題?這絕對是他們的責任,但合同裡沒有談到溫差問題,因此雞苗死亡損失也沒辦法追回。
再說對方要求先支付雞苗總金額的百分之30,看似你佔了光,但你卻在合同之外支付兩萬六千元飼料款,更為不可思
議的是,在你對獸藥價格不瞭解的情況下,你竟然同意對方單方面定價額外支付一萬八千元的養雞藥物款項。竟然也
沒有寫在合同裡。
一般情況下,對於養雞業來說,購買藥物、飼料等配套材料支出不應大於雞苗款項支出,才能保障有利潤,不明白的,一定多問幾個為什麼?才能繞開騙局,少受損失。
到這裡,問題已經結束了。可是朋友要求推薦幾個養殖專案,要求投入小,能掙錢,週期短的。
建議你可以養殖藥用動物蟾蜍,採集中藥材蟾衣。你那裡如果有蟾蜍資源,不用花錢購買蟾蜍,不用養雞裝置投資就可以養殖,節省投入和飼料,一對成年蟾蜍一年繁殖蟾蜍蝌蚪6000只左右,春季孵化的蝌蚪秋季就可用來採集蟾衣。
50克以上蟾蜍10天時間就能蛻下蟾衣銷售蟾衣。2022年收購蟾衣價格平均在每公斤2萬元。分級採集儲存的蟾衣,優級蟾衣價格最高的達公斤價4.1萬元。技術上有問題或者賣不到這個價錢的,可以找海寧市龍頭閣兩棲爬行動物研究所幫助解決和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