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一建軍伊始至今已有94個年頭了,這近百年的時間裡人民軍隊中浮現了無數的戰鬥英雄以及人民功臣,他們有的悍不畏死英勇殺敵憑血肉之軀打敗了數倍於己的強敵,有的開動腦筋創造性地發明了各種“土武器”以及戰術戰法幫助主力部隊攻克難關,他們有的捨身成仁,而後世的我們則在各種文獻以及檔案館中追憶他們的精神,有些則功成身退,隱居於市井之間化作了普通人,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從群眾中來的他們,終究回到了群眾中去。
隨著戰爭的遠去,那些曾經耀眼璀璨的戰鬥英雄們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似乎永遠不會再回到公眾的視線,但隨著退伍軍人事務局在全國範圍內的成立,資訊採集與普查工作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隨著調查的深入,那些隱姓埋名的英雄也同他們的事蹟一同重見天日。
這其中就有這樣一位昔日英雄,他曾在上甘嶺戰役時帶領八名戰士堅守高地,竟以3人輕傷的代價在一天內消滅了400美軍,而這其中的秘訣便是他發明的“打空爆”,經此一戰,他成為了人盡皆知的戰鬥英雄,當硝煙逐漸遠去他也退出了現役,消失在了建設祖國的大潮之中,直至2018年,他卻憑藉一條朋友圈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併火爆全網甚至驚動了中央。
他究竟是誰?這個“打空爆”又是什麼?為什麼它能以一敵百打敗擁有先進武器的美軍部隊?他在淡出人們視野之後又到了哪裡去呢?那條讓他重回公眾視野中的朋友圈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那就請大家帶著這些疑問,與我們一起走進這位戰鬥英雄的傳奇一生。
這位戰鬥英雄名叫蔡興海,出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一個貧苦公民家庭,雖然家住陝西涇陽的他距離紅色聖地延安很近,但這裡的風貌卻和陝北的延安有著天壤之別。
雖然這裡土地相較陝北的黃土地要富饒的多,但這裡百姓的生活水平卻比陝北還要艱苦,由於紅軍紮根陝北建立了革命根據地,陝南和關中的國民黨政府隨即組成了西北剿總司令部,並調集大量部隊前往陝西以籌備所謂第六次“圍剿”,隨著人口的增多原本的賦稅已經無法供養這數量龐大的軍隊,為了緩解這樣的壓力,國民政府以各種名目向當地百姓徵收重稅,富饒的陝南關中一下子變得貧瘠了起來。
面對國民黨軍隨意搶糧以及大肆抓捕壯丁的行徑涇陽人民感到深惡痛絕,在聽聞了陝北的新氣象後涇陽的人民便對那個紅色政權心生了嚮往,每一位涇陽的老百姓都在這連年的戰火中艱難地活著,都在這常年的壓迫中等待著解放的那天。
1949年陝中戰役爆發,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咸陽銅川等西北重鎮相繼解放,蔡興海在等待了14年之後終於迎來了那支傳說中的人民的武裝。
同傳聞中的一樣,這支部隊打到哪裡,哪裡的農民就會分到土地,這支部隊打到哪裡,哪裡的人民就會過上好日子。
在見證了家鄉人民得到了解放後的繁榮景象,本就淳樸善良的蔡興海心中萌生了一個崇高的理想,那便是投入解放戰爭的大潮之中隨廣大人民解放軍一起解放全中國。
蔡興海入伍之後積極投身訓練,並憑藉自己過人的膽識和精幹的頭腦很快就完成了新兵訓練,並被分配到了野戰部隊之中投入到了解放戰爭的浩瀚史詩之中。
他一路隨軍南下攻入雲貴川一舉解放大西南,當國民黨軍潰散之後那些殘餘勢力便躲入了深山同土匪勾結,為了肅清這些封建餘孽還西南人民安定,蔡興海同其他駐紮在西南邊陲的解放軍部隊立刻投入到了浩浩蕩蕩的剿匪戰爭裡。
在短短一個月的川黔邊剿匪作戰中,蔡興海迅速成長,並在此期間榮立一等功一次,一時間成為了新兵之中的佼佼者,老兵眼中的後繼者。
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我人民解放軍將大量主力部隊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並分批次入朝作戰,而蔡興海所在的十二軍,也在1951年初接到了入朝作戰的命令,在經過了短暫的準備後十二軍全體官兵整裝待發,一同登上了遠赴朝鮮的列車,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征程,而此時距離蔡興海入伍還不到半年時間。
入朝之後,蔡興海立即投入到了第四次戰役之中,此時正值朝鮮的嚴冬,剛剛從溫暖潮溼的祖國西南轉戰朝鮮的十二軍將士一時無法適應這天寒地凍的天氣,有些南方招募的小戰士還沒能趕赴戰場便凍死在了路上,當大家用盡全力趕赴陣地後蔡興海才發現真正的噩夢才剛剛開始。
美軍憑藉空中優勢以及火炮先程序度上的優勢對我軍陣地發起了飽和打擊,隨後便對陣地發起了機械化的攻勢,雖然蔡興海有過正面戰場的經驗,但是國民黨軍的戰鬥能力以及火力密度完全沒辦法和美軍相比,這樣慘烈的場景不要說是他,就連久經沙場的老兵也未必有幾人見識過。
整場戰役下來蔡興海所在的陣地基本沒有了完整掩體,連隊中的戰士也死傷慘重,蔡興海每每回想起入朝的初戰都會流下一行行眼淚,並在心中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找到某種方法,某種能夠沉痛打擊敵人的方法,以減少我軍戰士的傷亡。
經過兩年多的戰鬥,蔡興海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敵我雙方的慣用戰術,透過常年的摸索總結,蔡興海最終摸索出了一些門道,並將這種技巧投入到了實戰當中給予了美軍沉重的打擊。
甚至有傳言美軍方面以為,蘇聯在朝鮮戰場投入了某種試驗階段的高殺傷單兵武器給志願軍使用,不過令人感到可笑的是,這個被美軍所認為的高科技武器,不過是我軍中常見的手榴彈罷了。
那麼蔡興海究竟用了怎樣的方法讓如此常見的手榴彈變得威力無窮呢?其實很簡單,眾所周知,我軍普遍列裝的手榴彈多為依靠爆炸後彈體的破片殺傷敵人的破片手雷,而傳統的投擲方式則會讓手榴彈落在地上再引爆,這樣大量的破片會扎進土裡,從而影響殺傷,而蔡興海發現了這一點,於是他便將手榴彈拉開引線在手中握持一段時間再投出,這樣手榴彈就會在空中引爆,從而產生巨大的殺傷力,並冠以“打空爆”之名在全軍推廣。
這看似簡單的原理在實際運用上卻十分困難,世界各國用了數十年時間將炮彈的引信做成空爆形式,而裝備落後的志願軍卻用這樣一個取巧的方式完成了這種進步,也難怪美軍會覺得這是某種“高科技”。
之後蔡興海帶著他的打空爆投入到了上甘嶺戰場上,他一生最傳奇的一幕也就此拉開序幕。
那時蔡興海接到上級命令,他的連隊奉命駐守一塊高地,而他本人則需帶領一個班的戰士駐守在其中的一處陣地,這裡雖然不起眼,但卻是戰略要地,美軍拼盡了全力也想佔領這裡,而蔡興海也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事關全域性戰略部署,於是便對戰士們做出瞭如下部署。
儘量不要透出頭去同美軍正面作戰,美軍無論是自動武器還是炮火支援都比我們要強得多,硬碰硬只會加速陣地的失守,將敵人放到近處在打,爭取用“打空爆”的方式一輪擊斃敵軍一半以上的敵人,並在敵軍回過神來組織反擊之前迅速消滅殘餘敵軍。
事後正面蔡興海的決策是十分正確的。
同往常一樣,美軍在展開攻勢之前都會進行一輪飽和炮擊,蔡興海同戰士們也迅速躲進了坑道中,當炮擊結束蔡興海命令戰士們悄悄返回陣地不要開一槍,讓美軍放心大膽的接近陣地進入伏擊圈。
美軍見陣地鴉雀無聲果然上當,快步走進了伏擊圈中,蔡興海一聲令下戰士們將手中的手榴彈一齊投出,九枚“空爆”手榴彈的威力頓時震暈了山坡上的美軍,蔡興海端起衝鋒槍一陣掃射便擊退了這波敵軍的進攻。
在之後的一整天中,蔡興海重複了數次這種戰法並加以調整最終以3人輕傷的代價殲滅了美軍400餘人,堪稱戰史上的奇蹟。
之後蔡興海以此戰果榮立特等功,開國上將許世友親自為他簽發並頒發了立功證書,而他的事蹟也被人民日報所報道,一時間蔡興海和他事蹟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但他卻沒有因此驕傲,而是再度潛心回到了戰場,並打完了整場抗美援朝戰爭。
回國後蔡興海繼續在部隊服役並進入軍校深造,之後每逢邊陲有戰事,他都會親身前往,直至1975年蔡興海因病退伍,從此他便消失在了人民的視野當中,直至2018年時,他拿著當年許世友簽發的立功證書,來到了退伍軍人事務局,由於特等立功書十分稀有,退伍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便立刻請求老人允許他拍照留念。
隨後這張照片在朋友圈瘋狂傳播,這件事很快就被當地政府以及軍區所知曉,在層層上報之下最終驚動了中央。
在那以後,各級政府時常派人探望蔡興海老人,探望那位閃耀著璀璨星光的革命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