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李丹丹吳璟記者嚴君臣)2月20日,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賽場上選手們奪得獎牌、重新整理紀錄的瞬間依舊曆歷在目。作為本屆冬奧會技術官員的江蘇省海門中學體育教師姜勁松,此刻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本屆冬奧會執裁過程中,姜勁松與110餘名中國籍裁判以及國外的諸多同行一起服務冬奧。身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中學體育教師,能先後執裁北京2008年奧運會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成為一名“雙奧”裁判,讓他倍感榮幸。
坐落於張家口賽區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被形象地稱為“雪如意”,因融入中國元素、與自然人文交相輝映的驚豔設計,一舉成為冬奧賽區的網紅建築,吸引各國運動員紛紛打卡,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跳臺滑雪場館。
姜勁松在此擔任跳臺滑雪和北歐兩項的裁判工作,和國內同行及四十多名國際技術官員一起工作,具體崗位是測距,即測量運動員的跳躍距離。
跳臺滑雪運動員的成績是由運動員的跳躍距離分、姿勢分、出發得分和風力補償分四部分組成,但最主要的還是跳躍距離分。姜勁松所在的測距組,工作地點就在賽道旁,裁判們需要各司其職,第一時間準確認定運動員的落點。
姜勁松表示,比賽中,他看到了運動員展示的奮力拼搏、永不言棄的奧運精神,也看到了中國冰雪專案的崛起。跳臺滑雪、北歐兩項都是歐美國家的強項,在中國起步較晚,本次拿到不少參賽席位已是突破。雖然成績不甚理想,但這兩個專案組建剛三年的中國隊還是給人以欣喜,很多隊員原先的主項並非滑雪,是跨界跨項選拔過來的。
一批冉冉上升的年輕人面對強手,敢打敢拼,很好地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藉著這次冬奧會熱潮,會有更多的中國青年投入到冰雪運動中來。”姜勁松坦言。
北京冬奧會是全球矚目的國際性賽事,工作要求十分高,奧組委從2018年11月就啟動了國內技術官員的遴選、培訓、考核工作。冬奧會國內裁判要求具備三項基本條件:滑雪能達到相應水平、能熟練使用英語、掌握相關比賽規則。
由於參加過北京2008年奧運會,加之先前也參加過亞運會、全運會、省運會以及一些專業賽事的裁判工作,日常英語溝通對於姜勁松來說不是問題。有著研究生學歷的他,短期內迅速掌握裁判規則也不是難事,唯一的攔路虎就是滑雪了。
為了迅速補上這塊短板,他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專業滑冰場訓練,經過摸爬滾打,悟性頗高的他掌握了滑雪的基本要領,具備了中級滑雪愛好者的技術水平。
三項基本條件具備,加之北京奧運會裁判經歷的加持,姜勁松從當初被推薦的100多人中,過關斬將,脫穎而出,躋身冬奧會裁判行列。
參加系統培訓時,他吃驚地發現,自己是所在團隊中,為數不多的南方人之一,而其餘兩三名來自深圳、成都等城市的同行,也都是原本生活在北方,被派駐到南方從事冰雪專案的業內人士。姜勁松來自冰雪運動幾乎為零的海門,來到國際最高水平的賽場執裁,實屬不易。
經過三年多達六輪的培訓和2021/2022國際雪聯跳臺滑雪、北歐兩項洲際盃以及北京冬奧會測試賽等幾項賽事的磨合,姜勁松各方面素質都達到了執裁冬奧會賽事的要求。
據悉,作為專職體育老師的姜勁松愛好運動,他是中國田徑協會技術官員,擁有馬拉松等多項田徑裁判資質,還會熟練操作帆板帆船,身體素質極好。
三十多年的體育教師執教生涯中,姜勁松帶出了許多運動員和好苗子,有運動員參加馬拉松賽喜獲冠軍,還有學生進入省級預備隊,光二級運動員就有好幾十名。
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上,姜勁松參加了所有徑賽的檢查工作。做好工作的同時,他見證了一個個世界紀錄的產生。百米飛人博爾特接連打破世界紀錄,撐杆跳高女皇伊辛巴耶娃勇敢挑戰5米05……
北京2022年冬奧會,在他所在的113人組成的中國技術官員團隊中,姜勁松發現並非所有人員都從事體育行業。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只要你熱愛冰雪運動,並且具備相關條件,就可以透過公開公正公平的方式加入奧運大家庭中。這讓他更加堅定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多麼的正確,心懷奧運夢想,努力向著目標奔跑,最終成就了自己的“雙奧”心願。採訪中,他多次感謝學校和家鄉人民的支援,是大家的加油打氣,讓他勇往直前。
時隔十四年,再次回到奧運賽場,姜勁松感受頗深,“2008年,我們向世界展示了崛起中的大國形象。2022年,我們踐行節約、綠色辦奧運理念。生逢盛世,有幸經歷偉大時代、見證祖國的強盛、體育事業的騰飛,萬分激動。隔離期結束返海後,我會將自己的冬奧之旅分享給學生們,讓更多人傳承奧運精神!”
(通訊員供圖)
(現代快報全媒體)